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 (5)外加剂
•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1要求。提供品质检测报告,说明主 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
• 引气剂应选用表面张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浆中起泡容量 多而细密、泡沫稳定时间长、不溶残渣少的产品。有抗冰 (盐)冻要求地区,各交通等级路面必须使用引气剂;无 抗冰(盐)冻要求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 应使用引气剂。
• 宽度:宽度应大于面层宽度,以便有足够的位置供立侧 模用。较宽的基层和垫层有利于改善面层板边缘的受荷条 件。通常垫层比基层每侧至少宽出25cm,或与路基同宽 。基层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宽出20~35cm(采用小型机具 或轨道式摊铺机施工),或50~60cm(采用滑模式摊铺机 施工),或与路基同宽。
• (3)排水和路肩 • 通过接缝、裂缝和外侧边缘下渗的水会积滞在路糟内,
不应大于0.50;机场道路和高速公路,不应大于0.46;冰 冻地区冬季施工,不应大于0.45。如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 工,水灰比可放大5%~10%,但脱水后的剩余水灰比须满 足上述要求。
• (3)计算用水量w
• 水灰比已定条件下,确定用水量实质上就是确定混凝土 中的水泥浆用量,而后者取决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和组 成材料性质,细集料的粗度和含量等。每立方米混凝土的 用水量w(kg/m3)可按以下经验公式确定:
• (4)表面特性。
•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 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 采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集料,可提高路面的抗滑 能力;选用优质材料(包括填缝料)进行合理组成设计, 提高路面的耐磨性;依靠控制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易性, 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 2、材料要求 • 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水
• 经验公式法配合比设计,其步骤如下:
• (1)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fc

fc=Rifcm
• 式中: fcm— 设计弯拉强度(见表4),MPa;

Ri — 提高系数,其值为1.10~1.15。
• (2)计算水灰比w/c
• 碎石混凝土:w/c=1.5684/(fc +1.0079-0.3485fsc) • 砾石混凝土:w/c=1.2618/(fc +1.5492-0.4565fsc) • 式中:fsc — 水泥实测28d抗折强度(MPa) • 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规定:公路、城市道路和厂矿道路,
• 小型机具铺筑法主要用在城市次路和二级公路以下路面 施工;滑模和轨道摊铺机主要用于高等级路面施工,但轨 道摊铺机因施工速度慢的原因有逐步被淘汰趋势;三辊轴 机组主要用于城市道路与一级及以下公路的施工。
图3 小型机具施工
图5 滑模摊铺机施工
图5-1 滑模摊铺机施工效果
• 本项目工程设计为普通混凝土路面,根据道路等级及现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 (一)混凝土路面构造和特点 • 1、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和基本要求 • (1)路基 • 水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2.5×104Mpa~4.0×104Mp 有很高的刚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通过面板传到路基顶面的荷
载压应力值很小,一般不超过0.05Mpa。对路基强度和承载 力要求不是很高。 对路基的要求:稳定性
• 按最大公称粒径采用2~4个粒级进行掺配。卵石不宜大 于19.0mm;碎卵石不宜大于26.5mm;碎石不应大于 31.5mm。
• (3)细集料
•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高 速、一级、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 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 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砂。特重、重交通宜使用河砂 ,硅质含量不低于25%。各项技术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符合表9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晋江项目部 2019年10月13日
主要内容
• 一、概述 •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 三、季节性施工 • 四、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 五、质量检查及交工验收 • 六、结束语
一、概述
• 1、定义 •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mt concrete pavement)是指
• 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6要求。
• (2)粗集料
• 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碎石、碎卵石、 卵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表7要求。
• 高速、一级、二级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 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及 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有抗盐(冻)要求时,Ⅰ级集 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不应大于2.0%。
• 处在海水、海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环境的或冬季洒 除冰盐的路面宜掺阻锈剂。
• (6)钢筋 • 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等符合标准要求。外观顺直,不
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加工应 锯断,不得挤压切断。
• (7)接缝材料 • 胀缝板要适应混凝土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
