《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建军一、生产与运作管理概念1、生产管理的对象和职能●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的核心内容是产品的生产过程。
●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考核等6个方面。
2、影响企业生产过程运行方式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主要有:1、产品的使用特征,2、产品的结构特征,3、产品的工艺特征,4、每种产品的生产批量,5、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数,6、企业产品变换更新的速度等。
3、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生产过程运行的连续性、平行性、均衡性●生产系统构成的比例性●生产系统的适应性(柔性)4、产品对生产系统提出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有六项:创新、质量、柔性、成本、继承性和交货期。
这六项功能要求形成了生产系统的基本功能目标,并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达到当时社会需求的基准水平,才能使生产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实现。
5、企业生产系统的结构企业生产系统的结构内容包括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
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是指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硬件及其组合关系,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能力和生产系统的集成等要素。
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要素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起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
非结构化要素大部分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的,包括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质量管理等要素。
6、生产系统的集成所谓生产系统的集成是指系统的集成范围(包括哪些要素?)、集成方向(按什么一个思路把要素综合起来)、系统与外部的联系等。
7、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生产过程的组成形式包括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是指在同一生产单位内,集中了同类工艺设备和相同工种的工人,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工件从事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对象专业化是指在一个生产单位内,配备了为加工某种产品所需的全套设备、工艺装备和各有关工种的工人,是该制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能在该生产单位内封闭完成。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1)由于其加工对象相对稳定,可以采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装,以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2)生产单位内的生产设备可以按照加工对象的工艺过程排列,使产品制造过程在空间上紧密衔接,可以缩短制品的运输路线,节约运输费用,并有利于实现供需之间运输机械化和自动化,有利于减小运输批量,实现“一个流”,从而减少在制品量,节约生产面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资金占用。
3)从管理工作角度分析,由于一项制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制造过程在同一个生产单位内完成,各工序的工作地紧密相邻,是生产作业计划大为简化。
4)对象专业化的单位贵管理干部的要求较高,要求干部懂得本单位所应用的全部生产工艺,并且要求它有较强的组织、计划能力。
8、工件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工件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有三种: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掌握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的使用场合。
●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工件在投入每一道工序加工时,都要等上道工序全部工件加工完毕后才整批地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的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一批工件投入生产后,工件在各工序间单件转移连续进行加工。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指综合平行移动和顺序移动方式优点的一种方式。
●平行度系数9、企业的生产类型根据生产过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把生产过程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三种基本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是指生产的品种很少,每一种产品的产量很大,生产能稳定地不断重复进行。
●成批生产是指生产的品种较多,每一种产品的产量不够大,不能持续常年维持生产,在生产上形成多种产品轮番生产的局面。
●单件小批生产是指产品对象基本上是一次性需求的专用产品,一般不重复生产。
根据工艺过程的特点,可以将制造性生产分为两类:●流程式生产●离散式生产(或加工装配式生产)根据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将生产分为四类:●按库存生产(MTS Make TO Stock)●按装配订单生产(ATO Assemble To Order)●按订单生产(MTO Make To Order)●按订单设计(ETO Engineer To Order)应熟悉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征,并能够结合MRP/ERP系统的特点,分析MRP/ERP系统的适用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如何设置主生产计划项、影响物料需求计划的有效性的因素等。
10.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演进和发展●了解生产管理学的几个重要发展,如泰勒、福特、、梅奥、马斯洛、运筹学、TQC——ISO9000系列标准、MRP MRPⅡ ERP等。
●理解世界级制造方式,市场全球化、需求个性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趋势。
●掌握精细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大规模定制生产、网络制造、企业过程再造、绿色制造等新生产理念及方式。
●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演进和发展历史中的思想及方法对我国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对策。
11. 企业功能模型及建模工具(IDEF0)二、生产系统的设计1.产品设计●现代产品发展方向●产品开发的策略和程序★●并行工程的原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内容●产品设计准备;●工艺准备;●生产准备;●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2.选址与布局设计影响生产单位组成的因素,主要有:●产品品种、结构及工艺特点;●企业的专业化形式与协作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选择厂址需要考虑的因素●基本条件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
