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基础参考答案

计算机基础参考答案

《计算机基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B A C A B B A C C C D A B C C B D A
二、填空题
1、段落
2、二进制
3、换行
4、TCP/IP协议
5、文件夹树窗口
6、单元格
7、当前不可用
8、美国阿帕网
9、软件资源 10、BOOK1 11、机器语言 12、帮助
13、ESC 14、文件传输 15、$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四、名词解释
1、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

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

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

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都属于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InputDevice)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

2、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3、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1]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五、简答题:
1、计算机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主频、字长、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运算速度及其他指标。

1、主频(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单位MHz。

2、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

3、内存容量:是指内存贮器中能存贮的信息总字节数。

能常以8个二进制位(bit)
作为一个字节(Byte)。

4、存取周期:存贮器连续二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单位来纳秒(ns,1ns=10-9s)。

存储器完成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

5、运算速度:是个综合性的指标,单位为MIPS(百万条指令/秒)。

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

其他指标:机器的兼容性(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统兼容和设备兼容)、系统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系统的可维护性(平均修复时间MTTR)、机器允许配置的外部设备的最大数目、计算机系统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音频输入输出质量。

汉字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网络功能等。

性能/价格比是一项综合性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3、操作系统概念及任务: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任务: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

六、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

科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

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大存储容量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实现人工无法解决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

2.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目前,数据处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情报检索、图书管理、电影电视动画设计、会计电算化等等各行各业。

3.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CAD、CAM和CAI 等。

⑴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

它已广泛地应用于飞机、汽车、机械、电子、建筑和轻工等领域。

⑵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

使用CAM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

⑶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使用课件来进行教学。

CAI的主要特色是交互教育、个别指导和因人施教。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
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及合格率。

因此,计算机过程控制已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纺织、水电、航天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5.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诸如感知、判断、理解、学习、问题求解和图像识别等。

6.网络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各种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也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各类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表现为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综合化,计算机网络将呈现出全连接的、开放的、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1、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科学计算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2、专业化: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在工业上和专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车载电脑、工控计算机、银行系统等;
3、微型化: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

笔记本电脑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是便携性、续航能力仍不够人们全天候使用,应运而生的便携式互联网设备(M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断涌现,迅速普及;
4、网络化: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5、智能化: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人的智能,比如:自行思考,智能识别,自动升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