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思想主张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著作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兵家代表人物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武
孙膑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 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 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 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 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伟大的思 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 的精华和基础。
特点:“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复古倒退到原始社会
《道德经》书影
难—— 易 长—— 短
高—— 矮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儒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孔 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 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 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 所在地。
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论语》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论语》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 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 ,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和牛 耕的推广
各国变法
水利工程 的修筑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学习目标
1 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些?
2 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育成 就有哪些?
3 ”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其主 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主张?
4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
“百家争鸣”的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 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 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派代表人
姓名:老子(李耳) 时代: 春秋后期 籍贯: 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创始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一、老子
✓主要思想:
(1)认为万物都有其自然 的法则,应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 翟言行的记述。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
生平 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
、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
思一想。主张
孟
1. 提出“春秋无义战”,
子Hale Waihona Puke 2“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爱护自然资源。
3.民贵君轻的思想
亚圣 4.反对战争
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 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百家争鸣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
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 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提倡节俭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中国封建制度确立
商鞅变法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生产技术的改进
我国封建社会的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这本书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为而无不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道德经》
老子思想
1.顺应自然 2.事务都有其对立面,且可相互 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著作 《荀子》
《荀子》书影
三、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 思想家、哲学家。
思想主张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著作 《庄子》
三、百家争鸣
法家学派代表人
核心思想“仁”
什么是“仁”?
如何“仁”? 如何爱人?
君王如何践行 “仁”的思想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已欲立而立人 • 已欲达而达人
•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 察民情
•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1)“仁”。 (2)主张“爱人”,爱惜民力。 (3)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
特点:复古到西周式礼乐文明社会。
如何大范围的推广“仁”的思想?创办教育
打破教育垄断 • 创办私学
教育的民间发展 • 有教无类
教育原则和教 育方法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 • 实事求是,谦虚好学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百家争鸣
著作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荀 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百家争鸣
生平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思想主张
1.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2.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 按自然规律办事。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势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 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思想主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 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
《韩非子》
三、百家争鸣
兵家学派代表人
孙子
约公元前535-?
生平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