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场主干道——“全球环路”
长久手会场是爱知世博会的主会场,该地区地形起伏,有山丘、河流、森林。
为了不破坏自然,世博会结束后又可以恢复原来的地貌,主办者在会场内建了一条空中回廊——“全球环路”。
它是整个长久手会场的主要步行通道,连接着中心展区、全球共同展区、日本区、民间展区、娱乐和文化区、森林动感区等六大展区。
参观者可俯瞰整个世博会主会场,还能漫
步游览,或乘无轨电车绕场一周。
从空中俯瞰爱知世博会会场,最先映入眼帘是全球环路。
这条全长2.6公里,宽约21米的空中回廊将6个全球共同展区连接在了一起,只需花上1个小时就能游遍各个国家展馆,完成一次世界之旅。
事实上,全球环路更主要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持地形原貌。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环路全程采用无障碍设计,最大的坡度不超过1/20,方便残疾车行驶;每15米即有一平坦区域和凉棚供游人休息。
为保证其路面的平坦,距地面最大高度达14米。
环绕会场的空中走廊“全球环路”的遮阳棚下设置的
喷雾装置为游客提供了令人心怡的凉爽。
在环路全体的四分之一的路段上共设置了1824个喷
嘴,每颗雾粒直径只有千分之16毫米,因此雾粒在还
没有沾湿游客的脸和衣服之前就蒸发消失了。
也正因
为如此,这种装置消耗的能源也极少,这是一项本次
世博会第一次得以实用化的优秀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名古屋市展区“大地之塔”在塔壁设置巨大的流水壁泉——水墙以及墙壁的54%都覆盖着花草的三菱未来馆等,很多展馆展区都利用了气化热或借助植物等防暑对策,可谓各具匠心。
除此之外,还有JR东海磁浮列车馆和全球共同展区4休息所的光触媒帐篷、奇趣电力馆的烟雾、三井·东芝馆的水墙、煤气馆的屋顶绿化、日本庭园的烟雾等措施。
爱知世博会正在成为可以亲身体验与环境共生的最新技术所能实现的未来夏天的宝贵机会。
爱知世博会主要有两个会场:长久手会场和濑户会场,长久手会场原来是爱知县的青少年公园,而濑户会场则是一片森林。
根据规划,为期185天的爱知世博会结束以后,这两个会场的展馆建筑将全部拆除,恢复原貌。
世博会主办方在前期规划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巧妙地利用架空式全球环路来解决丘陵地形起伏的问题。
在不破坏现存地形、不需要砍树和填池的情况下,全球环路将分布在不同角落的展馆连成了一体,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地面高度达14米,分上下两层,一层通车,一层行走,通行方便无障碍。
令人称奇的是,长廊使用的全部是可回收材料,“这条环路把主要场馆、广场串了起来,场馆看起来就像一根藤上的瓜果。
”唐教授说,“在我们这些规划同行的眼中,这个规划简直妙不可言,山林、瓜藤、瓜果,如有可能从空中俯瞰,那是怎样的一幅秋收季节农家庭院啊!”
靠近日本区场馆的环路又安排了一条空中捷径,各国美食、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人文关怀令人感动;安排在北面、西面的停车场全部靠近轨道、公交交通;各主题馆全都散落在山坳里,整个展区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自然村落。
“爱知世博会视环境如生命的规划理念、独具匠心的规划艺术值得我们学习。
”唐教授说。
在“方案”中,“委员会”除了注重环境保护外,也把便利、无障碍作为“全球环路”最重要的设计因素。
他们在环路与各展区的上下路线处,设置阶梯、升降梯或移动电梯,将斜坡设计得很平坦,使轮椅能轻松前进,路边还准备了两千个椅子供人们歇息……这些无障碍设施满足了参观者的需要,让他们能够安全舒适地参观游览。
会场内、外运输
缆车、IMTS(智能多模式交通系统)、无轨电车等会场内的运输系统,以及场外停车场等与会场连接的运输系统,都遵照《交通无障碍法最佳水平》进行建设,并采取对应措施。
在爱知世博会中,除了全球环路这条步行道路之外,还引进了先进的会场内运输交通系统。
让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边移动边欣赏横跨长久手和濑户的壮观的爱知世博会会场。
“安第斯共同馆”
该馆最近又安装了高7.5m、长12m的190度微型宽银幕影院。
上映作品的题目是“来自祖先的呼唤”。
从一个少女侧耳倾听神的呼唤的场面开始,这部2分40秒的作品,用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影像和音声来表现安第斯·亚马逊美丽的自然世界和自然遭到破坏的现实,告诉人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宽银幕的效果,我们在影院里可以体验到一会儿像是在空中上升,一会儿又像是在森林中飞奔的不可思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