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

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 的叠音相当于717 6 一般。

6 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

也称导音。

◆吐音(T):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

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

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

):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

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

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

有上历音(/)、下历音(\)之分。

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

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基本功进阶(上册)基本动作进阶1.0简体版2003/01/13初版作者:隆中隐前言任何一个实践观念的归纳,是需要透过实践证明与经得起批评辨证的考验。

小弟是一个业余的吹笛者,摸索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希望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进步,也希望学习的成效能够分享后进。

这个论坛不乏专业与业余同好,有请大家对于这篇连载文章给予必须有的专业批评指教,谢谢。

=============================================================第一章【论口风细如针】口风要细如针,并且能够发出透亮的音色,又要持续长音。

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训练。

首先我们要知道,笛子的发音原理是边棱效应,是气流柱被吹孔切开而产生音响。

好比说大风吹着紧闭的门窗会产生咻咻咻像鬼叫的声音一样道理,因此,只要细小的空气柱被切开,笛子就会发出声音。

也就因为不需要运用到很多的空气,所以大师们就能把音吹的很长。

所以为什么练习跑步和吹好笛子没有绝对关联就是这道理。

因为口风太粗太费气,长音一定吹不长。

这就是口风细如针的道理了。

因此长音不是盲修瞎练,一定是方法搞清楚了才练的出来。

第二章【自然的深呼吸法】刚学笛子的时候,常听到说要用丹田呼吸,这对于我这一个完全没有学过音乐的人来说,实在是很难理解。

丹田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很少人真正了解丹田是什么部位。

查了中医学的书上,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其实我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后来慢慢的求教、学习、摸索、查资料,才稍微搞清楚,丹田呼吸就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就是以横隔膜升降的力量来吸气与吐气。

我们看婴儿刚出生时,由于胸肌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婴儿呼吸时胸腔无法动作,只会看到腹部的起伏,这个就是横隔肌的作用。

运用横隔膜呼吸,呼吸的程度会比较深。

实务上,这也就是王次恒老师所说的深呼吸法。

以横隔膜深呼吸法来吹笛子,如果口风如针与边棱效应发音的要点做的确实,发出长音所需要的”能量”就很足够了。

因为没有比这种深呼吸方法能够吸入的气体体积还多的了。

学习这样的呼吸法要注意的是,自然的吸气与自然的吐气。

如果全身很用力的吸气,那很容易使自己受伤。

学吹笛子千万不要贪吸气,贪吐气,我就遇过一位老先生跟我承认,他就是这样练到吐血,从此就不能吹笛子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气吸的很饱的状态下,全身是紧张的状态,如果在勉强用力,一定会伤到自己。

所以练习腹式呼吸,要应乎自然,很轻松的吸气,很轻松的吐气。

在应用上,难度很高的乐曲,是需要适度的自然放松下才能办到。

因此,这里就可以下一个小结论了。

在未来必须克服高难度技巧与维护身体健康两大最高指导原则之下,”自然的深呼吸”就是吹笛子的重要基本动作了。

第三章【边棱效应发音法及音色的确立】笛子的发音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工作,很多朋友练笛子的时候都很用力的吹,很费劲的吹可以吹的很大声,但是得到的效果并不很好。

一来也吹不持久,不一会儿人也累了﹔二来音准也容易跑掉。

所以建立省力省气效率高的发音模式就来的很重要了。

如何发音?将口中吹出来的空气柱,准确的击向吹孔边缘,一半的气流切进笛子管壁里面,另一半就让它跑出外面。

气流必须被切开,才会发出声音。

这就叫做边棱效应。

如何省力?轻松自然的深呼吸就可以了。

如何省气?口风细一点就可以了。

但问题要如何有效率??这个就有技巧了。

这必须借助一下镜子和自己的耳朵,用镜子看着自己嘴唇与吹孔的接触点,让极细空气柱的”气击点”准确的打在吹孔边缘圆弧线的中央位置。

然后闭起眼睛,一边吹一边稍稍移动”气击点”的位置,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音色的变化。

