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要求,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目标,以落实安全隐患排查“闭合”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各项安全管理水平,持续保持矿井安全生产的良好态势,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如下:
第一条矿安全工作目标:
1. 不发生工亡和一级非伤亡事故。
2.杜绝重伤事故和二级非伤亡事故,严格控制轻伤事故。
3.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一级。
第二条安检科负责安全目标的考核,严格按规定兑现奖罚,使安全目标管理起到促进和保证安全生产的杠杆作用。
第三条严格事故报告制度。
各单位在发生轻微伤和三级(含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后,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或迟报,凡隐瞒不报或迟报,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条矿要将年度安全生产总体目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自下而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保证体系。
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目标的落实负全面责任,各部门必须制定规划措施,保证安全目标的全面实施。
第五条积极推行“双基”建设考核落实安全目标。
矿实行三级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即:矿对基层区队(科室),区队(科室)对班组,班组对员工进行考核。
第六条切实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包保制度。
所有矿级领导和业务科室领导都要包保到基层区队,奖罚与包
保单位的安全工作挂钩。
第七条严格落实矿、区队(科室)干部值班、带班、跟班制度。
矿纪委、安检科进行不定期检查,凡不能按规定执行者,按矿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加大反“三违”力度。
各单位要重点加强薄弱地点、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查找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人员,查出的“三违”人员必须有处理结果。
第九条各单位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全面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
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滑坡的单位,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第十条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安检科做好特殊工种取证及各项安全培训工作。
基层区队要长期坚持“每周两小时安全技术学习”制度和“班前30分钟讲安全”教育制度。
第十一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按“五定”原则制定整改计划和安全防范措施,并严格整改、落实。
第十二条加强瓦斯、水害防治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落实《煤矿防治水若干规定》,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生产技术部要保证水文地质清楚、排水系统运行正常、备用排水系统完好可靠,负责查明周边小煤矿富水情况,抓好老空积水疏放,确保不发生突水事故。
第十三条加强关键环节技术管理。
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防瓦斯、防火、防尘、初采初放、贯通、排放瓦斯、探放水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技术规定编制,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严格会审。
凡有“五大灾害”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的地点,矿长亲自安排专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跟班、带
班,现场落实措施,确保关键环节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机电运输业务管理部门加大对矿井提升、通风、排水、压风、锅炉等大型固定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和性能监测工作,保证设备性能完好,各项安全保护动作可靠。
第十五条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控制各类事故发生。
要根据矿井实际,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属各单位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做到人人皆知。
第十六条加大安全、质量标准化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费用的提取要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在编制安全费用使用计划时,首先要满足《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切实提高煤矿防灾抗灾能力。
落实标准化工程和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提
取、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实施重奖重罚,奖罚落实到位。
凡发生安全事故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除按照矿安全“双基”建设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外,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和矿文件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和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