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选题,16—20题为多选题)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 ( )A.荣誉权B.名誉权C.隐私权D.姓名权2.下列行为,属合法搜查的有()A.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某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B.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C.企业害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D.小张怀疑同学小李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小李进行搜身检查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这样做的好处是()A.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B.有利于树立人的威信C.能使隐私成为真正的隐私D.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4.某晚上,小张看到小曾鬼鬼祟祟地从邻居家走出来,边走边把一些东西往口袋里塞,而此时邻居家却没有人在。
第二天,小张把他所看到的告诉了邻居。
小张的做法 ( )A.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隐私权B.合法且应提倡,因为有利于保障邻居家的财产安全C.合法但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爱管闲事的表现D.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名誉权5.某校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A.人身自由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C.名誉权D.社会经济权利6.个体医师李某于2005年6月应某制药厂要求,为该厂提供曾在他诊所看病的方女士等6名患者的姓名、电话、住址、所患病及治疗效果等资料。
此后该厂不断向她们寄发宣传资料并派人多次上门推销药品,致使左邻右舍议论纷纷。
方女士等人得知真相后愤然起诉,要求李某停止侵害并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2000元。
对本案的正确理解是()A.公民依法享有名誉维护权 B.李某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C.李某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D.李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7.小红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
班主任怀疑小红在“早恋”,便私拆了小红的信件,并在班上公开批评小红“早恋”,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交往,专心学习。
该班主任的做法()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利,虽有不妥,但未违法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D.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表现8.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D.对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9.初中生晓微喜欢上了高年级的男生,并有了一定的交往。
她很苦恼,向自己的同班好友冰冰倾诉了这份感觉。
这时,冰冰比较适合的做法是()①征得晓微的同意,以适当的方式向老师汇报②不管晓微是否同意,向她的父母汇报③直接向晓微作劝导,中学生当以学业为重④直接找该男生,劝阻他同晓微的交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0.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
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A.名誉权B.荣誉权C.人身权D.隐私权1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A.邮递员怀疑某人信件有问题,进行扣压B.某领导对怀疑私藏枪支的职工家进行搜查C.在电话机上安装窃听器,偷听他人电话D.父母适当限制未成年子女的通信自由12.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
②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全信息公司。
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缉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
④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
⑤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
⑥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⑥B.②⑥C.①④⑥D.②④⑤1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是为了 ( ) ①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不让每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空间③保证人们能自由舒畅地生活④使个人的私人信息都能拿出来共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④在2008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国内短信群发业务公司老大——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被重点曝光,该公司被指日发数亿条垃圾短信,手握全国5亿多手机用户中一半用户的个人信息。
2亿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收入高低居然被一家商业公司弄得清清楚楚,这家公司怎么就能搜罗到如此海量的个人信息?找准相关部门“花钱,用关系”、打包购进资料才是数据库建立的根基。
显然,垃圾短信的根本支撑在于个人信息买卖。
据此完成14—15题。
14.相关部门买卖公民个人信息()①是不尊重公民个人隐私权的表现②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巨大威胁③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④有利于个人信息共享,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相关部门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A.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但不是违法行为B.既不违反社会道德,也不违反我国的法律C.既不承担道德责任,也不要承担法律责任D.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16.我们要树立隐私意识,就要做到 ( )A.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B.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C.做透明人,不要有隐私D.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秘密17.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有 ( ) A.私拆别人信件,揭露别人隐私B.恫吓、殴打他人,擅自搜查顾客身体C.诽谤、诬陷他人,挖苦、讽刺获得荣誉称号的人D.拐卖、残害妇女、儿童18.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个人企图,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电子邮件并加以散播。
此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B.姓名权C.名誉权D.隐私权19.下列行为中,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A.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记B.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C.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D.小丽在公众场合恶意诋毁小王20.为保护隐私,我们上网时要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碰到陌生人询问个人资料不说谎B.拒绝接受任何信息C.把电子邮件加密后发送D.定期更换密码和更新安全设置二、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题蕴含的道理)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现象: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级的信件。
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管理的权利。
三、简答1.去年5月的一天,山东省章丘市某学校学生到镇医院例行体检。
当轮到八年级(4)班的女生佳佳透视时,医生看到屏幕上有阴影显示、这是由于佳佳的衣服上别了一个卡子造成的,医生也没问什么。
然而这一切都被站在一旁的同学小虎看到了。
调皮的小虎大笑着告诉向学们,佳佳肚子里有个小孩,引起了佳佳的一顿怒骂,事后也就没在意。
然而从医院回到学校后,同学们都议论佳佳怀孕了。
仅一天时间,谣言已遍及校园的每个角落。
佳佳终于忍受不了,把此事告诉了班主任范老师。
范老师一再向同学们强调:那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不是真的。
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谣言飞进了佳佳所住的村子,佳佳的父亲找到学校要求严肃处理此事。
然而,因为过几天学校就要放麦收假,校方决定把此事放一放。
但随后谣言越传越走样,人们甚至纷纷猜测孩子的父亲是谁?有的说是她爷爷,有的说是她爸爸。
佳佳及其家人,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再次找到学校。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学校召开师生大会避谣,而且对小虎也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佳佳一家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问:(l)佳佳父亲把小虎和学校一起告上了法庭,理由分别是什么?小虎:学校:(2)他们分别在这场官司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2.张某在与他人斗殴的过程中,导致他人重伤并不治而亡,张某也失去了一根手指。
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靠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生活。
后来,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追捕逃犯的“扫黑”行动,公安部门在网上公布了张某的照片以及他的一些体貌特征,特别是他少了一根手指的事实。
建筑公司的一名职工在网上看到消息后,就向公司领导反映了情况,公司领导就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了张某,最终张某落入了法网。
张某在被捕的时候心里很不服气。
他认为公安部门在网上公布,建筑公司的领导、职工向他人泄漏他缺少了一根手指的事实,都是对他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1)张某有没有隐私权?为什么?(2)公安部门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吗?为什么?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选题,16—20题为多选题)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 ( )A.荣誉权B.名誉权C.隐私权D.姓名权2.下列行为,属合法搜查的有()A.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某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B.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C.企业害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D.小张怀疑同学小李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小李进行搜身检查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这样做的好处是()A.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B.有利于树立人的威信C.能使隐私成为真正的隐私D.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4.某晚上,小张看到小曾鬼鬼祟祟地从邻居家走出来,边走边把一些东西往口袋里塞,而此时邻居家却没有人在。
第二天,小张把他所看到的告诉了邻居。
小张的做法 ( )A.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隐私权B.合法且应提倡,因为有利于保障邻居家的财产安全C.合法但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爱管闲事的表现D.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名誉权5.某校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A.人身自由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C.名誉权D.社会经济权利6.个体医师李某于2005年6月应某制药厂要求,为该厂提供曾在他诊所看病的方女士等6名患者的姓名、电话、住址、所患病及治疗效果等资料。
此后该厂不断向她们寄发宣传资料并派人多次上门推销药品,致使左邻右舍议论纷纷。
方女士等人得知真相后愤然起诉,要求李某停止侵害并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2000元。
对本案的正确理解是()A.公民依法享有名誉维护权 B.李某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C.李某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D.李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7.小红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
班主任怀疑小红在“早恋”,便私拆了小红的信件,并在班上公开批评小红“早恋”,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交往,专心学习。
该班主任的做法()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利,虽有不妥,但未违法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D.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表现8.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D.对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9.初中生晓微喜欢上了高年级的男生,并有了一定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