这时候将会发现到一个极省力且音色极为透亮的一个集中点。

如果您喜欢这种音色,练习并巩固它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

自此则确立日后灵巧的发音方法及优美的演奏的音色了。

第四章【灵活的盖孔模式】初学吹笛一年左右,通常又会发生一个严重障碍,就是手指不灵光。

首先我们要探讨几个重点。

==========================================1.有效率的盖孔是很适当的将手指”放”在孔上,巧妙的运用手指面积比较宽的指腹(有些名家会用面积宽的指节盖孔)刚好足够把孔给”封”住。

2.所谓按孔,不是很用力的将手指”按死”在孔上,而是手指类似在孔上作”轻轻拍打”的动作,在”打中”孔的那一瞬间,恰好把孔给盖住了。

3.手型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僵硬的持笛手型,势必影响手指运行的灵活度。

但适合的手型并没有一个定型,因为竹笛有高低长短,人的手有大有小。

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手型呢??唯一可以确立的关键,就是在于持笛之后,手掌与手指的肌肉只要能够相互协调且不相互牵制,就是一个良好的手型。

========================================== 如果基本上掌握住了以上的要点,手指的按孔动作就可以灵巧许多。

第五章【舌头动作的探索】吐音是笛子最常用的基本技巧,关键使用在于舌头的动作。

但是人性的弱点,常使得吐音变的困难,因为人们希望他能够吐的很快,却又使错了劲。

初学吐音不久只见口水乱飞,舌头和手指的动作硬是对不上来。

心中只能不住的感叹:”笛子真是难学”我们试着来找出问题所在==========================================1.吐音的声音来源,归于基本面还是空气柱撞击吹孔,而不是舌头用力的动。

所以舌头用太大的劲,对吐音一定造成破坏。

2.舌头大力的吐,不只是破坏吐音,也破坏了速度。

终归一句话”轻则灵,重则拙”==========================================因此结论是”舌头动作要轻”第二个观念的探讨是,舌头所扮演的角色。

先来看看吐音的结构。

吐音和长音的不同是,一个有用舌头一个没用到舌头。

所以就明白的看出,舌头所扮演的角色,是让长音切成一段一段的短音。

因此,舌头的任务就很简单了。

舌头的任务1.切断长音,使线状的音变成点状。

2.不负责强弱,音乐的强弱由呼吸动作负责,也就是空气来负责。

你瞧,其实舌头只负责断音而已,所以舌头想要慢吐快吐就变的困难度降低下来了,而且因为不用很用力的吐,口水当然也不会吐的满天飞啦。

所以又找出一个结论是”舌头负责断音,而且它只干这事”第六章【高音不需要用力吹】刚学笛子的前两年,我吹高音的时候都是硬吹上去的,声音不稳定,而且很刺耳。

启蒙老师为了不让学习复杂化,也说,吹得出来就行啦。

但是学的越久就发现,别人吹起来既不费力,又不刺耳,心里就想一定还有我没弄懂的道理与方法。

想要轻松吹高音,首先要排除高音发音的乐器障碍==========================================1.笛子本身一定不能有问题。

通常管壁过厚的笛子,高音很难发出,所以建议初学不要使用管壁太厚的笛子,不仅仅高音区,其它音域的共鸣效果也不佳。

2.笛膜必须确定是贴好的,没有张力不平均的现象,也不要过松,不然高音很难发得出来。

==========================================其次再来排除个人的障碍==========================================我们拿起笛子来试试看,先吹个中音,再吹个低音,别忘记运用边棱效应的发音原理,这时候只要将口风缩小,然后你会感觉嘴唇承受气压变大,高音就能轻松发出。

==========================================为何只是口风缩小就能发出高音?气体动力学有一个定律叫做”都卜勒效应”,气体分子因为通过的口径变小挤压,气体的流速便自然而然的变快,而使得音准提高八度。

腹部鼓动气体的压力一般是不变的,除非笛子本身高音不好发出,才需要多用一点腹劲,不过通常这样的笛子,我是不使用的。

所以结果很单纯,我们只是将口风变小而加快的流速,而做到了高音区的发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