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长大越感觉时光飞逝?
专家支持:汶音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漪采写:记者宁静
年过了,节过了,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可是在办公室、在亲朋好友聚会中,我们会不时听到大家在感叹:春节假期怎么过得那么快啊,我们对去年的春晚好像还记忆犹新呢,今年的春晚已然成为过去,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快了?
荷兰心理学家杜威·德拉埃斯马曾给出这样的解释:“如果把时间比作一条河流,生命就好比河岸上的一个人,开始的时候,是顺着河水流动的方向慢慢地跑着,在他眼里,河水在缓慢流淌;当他跑累了,便放慢了脚步,沿河而行,此时他会感觉水流的速度加快了;当他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只能在河岸上静静地躺下去……而河水依然以它永恒不变的速度奔腾向前。
”原来,时间之河的流速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内在的世界和看这个世界的目光。
春节假期为什么过得这么快?
我们为什么觉得春节假期过得那么快?汶音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漪认为,因为文化传统的原因,春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这时候,所有人都把过去在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竞争和压力放下了,回归到家庭,这时候的休息,没有罪恶感,没有会被别人赶超的焦虑感,是畅快淋漓的放松。
而且,现在的年货,商业超市都为我们加工为成品半成品,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备齐,和我们平时过日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像以前,家中所有年货从原材料到成品全部自己动手,这个过程是漫长、繁琐而且是非常疲累的。
另外,过去过年,年味重,过年的氛围浓,人们会产生和平时很不一样的情绪情感的体验;而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感觉自然也平淡许多。
美国心理学家普利布拉姆发现:人的神经中枢有一条稳定的基线,这个基线可以理解为安详、和谐的心理状态。
当适宜的信息输入时,有机体便处于基线之下,而当遭遇不适宜的环境信息时,有机体便会超越这一基线,产生情绪。
超越基线越多,情绪感受越大,记忆也越深刻。
记忆深刻的东西,自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放松、快乐的时光,就会觉得过得快。
环境刺激变化少了,时间“变得”快了
杨漪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时间的感觉是一个知觉过程,而知觉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环境刺激、知觉组织、辨认识别、已经参与的其他的心理过程。
中间两个部分是内在的加工过程。
主要影响我们对时间知觉的是环境刺激,以及其他心理过程参与的内容。
杨漪分析说,一成不变的环境,或者说逐渐熟悉的事物,会使得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不敏感,换句话说,因为外来的刺激没有了差异性,使得我们对时间的变化没有了感觉,这样很容易在恍然大悟中发现时间流逝得很快。
很多人会觉得,在孩提时代,日子似乎要比现在过得慢些,那是因为在小孩子眼中,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生平第一次,也正因此,他们的环境刺激就是不断变化的,这样他们就更能敏感地觉察时间的变化,这也使得他们比较客观地感知觉时间的流逝。
相应地,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年人对时间的感知觉反而是失准的。
但并不是只有小孩子如此,也不是孩子经历所有的事情都会这样。
其实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们对环境刺激变化的感知觉。
比如,成年人在熟悉的地方进行熟悉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但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经历了富有变化的新鲜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慢了。
回想一下,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一星期,和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工作一星期,是不是前者会让你觉得时间过得比较慢?
内心期待很具体时,时间“变得”慢了
除了外部环境刺激带来的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心理过程的影响,它们包括期望、信念、记忆、知识还有动机等。
小孩子对生活的期待或者信念是很具体的,甚至是很细节的。
还记得小时候的心情吗?盼望着过新年,期待着压岁钱。
等到过完年,马上又期待着下一个新春佳节的到来。
学校才开学没几天,就盼望着放假。
才吃完生日蛋糕,又开始期待下一次生日……那样的日子,不觉得慢才怪呢。
和小孩子相比,成人的期待大多比较抽象。
比如多赚钱,比如健康快乐,比如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等等。
杨漪分析说:“成年人的这些期待往往没有时间的确定性,所以也就很难对时间的感知觉产生清晰痕迹。
加之还是在很熟悉的环境里面进行的熟悉的事情,对时间的变化就会钝感起来,于是,很多人总是某些时候,忽然感觉到时间已经悄悄流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容易觉得日子过得好快。
”
很多人会在回忆过往岁月的时候,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这中间就涉及到了时间感知觉与记忆的关系。
当我们记忆中的信息参与到对时间的感知觉过程中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对时间产生越来越快的感觉。
记忆是静止的,不变的,很多年以后,记忆中的童年永远是等着长大,无忧无虑的。
而且记忆的信息呈现往往是十几二十年的记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大脑中完成了一次闪回。
静止不变的记忆内容被浓缩在短短的几秒钟完成,自然会让人觉得原来时间是如此之快。
让时间在平淡幸福中快快迈步
爱因斯坦是这样对一个年轻人来解释相对论:当你对面坐着一位美女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假如换成了一位糟糕的老头,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杨漪解释说:“这其实是人们的需要和动机参与了人们对时间的感觉。
或者说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参与了对时间的感觉。
”心理学认为,需要和动机的满足带来的是积极的情绪,相反,不满足带来的往往是消极的情绪。
在积极情绪里面,人们往往觉得时间过得快,在消极情绪里则会觉得度日如年。
用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日子的感觉。
如果这一年平淡幸福,一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但是如果这一年经历了一些不太顺利的大事,往往就会觉得这一年过得好慢啊。
“由此推知,当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说明我们过得幸福,至少是平静安定的。
所以,当你身边的朋友说,我怎么觉得时间好快哦?那不妨这样回答他:说明你一直以来很顺利幸福啊。
”杨漪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陪着日子快快迈步,因为那代表快乐平静的生活。
”
未竟事宜会让我们感觉时光飞逝
我们说时光如梭,孩提时代,老师会教导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但我们对时间没有什么概念,因而也就不会有岁月如梭这个感觉。
不像长大后,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一天 24小时,会计划着用,一天天过去了,会惋惜,会对虚度光阴有深深的悔恨。
杨漪记得自己在上初二之前,都没有太强烈的时间概念,而这几年,感觉时光飞逝啊,周一到周五呼啸而过,一年又一年,都那么匆匆过去了。
尤其是当我们过了30岁以后,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那是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自己事业有待发展,各方面的压力、事务比较繁多,当我们回首过去一年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未完成的事宜特别多,所以就有紧迫感,会觉得焦虑,因而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小时候觉得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好长啊,坐立不安地等待着下课。
一个暑假两个月,时间好长啊,无聊到一天天盼着开学。
小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离长大还太远。
如今,去年的事情,仿若昨日,风华正貌的日子正慢慢离我们远去。
等我们想起来要珍惜这时光的时候,就开始觉得日子过得太快。
想抓住什么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抓不住。
或许,当我们还有大把大把的日子在手上可以花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时间怎么都花不完。
如今,突然觉得来日可数的时候,好日子花一天少一天的时候,才开始懂得珍惜。
如何珍惜,如何过,才不会让我觉得日子白过呢?认真生活,认真工作,是生活的信条。
因为,这会让我们经历的时间充满内容,单薄的履历只会让我们叹息时光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