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装管装教育
时间:2课时
地点:学习室
要求:1、认真听讲,反复思考;
2、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3、积极回答教员提出的问题。
授课进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武警部队)装备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能,保障部队完成执勤、处突、抢险救灾、防卫作战、训练等任务,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管理条例》,结合武警部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新型装备首次配发部队时,装备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对操作使用、维护修理等人员进行培训。
支队(团)以上部队首长对所属主要装备、大队(营)以下单位首长对所属装备,应当熟悉其基本性能、数量、质量情况和日常管理要求。
中队(连)以下单位的警官和士兵,对配发或者分管的装备,应当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第二条 本规定是武警部队内卫总队、兵团指挥部、机动师、直属学院、总部机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直属单位组织实施装备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装备,包括杀伤性武器、非致命武器、警用器材、车辆、船艇、工程、防化、通用弹药等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等。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的装备管理,主要是指司令部装备部门承办的装备采购、调配、动用与封存、保管与保养、退役与报废、管理信息与管理工作研究、爱装管装教育与装备训练、安全管理、战备工作、遂行任务时的管理、科研与技术革新、检查与考评等工作。
总队(队)、支队(团)级单位应当每年对所属达标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第一百零七条 装备管理检查考评工作,由装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司令机关主管,装备部门会同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组织实施。
检查考评标准及成绩评定,按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装备管理检查考评暂行规定》执行。
第一百零八条 装备“三化”管理未达标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单位。
第一百零九条 对部队装备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条令条例给予奖励;对达标先进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未达标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条 装备应当入库保管,符合防火、防盗、防潮、防静电、防雷击等保管要求;易燃、易爆装备器材,应当专库存放。
第四十一条 库存装备应当按照规定区分携行、运行、后留,分类存放,严格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做到账、物、卡相符。
携行装备应当定人、定物、定车、定位。
第四十二条 装备需要集中停(存)放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停(存)放场所;停(存)放场所的设置,应当便于装备的隐蔽、机动、保管和保养。
(四)保守装备秘密,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
(五)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装备维护修理人员还应当对所属或者分管的维修保障设备会使用,对所保障的装备会检测、会调试、会维护、会修理。
第十六条 未设装备部门的单位负责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和部门,参照本章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第六章 保管与保养
第三十九条 装备保管应当符合技术标准、战备和安全要求,责任到人,做到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
第十五章 检查与考评
第一百零五条 装备管理检查考评,以战斗力为标准,遵循统一领导、科学计划、严密组织、客观公正、奖惩严明的原则,重点检查装备的完好率、配套率、入库率和战备储备率等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第一百零六条 总队(队)、支队(团)级单位应当每年对所属部(分)队装备管理至少进行一次检查考评;总部不定期对全部队装备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管装爱装教育教案
授课提要
题目:装备管理规定学习
目的: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官兵时刻树立管装爱装意识,更好的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保障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的目标。
内容: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职责
第六章 保管与保养
第九章 爱装管装教育与装备训练
第十五章 检查与考评
方法:课堂讲授,分班讨论
总部根据检查考评情况对达标先进总队(队)不定期进行通报表彰;对总队(队)推荐的达标先进支队(团)级单位和个人每年进行通报表彰,具体指标为:支队(团)级单位数量在10个以内的推荐1个达标先进支队(团)级单位和2名先进个人,支队(团)级单位数量在10-15个之间的推荐2个达标先进支队(团)级单位和4名先进个人,支队(团)级单位数量在15个以上的推荐3个达标先进支队(团)级单位和6名先进个人。
第四十六条 装备部门和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应当建立主要装备的履历档案。
退役、报废装备的履历档案,由部队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保存。主要装备退役、报废后,其履历档案应当保存10年以上。
第四十七条 部队应当坚持日检查、周保养的装备日常管理制度,定时、定程组织装备保养和检修。
装备日常保养,由分队统一组织。对封存的装备、不在位人员分管的装备以及使用后或者被浸湿、沾污的装备,其掌管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保养。
第四十八条 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应当及时检查、指导装备定时、定程和换季保养,统筹安排技术力量,组织落实装备器材和勤务保障工作。
第九章 爱装管装教育与装备训练
第六十条 部队应当将爱装管装教育列入年度政治教育计划,进行经常性的爱装管装教育。新兵入伍、部队改(换)装、执行重大任务、野外训练(演习)、年度装备普查时,应当进行爱装管装教育。
支队(团)每半年、大队(营)每季、中队(连)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爱装管装教育。
部队补充新兵、配发新装备时,应当举行授装、接装仪式(见附录3)。
第六十一条 部队应当根据训练大纲和年度训练计划,统一部署和安排装备训练。
每年应当有计划地对各级警官进行装备培训、集训或者在职训练,着重提高装备的组织指挥和使用管理能力。
(五)组织实施本级装备的教育、训练、战备、安全、保密和遂行任务时的管理工作;
(六)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修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装备管理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具体管理工作;
(二)按照各类装备的性能搞好维护修养,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三)熟练掌握配发或者分管的装备,做到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第五条 装备管理应当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首长分工负责、司令部主管、装备部门具体承办;基本任务是科学统筹装备建设发展,合理配置装备及其管理资源,保持良好技术状态和管理秩序,保证部队遂行任务需要。
第六条 装备管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保障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为目标,按照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要求,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详见附录1)。
第六十二条 装备保管人员应当熟悉所保管装备及器材的名称、品种、数量、质量、性能、规格、型号、分类规定、入库批次、存放位置、收发规定和保管、保养知识,做到会识别、会检查、会配套、会管理。
第六十二条 装备专业分队警官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具备履行职责所应有的业务素质。
修理分队的警官和士兵,对掌管的检查、检测、维护、修理等设备,应当会使用;对所保障的部队装备,会检测、会调试、会维护、会修理。
第二章 职责
第十四条 大队(营)、中队(连)级单位领导在装备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领导部属贯彻执行装备管理的法规制度和上级指示;
(二)熟悉所属装备数质量情况、基本性能、日常管理制度,解决装备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组织本级遂行任务中的装备配置与使用,充分发挥装备效能;
(四)组织实施本级装备封存、保管、保养等日常管理,督促部属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装备;
第四十三条 停用、禁用、限用的装备,应当与其他装备分开保管,标识清楚。
第四十四条 装备的隶属关系或者掌管装备的人员变更时,上级装备部门或者首长应当组织装备交接,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交接装备的品种、数量、质量及其工具、附品、资料等,应当完整齐全。
第四十五条 兵器室、车场、炮场、机械场、码头、机场、装备仓库等场所应当建立装备登记簿,对装备器材的数量、质量、动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检查、出入库和附件、资料等情况进行登记;装备器材登记簿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武警部队装备领导小组通常每年,总队(师)、支队(团)级单位装备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主要任务是分析装备工作形势,研究解决装备建设问题,组织领导装备工作落实;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本级党委汇报。
大队(营)每季度、中队(连)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装备管理工作。
第九条 全体官兵应当严格遵守装备法规制度,爱护和保护装备,自觉维护装备管理秩序。
第七条 各级党委、首长应当加强对装备管理的领导,重视抓好装备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机关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装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支队(团)级以上单位应当成立装备领导小组,装备领导小组在本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级装备工作。军事主官任组长,一名副职领导和司令部、后勤部(处)领导任副组长,司令部、后勤部(处)分管副职领导和各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参加。装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令部装备部门,承办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装备部门领导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