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弘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丁弘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丁弘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丁弘: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为什么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读《莫将龙种变跳蚤》后
国俊同志:
感谢你和兆丰同志的关怀,寄来《莫将龙种变跳蚤》一文,说是征求意见稿,嘱我提出意见。

认真拜读之后,我认为他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为过。

他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文章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而且抓住了问题的焦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打开思路的锁钥。

马克思在晚年,给自己已经是政治活动家的女婿拉法格说:“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认为必要时,五次转述马克思的这句话。

可见,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文章抓住这个问题,讲述马恩的历史,故事许多,我领会概括起来是三个意思:
一、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理论还没有整合成为什么“主义”。

恩格斯晚年继续从事大量工作,他认为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他们是谦虚的、实事求是的。

二、许多流派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对此反感。

自己申明“我自己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如同鲁迅先生所说:你们“不要拉着大旗当虎皮!”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是:列宁最后还是建立了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盛行的、僵化的教条主义大本营,这是马克思后的马克思主义”。

然后又有所谓和中国情况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其实,马恩早分析过,党内必然有路线斗争,宗派斗争,最后是权力斗争。

都需要武器,都需要理论权威为我所利用。

“马翁”显然是最佳人选。

大家侈谈马克思主义,但是真诚读马克思的又有几人?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坦言:“我没有看过《资本论》。

”这可能是好事。

他没有受到主观抽象出来的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禁锢,有利于摆脱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

毛泽东说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马克思假如活着,他
对此会怎么说呢?
三、马克思的理论是不断创新、自觉反思、与时俱进的过程。

越到最后,越有突破,甚至说:揆诸实际情况,原有的想法是错的。

针对人们已知的所谓“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根本不账了,所以他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认为根本没有什么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更是一再说:“马克思本人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用现在的话说,他早超越了自己了。

“已从无产阶级专政的路线,走向争取普选权和实行民主制的道路。

”(1881年7月和1895年3月6日,见《马恩全集》)
有些明明写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的话,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

他说:
“……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

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

死人抓住活人!”
这是1876年7月写的。

百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把这些话对照现实生活,他不就是如同针对我们当前写的吗?
《莫将龙种变跳蚤》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对照马克思的态度,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般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我们称之为“经典作家”,所言无不是“经典”,用以作为在思想领域进行专政的工具,如有商榷、怀疑,即受到打击迫害。

“马克思主义在哪里?”又是在上级的指示中。

“上谕”即马克思主义,朕即马克思!如此,马克思不过是招牌,而秦始皇是实质。

说“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

实际生活中,是非颠倒着,这造成民族的灾难。

不得不纠正之后,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权和理”的统一,都是马克思的化身,终身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样一来,马克思如同孔子被后人利用,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一样,成为拥有真理的鼻祖,是无限崇高的圣哲、先师。

其理论在时间上是永恒的真理,在空间上放之四海而皆准。

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他的那些话,语境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例如他针对中国的文章《中国纪事》,因为和毛泽东的观点相反,编辑不敢收入《马恩选集》。

我们标榜马克思主义,而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常常并不知道。

在毛泽东时代,学习“雄文四卷”,今天学习“三个代表”,足矣。

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鲜活而实用。

“舆论一律”的本质,是鲁迅先生说的“瞒和骗”。

理论不过是政治的奴仆。

所以今天能写出《莫将龙种变跳蚤》这样的文章是重大的贡献。

不仅在理论上对大家有启发,而且体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这和舆论导向所追求的一律,当然是相悖的。

前两年,西方有两次民意测验,问:“谁是二十世纪的第一学人?”“谁是第一思想家?”一次是通过电脑征集,群众性的;一次是牛津大学征集知识界层面的意见。

结果第一名都是马克思。

我们不应该为此高兴吗?可是中国的舆论导向闭而不谈此事。

显然这是必要的。

是有两个马克思吧,一个是他们推选的,生活中的,行动着的马克思;一个是我们圣化、神化尊为理论始祖的马克思,即马克思回应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

文章的附题是“重读马克思之一”,当然是重新学习真的马克思,而不是被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所取代,所扭曲的马克思主义。

例如恩格斯晚年反思,他订正当年的“马恩学说”,说看来提出“消灭私有制”为时还早。

说不可侈谈共产主义。

果然百年后,历史的规律性叫我们不得不走回头
路,而共产主义不知要到何日!前些年李锐老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应该在实践中受到检验。

”现在党已给“资本”平反,当然剩余价值论有了新说法。

王若水同志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剥离开来,以挽救马克思主义。

因为列宁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经过苏联74年实践证明,是不妥的。

吴宗黄先生已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一书。

他从正面全部评说和修正了国人熟悉的马克思主义。

于光远同志誉其为“创举”和“壮举”。

我认为胡晓风、金成林同志的《莫将龙种变跳蚤》也是创举、壮举。

上边的书都没有公开发表,或在香港出了。

这篇文章可以公开发表吗?我想可以,因为文章有学术色彩,“史”引文较多,“论”严谨而凝炼。

现在说法是“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是否可以找一个理论研究的刊物登一登呢?
冒昧地说:如用更通俗的语言讲这个问题,读者可以倍增,这是启蒙工作的需要。

人们注意到题目上的“之一”,作者一定会写下去,这太好了。

请转达我对作者衷心的谢意和敬意。

此致敬礼
丁弘2004.2.26
摘自丁弘《假如马克思还活着》,2012年8月印行。

59-6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