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东乡县委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中共东乡县委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1 中共东乡县委领导班子2006-2010年度工作总结

本届县委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市委提出的“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和“两抓、两化、两转变”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建设“现代工业新区、生态商贸名城、特色农业大县”为目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成功地战胜了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5.23”列车脱轨事故、“6.19”特大洪涝灾害的严重冲击,取得了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显著成绩。主要表现为:

一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8.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0.3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元大关,跃进全省20强,比2006年的1.62亿元翻了2.5番,获得“全省财政三年翻番奖”;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五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21.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亿元,实现了五年翻两番多,入园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70家增加到2010年138家,期间获得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进步奖、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县等40多项荣誉,并连续三年荣获市目标考评综合第一名。 2 二是两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园区建设由2006年的不足5平方公里的“一区三园”发展到2010年10平方公里的“一区五园”,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19.8平方公里,一城五区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两环三纵五横”的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全县城镇居民由5年前的1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万人,城镇化率达45%。

三是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本届县委班子是领导我县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届班子,五年来,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开展新农村建设点296个,实施集镇建设项目约260个,投入1.4亿元完成“一大四小”等造林绿化面积22.5万亩;特色产业日益显现,形成了生猪、蚕桑、木薯三大特色产业和蔬菜、花卉等“一乡一品”产业,龙头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基础地位日渐稳固,大力开展了土地整治、库渠排灌和高标准园田化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粮食增产工程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巩固了我县粮食主产区地位。

四是商业贸易更加繁荣。商贸体系日趋健全,城乡商贸一派繁荣,县城3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达6家,乡镇分店20家;五年来,新增楼盘近20个,新增商品房15000套,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2010年实现房地产销售收入7.7亿元;货运车辆达4700辆,运力达5万吨,2010年物流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 3 形成了房地产、商贸连锁、饮食住宿、娱乐健身、家政服务、物流运输等商贸体系;三产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22:49.5:28.5调整为17:53:30。

五是民生事业全面推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用于民生工程的投入做到了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每年完成上级下达的民生工程考核指标80多项,五年共建成经适房370套3.15万平方米、廉租房1686套8.4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得到了长足进展,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达标县等称号;和谐社会加快创建,建立健全矛盾大调解机制,畅通民情民意诉求渠道,加大安全维稳防控力度,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六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在如期完成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后,紧接着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和“三包为民”活动,结合东乡实际,在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推行“真诚承诺、真心履诺、真实评诺”为民服务活动;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我县被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确定为人才工作直接联系点;在农村和社区广泛开展了“三优选一帮扶”、“五项规范化建设”等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动形式;作风建设不断改善,坚持探索源头治腐和制度创新的新机制,全面进行了机构调整和效能提升的改革,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在定点接待、公车维修、工程监管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了治理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 4 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围绕上述六个方面,本届县委班子着力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明确思路、坚定信念,努力打牢赶超发展思想基础

县委班子集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县人民的智慧,承上启下、继承发扬,赶超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明晰,先后提出了争做全市发展“排头兵”目标、建设“现代工业新区、生态商贸名城、特色农业大县”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大南昌、建设新东乡”的发展思路。主要体现在:

1、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认识。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坚持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中心组学习常规化、制度化,精选课题、精选讲师、把课题与东乡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与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中拓宽思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环节,科学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流,并进一步使县委领导班子每一位成员深刻认识到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县,实施赶超发展战略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不二的选择。

2、在开宽视野中强化观念。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把学习外地成功经验与发展思路作为启发灵感、强化观念的重要举措。五年来,每年都安排县委领导班子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看发展、找差距,看变化、找原因,在与先进地区的对照中碰撞思路、强化观念。经营城市的理念、主攻工业的 5 思路、赶超发展的决心正是在一次次放眼看世界的学习考察中得到明晰和增强。

3、在奋起赶超中坚定信念。县委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赶超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目前,沿海产业加快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增加了争夺机遇的挑战。能否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是决定我县在全市是否领先位子,在全省能否跟紧位子,在全国能否做出名气的关键所在。只有毫不犹豫,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奋力赶超,才能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厚望和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 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不断提升赶超发展领导能力

