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化学品期末试题及答案(答案在题目上)

天然化学品期末试题及答案(答案在题目上)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天然化学品》期末考试试题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一、选择题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 )A、密度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萃取常数不同D、介电常数不同2、采用铅盐沉淀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A )A、硫化氢B、石灰水C、雷氏盐D、氯化钠3、化合物进行反相分离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4、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A)A、透析法B、盐析法C、蒸馏法D、过滤法5、在硅胶柱色谱中(正相)下列哪一种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D)A、石油醚B、乙醚C、乙酸乙酯D、甲醇6、测定一个化合物分子量最有效的实验仪器是(C )A、元素分析仪B、核磁共振仪C、质谱仪D、红外光谱仪7、在苯环分子中,两相邻氢的偶合常数为(C)A、2~3HzB、0~1HzC、7~9HzD、10~16Hz8、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适用于从下列何种溶液中分离低极性化合物(A )A、水B、氯仿C、稀醇D、95%乙醇9、研究苷的结构时,可用于推测苷键构型的方法是(D )A、酸水解B、碱水解C、酶水解D、Smith降解10、研究苷的结构时,可用于推测糖和苷元之间连接位置的方法是(C )A、酸水解B、Smith降解C、全甲基化甲醇解D、酶水解11、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B)A、酒石酸B、碳酸钙C、氢氧化钠D、碳酸钠12、在苷的1H-NMR谱中,β-葡萄糖苷端基质子的偶合常数是(B )A、17HzB、11HzC、6~9HzD、2~3Hz13、芸香糖的组成是(D)A、两分子葡萄糖B、两分子鼠李糖C、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D、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14、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A、碳苷B、氮苷C、氧苷D、硫苷15、麦芽糖酶能水解(B)A、α-果糖苷键B、α-葡萄糖苷键C、β-葡萄糖苷键D、α-麦芽糖苷键16、某杏仁苷酶水解的最终产物包括(A )A、葡萄糖、氢氰酸、苯甲醛B、苯羟乙氰、龙胆双糖C、苯羟乙氰、葡萄糖D、龙胆双糖、氢氰酸、苯甲醛17、属于异喹啉生物碱的是(C )A、莨菪碱B、苦参碱C、小檗碱D、麻黄碱18、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常用的显色剂是(B )A、碘化汞钾B、碘化铋钾C、硅钨酸D、雷氏铵盐19、莨菪碱碱性强于山莨菪碱是由于(B )A、杂化方式B、诱导效应C、共轭效应D、空间效应20、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氯仿中的是(A )A、麻黄碱B、吗啡碱C、氧化苦参碱D小檗柴21、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A)A、具酚羟基B、具交叉共轭体系C、具羟基D、具苯环22、下面哪些类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稍大一些(A )A、二氢黄酮醇类B、黄酮醇类C、黄酮类D、双苯吡酮类23、①槲皮素、②芦丁、③3、5、7、3`,4`,5`-六羟基黄酮在聚酰胺薄层上层析,用水-丁酮-甲醇(4:3:3)展开,其R f大小顺序为(B)A、②> ③> ①B、②> ①> ③C、③> ②> ①D、①> ③> ②24、测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醋酸钠-硼酸紫外光谱,可帮助推断结构中是否有(D)A、3-OHB、5-OHC、7-OHD、邻二酚羟基25、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旋光性的是(C )A、芦丁B、槲皮素C、葛根苷D、橙皮素26、依据萜类化合物的分类,薄荷醇属于(D)A、倍半萜B、二萜C、三萜D、单萜27、下列几种提取方法不适宜于挥发油成分提取的是(C)A、冷压法B、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煎煮法D、水蒸气蒸馏法28、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的是(A )A、酸值B、皂化值C、酯值D、相对密度值29、人参皂苷属于(A )A、达玛烷型B、五环三萜C、β-香树醇型D、齐敦果烷型30、提取强心苷通常用的溶剂是(D)A、热水B、碱水C、50%~60%乙醇D、70%~80%乙醇31、不同的甾体皂元与浓H2SO4作用后,均出现的吸收峰波长是(B )A、220~240nmB、270~275nmC、300~360nmD、370~400nm32、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是(C )A、Liebermann-Burchard反应B、Keller-Kiliani反应C、Kedde反应D、Saikowski反应33、除以下哪种物质之外,都可能为强心苷碱水解的结果(A )A、除去α-去氧糖B、酰基水解C、苷元异构化D、内酯环开裂34、红外光谱可用于鉴定甾体皂苷元结构中的(C )A、C=O位置B、OH位置C、F环C25-CH3构型D、双键位置35、大黄酚(A)、大黄素(B)、芦荟大黄素(C)和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D)四种化合物,在硅胶TLC上R f值大小顺序是(B)A、A > B > C >DB、A > C > B > DC、B > A > C > DD、D > C > A > B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碱液反应是指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在碱液中显红~紫红色的反应B、蒽酚或蒽酮类只存在于新鲜药材中C、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谱中有四个主要吸收峰带D、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谱中的240~260nm峰是由其苯样结构引起的37、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D)A、pH梯度萃取法B、分布结晶法C、碱性酸沉法D、pH梯度萃取法与硅胶柱色谱结合法38、番泻A与FeCl3/HCl反应生成(A )A、2分子大黄酸B、2分子大黄酸葡萄糖苷C、2分子芦荟大黄素D、1分子大黄酸及1分子芦荟大黄素39、羟基蒽醌苷元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用5%NaOH萃取(D )A、只能萃取出酸性较弱的蒽醌B、只能萃取出酸性较强的蒽醌C、只能萃取出酸性强的蒽醌D、可萃取出总的羟基蒽醌混合物40、香豆素的基本母核是(B )A、对羟基桂皮酸B、苯并α-吡喃酮C、苯并γ-吡喃酮D、凡是邻羟基桂皮酸41、若某一化合物对labat反应呈阳性,则其结构中具有(B )A、苄基B、亚甲二氧基C、甲氧基D、酚羟基42、Emerson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D )A、7-羟基香豆素B、6、7-二羟基香豆素C、5,8-二羟基香豆素D、6-甲氧基-7,8-二羟基香豆素43、五味子酯甲具有(A)A、Labat反应B、Gibbs反应C、Dragendorff反应D、Kedde反应44、香豆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是(C )A、邻羟基桂皮酸途径B、苯丙素途径C、莽草酸途径D、甲戊二羟酸途径二、填空题1、常用的纸层析的展开系统BAW1、正丁醇(BuOH):冰醋酸(HOAc):水(H2O)=4:1:52、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邻二酚羟基的鉴别方法乙酸钠-硼酸可确定有无邻二酚羟基,还可以通过氯化锶反应加以区分3、判断苷键的构型目前常用的方法苷键构型有α-苷键和β-苷键两种,苷键构型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酶水解法;Klyne经验公式计算法及核磁共振法4、含有双键的萜类化合物分离方法化学法分离;精密分流法;色谱分离法5、具有六元环结构的糖称为吡喃糖,具有五元环结构的糖称为呋喃糖6、四大光谱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7、正相色谱中,极性大的化合物Rf值(小)极性小的Rf值(大)反相色谱中,极性大的化合物Rf值(大)极性小的Rf值(小)三、名词解释1、天然产物化学: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合物和用途的一门科学。

