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A. 衣服穿得太多B. 劳动太卖力气C. 打仗拼死厮杀D. 答不出皇帝的问题【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典故: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

”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故答案为:D【点评】汗流浃背意思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2.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不是清代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常识的积累能力。

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

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D. 1978年“归来”以后,诗意变得更警策,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答案】 C【解析】【分析】C选项描述的是泰戈尔《园丁集》的特点。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正误辨析。

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涉及面宽,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练习辨析,有错归类修改。

D项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故答案为:D【点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

“卿”的意义有,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 姓。

7.朋友之间亦能称“卿”。

本题的“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 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简·爱》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简·爱虽然与罗切斯特有过长时间的分离,但她最后又回到了主人身边并和他结了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根据作品名称可以回忆作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而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人物的形象特点。

作者的国籍、作品年代等信息可以通过技巧加以辨析,识记。

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

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B. 强调神似和写意C. 具有高度综合性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

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

但A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影响,而非题干要求的“艺术特征”。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信息的能力。

回答时要仔细审题,谨慎答题。

10.“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 赤壁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 C【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C【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