五年来,县委班子努力把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转化为现实作为,始终沉住气、潜下心,苦练内功,攻坚克难,引领赶超发展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1、不断提升班子引领赶超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县委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班子成员赶超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在主攻两区、项目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战场和一线上锻炼和培养干部。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任招商引资兵团司令和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长,带头执行信访值班制,带头信访包案,带头挂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为各级领导班子带了好头,树了榜样,也在实践中提升了引领赶超发展的能力。

2、不断提升班子驾驭全局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本届县委领 6 导班子任期内经历了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罕见灾害性天气和突发性事故的严峻考验,面对全局性和复杂性交织的局面,县委领导班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冷静沉着、高效应对,妥善调度企业生产,有序安排群众生活,高效组织干部职工投身到抗洪抢险和应急救灾中来,取得了抗冰救灾、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个胜利,在困难和危急的关键时刻考验了班子,煅炼了干部。

3、不断提升班子破解难题的能力以及完成中心工作的执行力和操作力。在“两区”建设、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以及社会稳定工作中,有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矛盾和问题成为赶超发展的障碍,需要班子每个领导敢于面对,勇于挑战,善于破解。五年来,我们妥善解决了行政新区和室内体育馆工程拆迁、违法建筑整顿、国企改革、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等一系列突出矛盾,顺利完成了“两区”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扬了“白+黑”、“5+2”、“晴+雨”工作精神,带头执行“一线工作法”,带头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有力配合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我县赶超发展的需要。

三、 精城团结、争创一流,持续创造赶超发展优异成绩

县委班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瞄准市内领先、省内强县、国内名县的目标,取得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统揽全局,凝聚赶超发展强大合力。县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 7 政协和法检“两院”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独立开展工作,支持法检“两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积极支持政府对经济社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议、四套班子扩大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增强县委领导班子与其他班子团结,为赶超发展汇集强大合力。

2、主攻工业,实现经济发展快速提升。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近几年来,县委班子坚持不懈高调抓好招商引资,每年都特别把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作为县委一号文件下发,要求各地各部门每半个月上报一次进展情况,县招商局每月向全县作一次通报,招商兵团每个季度作一次工作调度,县委县政府每半年举行一次全县性大规模的调度大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列入年终目标管理内容,并与“一把手”的“位子、帽子”挂钩,与单位奖金和评先评优挂钩。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刻认识“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有项目不发展”严峻现实,做到跟踪项目紧叮不放,洽谈项目不停不断,引进项目服务不断,建设项目实干快干,一批大项目纷纷入园落户,仅2010年,就相继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的嘉佳陶瓷、12亿元的新闽泰陶瓷、11亿元的正大焦电、6亿元的博禄德电子等一批大项目,全县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均全市第一,新开辟了总投资20亿元、占地700亩的中国南方轻纺产 8 业园,开工建设15个亿元以上轻纺项目。

坚持把做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几年来,支撑县域经济的产业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持续加强,原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产业陆续充实到现有产业体系中来,机电、制药、化工、陶瓷、轻纺已成为东乡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2%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生猪、蚕桑、木薯三大特色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了从农户种养—企业加工—商品销售的较完整产业链,其中变性淀粉产业已成功创建为省级产业基地。

坚持把做强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做好外引的同时,不断扶持发展现有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效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能改造,高信化工、江磷焦电等企业成功地进行了节能减排改造,并获得国家政策资金补助2000多万元;鼓励企业实施新技术、新产品等品牌战略,不断追加企业发展基金,2010年基金总额已增加到3400万元,科伦药业、施美制药、六和化工等一批企业的新产品先后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奖。全县已形成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税收上千万5家。

坚持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的基础性工程。把产业布局与园区规划结合起来,形成了大富工业园、东山科技园、返乡创业园、陶瓷产业园、轻纺产业园以及正在规划实施的化工科技园,由原来的“一区三园”发展到目前的“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