复原率高、耐久性好。如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 。
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 。亦称刚性路面,俗称白色路面,它是一种高级路面。 • 我国《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19)定义为: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道路面层。 • 路面水泥混凝土,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JTG F30-2019)定义路面水泥混凝土为:满 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 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主要用于隧道和桥面铺装。装配式混凝 土路面主要用于城市有景观要求的路面。碾压混凝土因其 工艺缺陷,国内现在主要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如需大 面积用于行车道路面还需解决表面易离析、松散等技术性 问题。
图1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图2 钢筋混凝土路面
• 水泥混凝土根据其铺筑工艺不同又可分为小型机具铺筑 、滑模机械铺筑、轨道摊铺机铺筑、三辊轴机组铺筑和碾 压混凝土等方法。
、外加剂、填缝材料及加强钢筋等。
• (1)水泥 • 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
经济性等因素按表5选用。 • 特重和重交通选用不小于525号的水泥;中等和轻型交
通,选用标号不小于425号的水泥;供应条件允许时,优 先选用早强水泥,缩短养护时间。
•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 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 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 55℃,且不宜低于10℃。
场拥有机械情况,施工拟采用三辊轴机组施工工艺。
图6 带排振的三辊轴机组
• 3、发展历史
• 我国是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最开始应用于少数大 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到50年代,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 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干道以及机场跑道上,开始大 规模铺筑混凝土路面。70年代初以来,某些省在公路干线 上开始铺筑混凝土路面。国内混凝土路面大多是用素混凝 土按单层就地浇筑而成,但也有少数采用装配式预制板, 或做成双层式,或配有钢筋。
• 级配符合表10要求,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 数在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比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 不应超过0.3,否则,分别堆放,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
• (4)水
•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 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 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含盐 量不得超过0.005 mg/mm3;PH值不得小于4。且不得有 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 (1)根据已有的配合比试验参数或以往的经验,得出 初拟设计配合比;
• (2)按初拟设计配合比进行试拌,考察混合料的工作 性,按符合要求的情况作必要的调整;然后进行强度和耐 久性试验,按符合要求的情况再做必要的调整,得到设计 配合比;
• (3)根据现场浇筑条件,如集料供应情况(级配、含 水量等)、摊铺机具和气候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得出 施工配合比。
• 填缝料具有与混凝土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 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 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等。常温填缝 料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沥青橡胶类等。 加热式有沥青玛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
• 3、配合比设计
• 根据设计弯拉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工作性等要求和 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试验确定各成分的配合比例。主要 任务是选择水灰比、用水量和砂率3个参数。一般配比设 计步骤为:
• (3)和易性。
• 较大的流动性,便于拌和均匀;不发生离析现象;捣实 密实,不发生麻面蜂窝等。
• 测定方法: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 等。
• 影响因素: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砂率、水泥品种 和集料性质、外加剂等。拌制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 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 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 掺加各种外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 的和易性。
• 影响因素:稳定性不足→不均匀沉陷→过大的弯拉应力 →破坏
• 原因:填料的不均匀、湿度不均匀、膨胀土冻胀、湿软 地基未达充分固结、排水设施不良、压实不足或不当,以 及新老路基交接处、填挖交界处处理不当等
• (2)基层和垫层 • 作用: • 防卿泥、防水、防冰冻,减小路基顶面压应力,缓和路
基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影响,为面层施工(如立侧模、运 送混凝土混合料等)提供方便,提高路面结构承载能力, 延长使用寿命。 • 基层材料: • 刚性: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 • 半刚性:水泥稳定、二灰稳定、石灰稳定 • 柔性:沥青稳定粒料、粒料 • 排水基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多孔隙沥青稳定碎石
• 碎石混凝土:w=104.97+3.09hs+11.27(c/w) +0.61sr
• 砾石混凝土:w=86.89+3.70hs+11.24(c/w) +1.00s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