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潍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建设“能力课程”;构建充满活力的互动课堂,实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方法;实施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探索并实践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一、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高职类师范专业,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师范教育的特点,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幼儿教师。
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就要考虑幼儿教师岗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知识和什么样的能力。
做好一名幼儿教师,要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那些天真活泼、有时又不太懂事的孩子;要有宽广的文化知识面,能满足孩子们“好奇”、“好问”的求知需要;懂得幼儿教育教学规律,有高超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做规范的舞蹈、声乐示范表演、画出漂亮的儿童画,即:能说、能唱、能弹(琴)、能(跳)舞、能画、能表演,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我们把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表述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岗位工作能力”,包括幼儿歌曲演唱能力、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美术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幼儿游戏编排与表演能力、幼儿故事创编与表演能力、幼儿保育能力、幼儿教育研究能力等。
其中,前10项属于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后两项分别属于保育能力和保教反思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目标定位职业能力培养,细化能力培养方案“潍坊教育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表述为,“一种精神”——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两种理念”——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高尚的职业道德理念;“十种能力”——幼儿歌曲演唱能力、幼儿歌曲演奏能力、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美术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区角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幼儿保育能力、幼儿教育研究能力。
针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教育和保育,确定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和幼儿保育,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保证,每一项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专门领域的学习与实践训练,以一门或几门课程作为依托(见表1)。
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研究,才能成长。
(二)落实能力培养方案,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潍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建设“能力课程”;构建充满活力的互动课堂,实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方法;实施基于职业能力有效评价的课程考核;探索并实践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1.以加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原则,探索职业“能力课程”<imgsrc="/ebook2/ebooks/42-306/42-306-1110/6.jpg"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体现必要性,反映综合性,突出实践性,强化操作性”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综合化改革,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从一门或几门学科中提取出包含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制(作手工)等专业技能的项目,组成职业“能力课程”。
如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键盘”、“声乐”等课程内容综合为“儿童歌曲弹唱”,将原来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综合为“儿童歌曲演唱”,将原来的“中外音乐欣赏”、“幼儿舞蹈与创编”综合为“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将传统的“素描”、“简笔画”、“手工制作”等课程综合为“幼儿美术”等。
职业“能力课程”把原来学科课程的教学与训练内容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加以组合,以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岗位工作能力为目的,增强了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能力课程”在学生前两学年学习的基础卜,放在第五学期开设,目的是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2.实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方法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的体系,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项目教学实行教、学、做穿插进行,师生互动,导向教学目标,实现能力培养。
如《儿童文学与创编》课程内容组合为幼儿童话欣赏、创编与表演,儿歌欣赏、创编与表演,幼儿故事欣赏、创编与表演,幼儿图画文学欣赏、创编与表演等4个项目,实行“案例学习一阅读鉴赏一作品创编一展示交流一表演讲授”五段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进入项目的学习,强化“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将课程内容组合为“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绘人测验”、“教育叙事”等四个教学项目。
如“调查报告”,教学项目中细化、序化具体工作研究任务,按照研究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为: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基本通程→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一获取、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答疑,学生的自学、讨论、归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巩固、展示,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引领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按幼儿在同“一日生活安排”,重新调整原来的课程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入园、晨检、晨间锻炼、游戏学习活动、就餐、户外活动、入厕、盥洗、睡眠”等九个项目(环节).使之体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过程。
教师讲解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学生学习、设计每个环节(项目)活动指导方案,师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修改。
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的幼儿园保育岗位工作能力。
运用情景模拟教学、现场研究、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兴趣、主动学习中训练职业能力。
如,“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中的“幼儿游戏中的摔伤急救”。
设置一个“幼儿游戏摔伤”的模拟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游戏儿童、受伤者、施救者,身临其境。
学生扮演的现场施救者(幼儿园保育老师)对意外事故的处理要本着“抢救生命,防止伤残,减轻痛苦”的原则,措施既要及时、有效,又要符合卫生学的要求。
模拟表演结束后,各角色扮演者要向大家说明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然后,学生之间互评、讨论,教师评价。
情境模拟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关爱生命、爱护幼儿的优秀品质。
3.实施基于职业能力评价的课程考核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设计闭卷试题,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设计开卷试题和模拟操作试题,根据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表现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加上学生平时的听课出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见习报告等,即检查了学生对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核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还考核了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职业情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提高了考核的实效性。
4.探索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校内职业能力训练采用单项实训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l)单项实训是根据幼儿教师岗位任务所需专业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专业技能的训练。
单项技能的训练包括口语表达技能训练,“写”和“画”的技能训练,弹琴、唱歌技能训练,舞蹈技能训练,幼儿“游戏”表演技能训练,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技能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幼儿护理,保健技能训练等。
如,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运用情景模拟教学、组织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举行儿歌朗读比赛、儿童情景剧表演、童话故事讲演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2)综合实训则是在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某项岗位工作能力的训练,综合实训主要放在第五学期的综合能力训练和第三学年的校外顶岗实习中进行。
加强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为校内实践教学和能力训练提供基地。
潍坊教育学院建有学前教育专业实训中心,包括88个钢琴教学实训室、2个电钢琴教学实训室、3个舞蹈教学实训室、1个蒙(台梭利)氏教学实训室、1个奥尔夫音乐教室、1个技能教室、1个儿童保健实训室和2个微格教室,有钢琴、电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古筝、二胡等教学设备。
所有实训室从早6:20到晚21: 30全天开放,除了统一安排的训练时间外,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提供“自助餐”式的自由练习时间,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练习。
5.校外职业能力训练推行“一年级现场见习,二年级短期实习,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实践实训模式(1)现场见习。
一年级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一周左右,见习具体、直观的主题活动,如“快乐的六一”等,使学生感受学前教育。
现场见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增强职业感性认识,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短期实习。
在经历两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带着已有的专业知识到幼儿园等学前荔育相关机构进行短期实习,观察、了解、研究教育服务对象的身心特点,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斥,强化职业意识,培养岗位工作能力。
我们主要是和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到幼教机构打工实践。
放假前,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假期短期实习活动实施方案”,编写学生《假期实践活动手册》,使假期打工实践活动具体化。
召开学生假期短期实习专题会议,把实习活动实施方案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从假期短期实习的意义和任务、达成的目标,到如何完成实习工作的具体步骤,以及如何评价等提出要求。
假期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评价。
(3)顶岗实习。
第五学期进行为期10周的综合能力训练并考核合格后,学生进入幼教矶构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的“岗位”通过三条途径落实:一是办学单位确认的定向培养用人单位,如,潍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晓雯音乐定向班”,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就在晓雯音乐集团全国连锁机构;二是在办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动态的校外实习基地,如济宁市育才幼儿园、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平幼儿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等;三是学生及家长自主联系的顶岗实习岗位。
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拓展职业能力;展示个性与特长,增长才干;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互利互惠,形成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巩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