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与注释格式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 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 (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 (database) 、计算机程序 (computer program) 及电子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b.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67.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e.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12]万锦坤.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注释格式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采用格式为:一普通图书标注项目与顺序:(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册;(4)出版地点(城市);(5)出版者;(6)出版时间;(7)页码。
①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
二析出文献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析出文献名;(3)文集编者;(4)文集题名;(5)卷册;(6)出版地点(城市);(7)出版者;(8)出版时间;(9)页码。
(一)文集①黄宗羲:《汪魏美先生墓志铭》,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82页。
(二)书信集、档案文献汇编①《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页。
(三)序跋、后记①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页。
三古籍一般情况下,引证古籍标注项目与顺序:(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2)书名;(3)卷次;(4)部类名及篇名;(5)版本;(6)页码。
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
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四部备要本,卷14,第5页。
何璘:《澧州志林》卷23《书李自成传后》,乾隆十五年刻本,第31-34页。
万历《广东通志》卷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第2页。
袁大化修,王树楠等撰:《新疆图志》卷48《礼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443页《明史》卷282《儒林一•罗钦顺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7237页。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谢兴尧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5页。
《资治通鉴》卷2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293页。
《通典》卷54,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508页。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孟子•公孙丑上》。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四期刊、报纸(一)期刊引证期刊中的文章,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文章名称;(3)期刊名称;(4)卷册号及出版日期;(5)页码。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第34页。
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页。
(二)报纸引证报纸中的文章,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文章名称;(3)报纸名称;(4)出版日期;(5)版次。
《同行业规问题》,《申报》1930年10月31日,第9版。
《论东亚事宜》,《清议报》第2册,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总第89 页。
五外文文献(一)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应使用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
(二)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1.引用专著(编著、译著),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书名(斜体);(3)出版地点:(4)出版者;(5)出版时间;(6)页码。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19-28.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 by William Marsden , Hertfordshire :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 55, 88.T. H. Aston and C. H. E. Phlipin (eds.), The Brenner Deb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35.2.引用期刊中的文章,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文章名称;(3)期刊名称(斜体);(4)卷期号;(5)出版时间;(6)页码。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 pp. 199-215.3.引用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标注项目与顺序:(1)作者;(2)文章名;(3)编者;(4)文集名(斜体);(5)出版地点;(6)出版者;(7)出版时间;(8)页码R . S . 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R. I.Rotberg and T. K. Rabb (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79.六未刊文献(一)学位论文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