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

读《数学之美》有感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名字时,我并没有什么想要阅读它的兴趣。

作为一名文科生,数学在我眼里是看起来毫无实用价值的公式定理,是繁琐复杂的演算步骤,是永远考不到高分的那门课程,我对它“深恶痛绝”,丝毫不觉它会有任何美感。

但在老师的强烈推荐下,我还是对它产生了好奇。

或许一直以来,我对数学都存在着一种误解,我很想知道,我所以为的刻板枯燥的数学,究竟如何产生美感,或许这本书能给我新的认识。

准确的说,这并不是一本单纯讲述数学原理的书,更多的是将数学放在IT 领域中,让数学原理与语音识别,搜索引擎等技术相碰撞,从而呈现数学之美。

书中所讲的数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信息科技如同宏伟的城堡,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和信息搜索领域就如同其中一个个充满未知的房间,每一次研究遭遇难题时,科学家们被拒之门外时,最终打开它的钥匙总是数学。

这样一把钥匙的迷人之处,或许就在于它以最精简的形态,突破了最复杂的障碍。

谈起数学之美,本书的第一章却先从语言入手,让我颇为意外。

但一步步读下来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心。

相对于理解深刻的数学原理,理解语言更易于读者接受,更易于传递其中的趣味。

而语言和数学之间确实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数字与文字同是信息的载体,其目的也都是为了传递和存储信息,但两者又各自有鲜明的特点。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字有着千差万别的形态,在不同语义和语法规则的组织下,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而数字的特点就在于它形式的简洁和规则的统一。

有限的数字符号,按照世界公认的计算规则,就能承载庞大的信息量,可以说,数字是世界通用的一种语言,也是互联网联通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

从语言的角度去了解数字给了我一种新的认识,就好像互联网如同一个新的国度,在这里通用的语言是数字,面对用户的需求,互联网在接受和处理的过程中经过种种程序以实现最准确的回应,而这种回应遵从的语法规则就是数学。

对于数学在IT领域的应用,作者在后面几章有了更为具体详细的阐述。

马尔可夫链,矩阵计算,乃至是余弦定理,这些看似如空中楼阁的原理,其实恰恰是信息技术大厦的地基之一。

我一直怀疑数学无实用,其实只是自己的理解太过表面狭隘,当更深入的了解到某些学科,才发现数学其实已被广泛应用与各个领域。

作者在密码学那一章谈到日本军方因为对密码学中一些数学原理缺乏了解,在二战中吃了不少亏,说道:“都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数学没学好也要挨打。

”虽是玩笑,但确实反映出数学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数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科学家们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之所以走进死胡同,其实就是没有很好的利用数学的作用,以致对计算机智能的理解出现偏差。

事实上人类有人类的思维方式,计算机有计算机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以数学为依托。

为计算机的种种程序建立数学模型,或许就如同为计算机构建脑回路。

书本越读到后面,对IT领域数学的应用介绍就越多也越具体,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我而言,理解起来越困难。

后面章节中涉及到的奇异值分解、最大熵模型、条件随机场等等概念更为抽象,也许是由于相关基础知识的欠缺,我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其实作者在阐述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繁琐的演算过程和空洞
的空洞的理论描述,更多是举出一些显明易懂的例子,以轻松活泼的语言来启发读者。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主要是写给非IT行业的读者看,作者透过《数学之美》很好地诠释了“深入浅出”这几个字。

这样一种能力,恐怕离不开作者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也只有将道理理解得很透彻,才能将道理讲解得很明白。

书中作者一直在强调一点,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好的。

无论是作者自己的叙述风格,还是书中一些影响深远的数学模型,还是序言里提到的“简单性法则”,无不在印证这一点。

其实,透过《数学之美》,作者在传递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无论多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总是关键,“好的方法在形式上总是简单的”。

我想,简单,或许就是数学的迷人之处吧。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数字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无论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贾里尼克教授,还是自然语言处理教父马库斯,抑或是“务于精纯”的柯林斯和“观其大略”的布莱尔,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如今物欲横流的中国社会,对于浮躁的学术界,尤其值得深思。

书中有谈到科研的“术”与“道”,这一点颇有哲学意味。

现在很多研究者,往往热衷于“术”上的精进,总想着如何走捷径,如何快速出成果。

其实这与科技的长远发展无益。

想要追求真正的学术突破,需要研究者更多地思索“道”。

“道”需要潜心研究,耐心等待,需要跳出纷繁复杂的技术,从知识最本质的原则,最基础的原理出发,找到新的突破方向,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这需要学者们更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不懈进取的科学态度。

其实,这一点精神和态度,不光是科研学者所需要的,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同样可贵。

《数学之美》这一本书,对我而言是值得一读,而且是值得多读的一本书。

它让我重新认识数学,也让我重新认识IT行业。

数字技术比我想象的复杂,因为每一个理论,每一个技术,都源于无数科学家数年的研究成果;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它也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因为每一个成果之后都有清晰的逻辑链条和简洁的数学原理。

数学之美或许就在于此,它让我认识复杂之物,它让一切变得简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