3. 工作研究与工作设计工作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工作研究★时间定额的组成大量生产条件下的单件时间定额组成内容:●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成批生产条件下的单件时间定额组成内容:●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准备和结束时间/每批产品的数量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的时间定额组成内容:●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准备和结束时间三、生产系统的运行与控制1. 库存管理●库存的定义,库存的动机、分类与利弊 ●了解需要库存的目的;库存的不同类型;物资库存控制的模式。
●理解ABC 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 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库存管理策略与库存模型• 不允许缺货的库存模型• 瞬时进货方式模型、经济订货批量(EOQ )与订货点(OP )HDS Q opt 2= • • 连续进货方式模型与经济订货批量(EOQ )与订货点(OP ) • •• 允许缺货的库存模型*⏹ 库存控制系统与三种典型控制系统• 固定批量系统• 固定间隔期系统• 最大最小系统2. MRP•需求的预测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生产提前期的概念 • 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逻辑和运行MRP 的四个要素3.MPS•主生产计划的基本目的与功能•多级主生产计划•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步骤4.MRPII/ERP•什么是MRPII和ERP,主要功能与特点5.生产计划与控制•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调度、调度问题的分类与特点•流水作业的排序•常用调度规则•Johnson方法•单件作业的排序问题*6.制造执行系统(MES)*7.大量流水生产●了解流水生产及其优越性;流水生产的特征。
●理解组织流水线的条件;多品种混流生产的组织;工序同期化。
●掌握节拍、节奏、流水线负荷率的概念。
●应用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方法。
•流水生产的概念流水生产是指加工对象连续不断地象流水似地按既定的工艺顺序,以规定的节拍通过各道工序的加工。
•流水生产的特点1)流水线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线上的加工对象是固定的,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流水线具有较高的生产率;2)线上的设备是针对加工对象的工艺要求配置的,一般能封闭地完成加工对象的全部生产工艺。
线上各工作地的生产能力符合比例性的要求;3)流水线各工作地的布置是按照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前后工序的工作地在空间上紧密衔接。
工作沿流水线作单向流动,运输距离段,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好;4)工艺过程各工序经过同期化,使线上的各道工序具有大体相等的生产率。
所谓工序同期化是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的工序时间,使各道工序的时间等于或接近于流水线的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倍比关系。
•流水线的种类1)按照加工对象的移动方式,流水线可以分为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2)按照流水线的节奏性来衡量,流水线可以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
•建立流水线的必要条件3)生产对象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和一定的需求数量;4)生产对象的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相对成熟;5)流水线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序同期化的水平。
•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均衡生产策略;跟踪策略;混合策略)8.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识别和利用事物的相似性。
应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
•成组生产单元是为一个或几个工艺过程相似的零件族组织成组生产而建立的生产单位。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以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为基础,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采用柔性制造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1、提高了生产系统的柔性,适宜于多品种生产;2、缩短制造周期、减少在制品量、加速资金周转;3、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快投资回收。
•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和累计编号*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有: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包括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
累计编号包括投入累计编号和出产累计编号。
9.单件小批订货生产•单件小批订货生产类型的特征1、订单的随机性;2、产品的专用性;3、生产的一次性。
•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形式1、大件生产单元;2、柔性制造系统;3、成组生产单元;4、标准生产单元。
•瓶颈资源是指限制整个生产系统生产率的薄弱环节。
瓶颈资源工作的每一分钟都直接贡献于企业的产出量。
所以在瓶颈资源上损失一小时,就使整个系统损失一小时。
由此可见,瓶颈资源应是整个系统中管理控制的重点,应尽最大努力使瓶颈资源满负荷工作。
•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首先,通过网络图的形式表达某项计划中各项具体活动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其次,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出计划中的关键活动和关键路线,通过改善原计划,使计划最优化,并实施计划;最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保证人、财、物的合理使用,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
10.准时生产(JIT)方式•AM、LP的概念•AM、LP的定义•AM、LP的关系•JIT与组织JIT的条件11.项目管理方式•什么是“项目”和“项目管理”?•项目规划与实施*•项目管理技术•甘特图—反映项目活动的进展情况•网络计划技术— PERT、CPM12.质量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保证与体系的概念⏹认识品质管理⏹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工厂检验制度⏹全员参与,全员改善⏹ISO9000标准与质量认证••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是指对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这五大因素,经过标准化并得到充分管理的工序,处于统计状态控制下的实际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