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上丝绸之路环境人文传统与贸易网络-中国考古
海上丝绸之路环境人文传统与贸易网络-中国考古
海
religious and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s of
the ancient seaport, shipwreck and trade artifacts reveal the prosperous history of maritime dialogu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崇 宁 三 年 (1104 年 ) 至 南 宋 咸 淳 二 年 (1266 年 ) 泉 州 市 舶司及郡守等地方官员祈风的史实, 堪称研究宋代 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史迹③。
二、季风与洋流: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因素
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交通文明的智慧结晶,它的
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初期的海上航行,最主
海上丝绸之路:环境、人文传统与贸易网络
姜波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摘 要: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古代风帆贸易的海上交通线路, 是古代人们借助季风与洋流,利用传统航海技术开展东西 方交流的海上通道,也是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思想相互传输的纽带。 探究海上丝绸之路港口、 沉船和贸易品等文化遗产,展示了东、西方文明的海洋对话。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风帆贸易; 文明交流
人贸易网络的航线。
的状态。
港口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遗
海上丝绸之路反映了古代不同文明板块之间及
存。 中国境内的主要海港遗址有广州港、泉州港、福
其内部的文化交流。 从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相对独
州港、漳州港、宁波港、南京港、扬州港、合浦港、登州
立的贸易圈,如东北亚贸易圈、环南海贸易圈、孟加
港等。 海外的港口,主要有越南的占城、印度尼西亚
发现和大航海时代以后, 西方殖民贸易者建立了有
者。 以古代中国为视角,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
别与古代波斯-阿拉伯、 印度人和中国人的贸易航
期,成熟于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元明时期,衰落于清
线,如葡萄牙人的贸易线路为:里斯本-开普敦-霍尔
代中晚期。 海上丝绸之路既包括国家管控的官方贸
木兹-果阿-马六甲-澳门-长崎;西班牙人的贸易线
Abstract :The maritime silk road have been the ancient navigation line of sailing trade, relying greatly on the oceanic advan -
tage as the monsoon and sea currents. The maritime silk road promoted not only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exchange, but also
Key Words : Maritime Silk Road ; Sailing Navigation Trade ; Civilization Contact
洋
由不同族群主导的海上贸易活动形成了各自的
中
一、海上丝绸之路是风帆贸易的海上交通线路
贸易线路与网络,古代中国人的海上贸易线路,以郑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们借助季风与洋流,利用
和航海时代为例,其主要的海上航线为:南京-泉州-
华
传统航海技术开展东西方交流的海上通道,也是东、
越 南 占 城-印 尼 巨 港-斯 里 兰 卡 “锡 兰 山 ”(加 勒 港 )-
印 度 古 里 (卡 利 卡 特 )-波 斯 湾 忽 鲁 谟 斯 ( 霍 尔 木 兹 )。
西方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思
图一 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姜波摄)
海
洋流也是影响海上航行的重要因素。例如太平洋
真正形成远洋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利用季
西岸的黑潮,是流速、流量都十分强劲的洋流,对古
风与洋流开展的航海活动。。
洋
代福建、台湾海域的航行有重要影响。 横跨太平洋的
易,也涵盖民间自发的贸易形态。 官方贸易以郑和下
路为菲律宾马尼拉港-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秘鲁。
西 洋 (1405 年 -1433 年 ) 为 巅 峰 , 民 间 贸 易 则 以 明 代
澳门-马尼拉则是对接葡萄牙人贸易网络与西班牙
“ 隆 庆 开 海 ” (1567 年 ) 为 标 志 , 曾 一 度 达 到 极 度 繁 盛
* 本文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中华思想通史·原始社会卷”经费支持。
-142-
甲、巴达维亚、尼拉、澳门、长崎等。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形成了诸如广州、泉
州、马六甲、古里等著名国际海洋贸易集散港口,同 时还形成了诸如斯里兰卡、琉球、马尔代夫这样的贸 易枢纽。 而在古代中国,由于面向东南亚和东北亚海 外贸易的发展, 分别形成了广东上下川岛和浙江舟 山群岛两个“放洋之地”(意即“远航出海之地”)。
要的方式是贴岸航行和跨岛航行。 前者不言自明,即
沿海岸线航行;后者则是沿岛链航行,如:自登州港
起航跨庙岛群岛抵达辽东半岛的航行活动; 自琉球
经奄美群岛等向北直抵九洲岛的航行活动; 印度尼
西亚群岛海域的跨海航行活动; 自印度东北部起航
经安达曼群岛抵达苏门答腊岛的航行活动,等等。 这
种航海活动,多以地文坐标作为导航标志,多系短途 航行。
拉湾贸易圈、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东非贸易圈
的巨港(旧港)、马来西亚的满剌加(马六甲)、斯里兰
和地中海贸易圈, 由此而对应形成了古代东亚儒家
卡的加勒港、印度的古里(卡利卡特)、波斯湾口的忽
文明圈、印度文明圈、波斯-阿拉伯文明圈和地中海
鲁谟斯(霍尔木兹)等。 西方殖民贸易时期形成的港
文明圈①。
口则主要有:里斯本、开普敦、霍尔木兹、果阿、马六
想相互传输的纽带。 简言之,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古代
这条航线将环南海贸易圈、印度-斯里兰卡贸易圈和
风帆贸易的海上交通线路。 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波斯-阿拉伯贸易圈连贯成一条国际性的海上贸易
活动的族群主要有:古代中国人、波斯-阿拉伯人、印
网络,并进而延展至东非和地中海世界。 进入地理大
度人、 马来人以及大航海时代以后的西方殖民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