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

数学广角一一沏茶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第113例2及第114 “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懂得在同一时间内,所做的事情越多,效率就越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寻找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沏茶工序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初步感受身边事情的“省时”策略。

1、导入谈话:同学们平时在家帮家长做家务事吗?(学生回答。


2、师:小明是个爱劳动的孩子,星期天早上小明主动要帮妈妈做2件事,煮鸡蛋(10分钟)扫地(5分钟)请你算一算小明做这两件事一共用了几分钟?(指名答)
3、师:小明可没花那么多时间,他很聪明,用了最短的时间做完了这两件事,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指名答)
师: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准确一一同时(板书:同时)
“煮鸡蛋和扫地能同时做吗?为什么?”
“那同时做的目的又是什么?(节省时间)
4、揭示课题。

师:是啊,能同时做的事情可以同时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合理安排时间。

二、自主探究,在讨论交流中寻找“省时”方案。

四年二班的孙芃佳同学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大家一起来看看。

(出示视频)
1、出示情境。

师:视频中这个同学遇到了什么状况?(指名说)预设:有客人来家里做客,让孙芃佳帮忙沏茶。

师:刚刚视频里介绍了,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
2、初步了解沏茶需做的事情。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泡茶分别要做这些工作,老师测算了一下,他们分别需要这么多时间?(课件出示沏茶工序的图)。

再指名读一读。

(黑板上贴出沏茶工序的图片。


师:原来泡一杯茶需要这么多的工序?如果按部就班去做,需要几分钟?
(学生口算出14分钟)
3、抛出问题,交流讨论。

①出示问题:芃佳接到任务,他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一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理解什么是“尽
快”?一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事情。


②引导思考:沏茶的工序这么多,想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如果你是芃佳,这时你会考虑什么?
(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③师:在沏茶需做的事情中,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呢?小明该怎么安排这些事情的顺序才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客人喝上茶?请同学们来帮她想一想。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问题:
①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怎样合理的安排这几件事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②算一算你们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小组合作要求:
①、可以借助沏茶工序的图片摆一摆,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4、汇报交流,优选方案。

①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小组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请学生边说边摆过程)
②引导优选最佳方案:“沏茶的过程,谁将时间安排得最合理?为什么?”
③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5、明确事情的先后顺序
①质疑: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这四件事情一定得按顺序做吗?能不能同时做这四
件事?能不能将这四件事调换顺序?为什么?” (师:也就是说这四件事情必须按顺序一件
一件地做,因为前一件事都是后一件事的先决条件, 没有完成前一件事,后一件事就做不了。


“洗茶杯、找茶叶”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吗?能在沏茶后做吗?(师:这两件事必须在沏茶 之前做。

也是得按一定的顺序。


②小结:看来,安排几件事情,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先后顺序
6、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① 质疑:“烧水、洗茶杯、找茶叶”为什么可以同时做?
② 师:我们可以用连接来表示事情的顺序,用“ {”来表示同时做的事。

像这样的图
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为“流程图”。

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先后顺序,既简洁又美观明了。

(板书:“流程图”)
7、计算沏茶所用的时间。

① 师:按照这个最佳的安排,小明做完这些事情需要几分钟?
引导思考:同时做的事情要怎样算时间 ?(小组讨论)
②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同时做的事情要以时间最长的那个工序为主。

沏茶一共所需时间:1+1+8+1=11 (分钟)
例如: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 「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共8分钟)」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③ 师:和刚刚一样样做对比,这样做节省了几分钟? (板书:顺序)
法贰矗:1分艸—接奉f 1分抻— 疑水:日分忡—沏茶;T
:先蕪杯:£彷
8小结。

将要做的事情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也就节约了时间。

要想合理安排时间,我们要先弄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再看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生活,应用“省时”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师:除了沏茶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能不能合理安排,达到省时高效呢?
1问题一0
(1)解决P114“做一做”第2题。

狂沐子的杆那1亦钟
§好钟
5分忡
小仕应扣何含理鲁44以上車洁。

引导思考:哪些事可以同时做?
要求: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设计方案,画出流程图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汇报。

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同时进行(6分钟)
量体温(5分钟)
吃药的时间只需6+1=7分钟。

2、问题二。

早上小丁7: 20起床,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是:
起床穿衣整理床铺刷牙、洗脸温牛奶烤面包吃早餐走到学校
2分钟1分钟3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
如果他要在7:40到校,他会迟到吗?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才能不迟到?画流程图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交流。

3、冋题三。

小丽放学回家后,妈妈提着刚买的鱼对她说:“我今天做你最爱吃的红烧鱼!不过你要帮我设计一下,看看怎样安排时间能尽早开饭。

”你能帮帮小丽吗?
4、冋题四。

电饭锅煮饭30分钟 择菜10分钟 炒菜18分钟 整理桌椅拿碗筷5分 高压锅炖排骨 藕汤28分钟 去超市买青菜25分钟。

现在11点钟,想在12点前,让客人吃上香喷喷的 午饭,能做到吗?
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交流。

四、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的都是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是统筹法中一种非常重 要的方法。

大家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法”吗?
(出示介绍资料,指一名学生读)
华罗庚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于1964年倡导并开始应用推广“统筹法”。

统筹法是一 种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数学方法,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所谓时间统筹就是如何利用和支 配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时间的无谓消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师:刚开始我们解决的烧水,洗茶壶茶杯的问题,就是华罗庚在推广统筹法时曾经举过的一 个例子。

看来,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是受到一些简单的小事情的影响而得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统筹安排时间”(板书课题:统筹安排时间) 师:最后老师想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 知识合理地安排自已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 的人只能留下一
片悔恨。

沟米:2井钟
板书设计:
统筹安排时间流程图:顺序
同时
1 + 1+8+1 = 11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