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过华为,看知识管理

透过华为,看知识管理

透过华为,看知识管理
接触到知识管理的人,无不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如何支撑业务的?其它公司的知识管理到底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知识管理到底重不重要,《一分钟影片告诉你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的开头是一组《黑客帝国》的镜头;基诺·李维斯演的尼奥问女主角会不会开飞机,对方说“还不会”,然后马上拿起电话:“Jack,我需要飞行程序,驾驶B—212直升机。

”操作员Jack立刻帮她在一间塞满电脑的房间搜索,不到一分钟,女主角的大脑就接受了全部信息,充满信心地对尼奥说了句:“Let’s go!”影片自然是带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同时向我们表明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从华为的知识管理来看待各个问题。

华为一直将知识管理作为一项变革工作来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十几年前,华为使用Notes办公平台时,研发内部在Notes有BBS 论坛,知识分享做得挺好。

很多人可能中午都不休息,就在论坛上讨论技术问题。

后来因为信息安全等原因,就关闭了。

但是研发对知识的渴求一直在。

因此,2008年,公司在研发区做了Hi 3MS。

同时在非研发区,知识分享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于是MKTG牵头,搞了一个Connect社区。

这个阶段都是鼓励分享,有什么不懂,大家来回答;或者写个博文,大家来读来回复。

2010年底,软件公司因为业务需要,从机关向一线传递知识的诉求非常强烈。

于是就请安永专门来讲怎么做知识管理。

他们拿了咨询报告向公司高层汇报,因为牵涉到很多的IT,于是就成立了公司级的知识管理项目群。

华为作为十几万人的公司,全面的推进知识管理,是让经验和知识能够为华为公司创造价值。

华为徐总就这点,也在会上说过,“华为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


如何知道知识是在创造价值呢?其实知识管理的价值不依赖于知识和IT,而是组织成员对知识的应用,这点在麻省理工学员知识管理课程里面是有提到的。

英国石油曾经在Foinaven、Schiehallion油田开采石油,在第一个油田开采的时候,花了6亿美金。

他们开采第二个油田时决定一定要有所改进,就总结了前面开采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事前学习,结果是在Schiehallion油田开采的第一口井就达到了Foinaven油田的历史最高水平,最终平均成本降到了5亿美金。

这个故事就是知识管理价值最好的说明。

2012年华为在研发5600T产品团队做试点。

年底做总结,发现跟之前的版本相比,衡量质量缺陷的指标大幅度下降;某个测试用例的开发,原来要90分钟才能开发,后来只要10分钟就能开发,效率大大提升。

2013年,华为与北非主管开了一次会,时任北非地总邹志磊认为一线项目经验的互相分享做得非常不够。

比如,中国区有很多好的做法,没有传递到海外,有些知识甚至还在运营商那里。

他在北非需要这样的经验,但是没有合法的渠道可以拿到。

比如埃塞这么难攻的国家,最后我们到底是怎样成功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这也是值得其他项目学习借鉴的。

我们去年派人去北非,把埃塞的经验完完整整做了知识收割,做总结、拍视频,把项目的背景、如何做的、哪些值得学习的都梳理清晰,这种形式大家非常欢迎。

真正以用为主的思路、方法在一线非常受欢迎。

知识是无形的东西,它在人的脑子里,首先要将它有形化,然后,要在使用中真正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能力,那么知识的力量才会彰显。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每个员工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工作中得以发挥,为公司创造价值。

就像华为任总说的一样,人要善于总结,人的思想就是一根根的丝,总结一次打个结就是结晶,四个结就是一个网口,多打了结,网就张开了。

总结的越多就越能网大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