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形势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形势

信息穷酸秀才中国电子货币工程的发展战略电子货币将是21世纪的主要金融支付工具,也将是国家管理金融的的重要基础。

发展电子货币与电子货币工程具有新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和贸易,参与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

随着金融电子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系统是关系到国家金融体制、经济管理以及每一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电子货币的发行方式包括信用卡、存储性质的预付卡和纯电子系统形式的用户号码数据文件等形式。

电子货币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问题,电子货币的主要的好处就是它可以提高效率,方便用户使用。

但也会给我们带来发行、管理和安全验证等重要问题。

有必要制定严格的经济金融管理制度,保证数字货币的正常运作。

电子货币的发展依赖于支付工程的建设,必须建设相互连通、方便有效、安全可靠的电子货币工程系统,才能保证电子货币的使用。

电子交易的安全方式及涉及的社会、经济、法律和社会效应问题。

在我国开展电子货币工程整体战略规划研究,可提高金融管理水平,有步骤建设电子货币工程体现,方便人民生活、工作和各种商业贸易活动,促进社会进步,增强国家整体的竞争力。

本文论述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状态,国际上电子货币系统的发展及趋势;揭示电子货币的重要作用;探讨电子货币系统工程的建设规划、有效管理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讨论电子货币工程的发展战略。

一、电子货币工程发展情况1、美国信用卡系统信用卡是用于个人购物和消费的支付卡,或用于提取现金的凭证卡。

信用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商家和卖主(例如百货公司、石油公司等)发行的信用卡,普通的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例如VISA 、MasterCard。

信用卡允许持卡人有一定的信用额度进行透支,也可以通过银行柜台和ATM机进行提取现金。

在美国,最重要的银行类信用卡是VISA、MasterCard;非银行信用卡有American Express、Diseover和Diners Club。

信用卡从1981年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5年信用卡交易次数达149亿次,同时发卡量也有较大的发展。

下面是主要发卡商的发卡情况。

(单位:百万张)信用卡组织19901995增长率VISA120.1221.184%MasterCard88.2144.163%American Express25.926.73%Discover37.845.119%1995年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Diseover的信用卡总值达709亿美圆,比1985年增长318%。

信用卡的风险主要是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风险类型控制风险的办法欺诈风险多级网络地址认证服务发行商的清算服务信用风险信用检查系统2、我国银行卡工程情况在我国,12个金卡工程试点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全面投入运行,1999年初,各商业银行卡发卡量达10000多万张,银行IC卡300多万张。

截止到1997年底,金融系统拥有自动柜员机(ATM)18000多台,销售点终端(POS)260000多台以及数量可观的金融专用机具。

我国IC卡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

特别是自1993年金卡工程实施以来,IC卡在我国的生产、应用发展更是迅猛。

目前已在金融、商贸、交通、电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旅游人口管理以及公共事业收费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我国计算机产业部门已开发成功的IC卡读写机具有:出租车计价器及其结算系统、公交车POS、IC卡加油机、税收申报POS、金融与商业POS、IC卡门锁、IC卡售饭与IC卡考勤管理POS以及由上述POS组成的应用系统。

IC卡的广泛使用使得IC卡读写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很多厂商,包括读卡机生产厂商,推出了很多IC卡读写系统,以满足IC卡的推广使用。

据统计,1996年,我国IC卡发卡量在1500万张左右,1997年猛增到6000万张,到2000年我国IC卡发卡量将达3亿张左右。

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的水平。

我国金融电子化系统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实施了电子货币(银行卡)工程。

主要是各个银行独立运行,交流少,具体建设情况如下:1)、工商银行到1997年底全行装备自动柜员机(ATM)近6000台,自动转账销售点终端(FTPOS)40000台。

实时电子汇兑系统开通39个城市分行,1000个对公网点可以办理实时电子汇兑业务,到1998年底全国330个城市全面实现实时电子汇兑。

2、中国银行国内地面数据通讯网一级网(从总行到省级分行)达100%,二级网(省级到地市分行)达90%。

信用卡自动授权系统(NAS)推广到360余家分行,网上授权时间平均小于8秒,1997年底联线借记卡发卡量达200万张。

完成总行总中心(NIC)与VISA、万事达全球系统的互联,广东、上海、北京有部分ATM 可接受国际银行卡的交易。

3、交通银行至1997年底,交通银行在全国90个城市设立了分支行,建立对公营业网点1504个,储蓄营业网点2606个,1997年实现利润48亿元,总资产规模达4497亿元人民币。

全行95个以上的储蓄营业网点实现计算机处理储蓄柜面业务,70多个分支行开通了同城储蓄通存通兑业务。

在沿海和经济中心城市的73个分支行开办国际业务,建立了遍布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理行网络,电子汇兑系统以总行为中心,通过通信线路联接全行140个联行机构,全行通过电子汇兑系统。

4、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采用CHINAPAC建立金穗信用卡实时自动授权系统,建立了城市微机网络250个,全国建立起以330个发卡城市为中心的金穗卡电子服务网络。

304个城市实现全国自动授权联网,占发卡行的91%,实现POS自动授权的网点达50000余个。

5、建设银行在包括全部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270余个大、中城市正式开通了城市行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

已实现通存通兑的储蓄所达16400个,联网ATM 和POS 近4000台。

998年6月底已在各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41个城市实现联网,覆盖了建设银行5400余个营业网点,5600余家特约商户。

建设银行投资2亿人民币的新一代业务系统软件99年年底试点。

建行还要真正实现网上银行,龙卡的使用将达到80城市通存通兑。

由此可见中国电子货币工程的主要问题将是提高使用率,开发新型业务,建立良好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银行卡的普遍实用性。

二、电子商务的支付系统1、网上支付的发展人们在各种活动和消费中习惯于现金支付、银行汇兑等传统的支付方式。

电子货币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外出购物和消费。

现在电子货币通常在专用网络上传输,通过设在银行、商场等地的POS、ATM机器进行处理,完成货币支付操作。

近年来,随着INTERNET商业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化的网上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网上金融服务包括了人们的各种需要内容,网上消费、家庭银行、个人理财、网上投资交易、网上保险等。

这些金融服务的特点是通过电子货币在INTERNET上进行及时电子支付与结算。

以至人们可随时、随地完成购物消费活动,进行货币支付。

2、新兴的电子货币系统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工程,它将带动网络经济的新兴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人们进行金融活动时,其支付货币的方式将更为灵活方便。

电子商务时代需要创新的支付方式,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的发展将适应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进步。

目前许多种网上支付系统都在研究和试验中,1996年美国就有20多个电子货币工程在建设和试验。

3、电子货币系统的安全控制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化的数字系统,其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

金融业应用了信息技术的精华,包括容错技术、热双系统、磁盘阵列、不停顿运行技术、灾难恢复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各种安全保密技术等来进行安全管理,可保证电子货币系统的安全运行三、电子货币工程的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到电子化支付、清算与结算,在21世纪电子商务时代将形成网上支付的特点。

今后金融支付系统的发0人 0人回答时间2008-06-13 10:51:271.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

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

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

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

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

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0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

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 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

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

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

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3 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 4 万台。

3.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

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

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

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

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

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