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模板

2、掷骰子游戏
三个小朋友要玩游戏棋,用骰子决定谁先走,假如是你,你准备选择哪个骰子?为什么选正方体的骰子呢?
3、摸球游戏
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两种颜色的球各一个,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白球1个黄球9个,任意摸一个,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成七分之一,你有什么办法吗?
大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评好课”专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课题:可能性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卢灿兵
单位:洱源县Leabharlann 官中心完小一、教学内容分析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现在我们再次学习可能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在编排上围绕可能性这一知识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件,这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把白球拿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
4、小小设计师
通过思维拓展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而且知道要求某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必须知道的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吗?现实生活中概率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猜想、验证、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通过多种活动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提供适度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既体现出概率的统计意义,又渗透了实验结果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当实验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稳定,这个稳定的结果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三个游戏。
学生做以下游戏:
1、跳棋游戏
转盘停在谁选择的颜色谁就先走,这样公平吗?
九.教学反思
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课的开始从足球比赛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道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生活中的数学。解决问题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践掷硬币,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小组合作,统计全班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当次数增多时,正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掷硬币的总次数的一半,然后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次数越来越多时,几乎等同于二分之一,从而说明规则是公平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发生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抛硬币实验
一枚硬币掷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抛十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如果20次、30次,或成千上万次呢?
2、介绍数学家抛硬币实验情况
当我们抛硬币次数不断增多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怎样?
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实验,组内指定一人作好记录。
想一想: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抛硬币的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主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可能性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课的结束时向学生简要介绍概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兴趣
兴趣很浓(5分)
兴趣一般(3分)
没有兴趣(1分)
参加课堂活动
积极参加(5分)
能够参加(3分)
从不参加(1分)
知识的掌握
熟练掌握(5分)
基本掌握(3分)
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天学习可能性从定向到定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整节课的练习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转盘猜猜”、“设计转盘”、“转盘游戏”、“扔骰子”、“飞行棋”等活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活跃,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衔接不够简练,过度不够自然;2、课件操作、衔接不够娴熟;3、抛硬币游戏结束时没有及时收材料,导致部分学生的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演示课外活动场景
问题一:这两个班要进行足球比赛,谁先开球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公平的办法?
2、讨论抛硬币的公平性
问题二:你认为由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
学生分组讨论,再推选组内一人进行反馈,其他同学交流。
课外活动、足球比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由两班争执谁先开球导入新课,不仅为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找到切入口,而且初步渗透了公平的规则意识,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础。
没有掌握(1分)
任务的完成
顺利完成(5分)
基本完成(3分)
不能完成(1分)
与人合作交流
互相帮助主动交流(5分)
有问题才问(3分)
从不交流(1分)
对自我整体评价
十分满意(5分)
满意(3分)
不太满意(1分)
八、板书设计)
可能性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事件随机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个体数量的多少有关,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可能性就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