2、pH梯度萃取法: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液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3、先导化合物: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物活性并通过结构改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4、醌类化合物: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5、反相色谱: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时,固定相可用弱极性的物质(如石蜡油等),而流动相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的色谱分离。

6、超临界萃取: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天然产物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

7、香豆素:邻羟基桂皮酸内酯。

8、苷类化合物:糖或糖的衍生物与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9、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的色谱分离方法。

四、问答题1、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之前,如何检查其纯度?(1)形状观察:观察外观颜色是否均一,晶形是否一致。

(2)物理常数测定:熔点(熔程应小于2~3℃),比旋光度、沸点等。

(3)色谱法检测。

TLC(薄层色谱):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展开剂进行TLC检查,经自然光下观度、紫外光下观察,两种不同显色试剂显色(其中必须有一种通用性的显色试剂),均应为单一而圆整的斑点。

HPLC(高效液相色谱)或GC(气相色谱):在两种不同色谱条件下,均为单一色谱峰。

必要时应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符合要求。

2、从槐米中提取芸香苷的过程中,加入硼砂的目的是什么?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什么?PH值过高或过低会造成什么后果?芸香苷分子中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分解,硼砂的作用是能与邻二酚羟基结合,达到保护的目的。

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值。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实验造成误差,pH值过高碱性过强时,在加热条件下会破坏芸香苷的黄酮母核;pH过低酸性过强时,会反应生成烊盐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收得率。

3、为什么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分析说明提取分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香豆素具有内酯或酚羟基,可溶于热的碱液中,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后又重新环合成内酯而析出;在提取分离是须注意所加碱液的浓度不易太浓,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

碱溶酸沉法不适合于遇酸碱不稳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4、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的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5、二次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有哪些?2、①莽草酸途径生成芳香化合物,如:酚、氨基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