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温瓶基本知识介绍

保温瓶基本知识介绍


5.1真空环境常用的材料
5.1.1 铝 便宜,易加工,但难和其他金属焊接,材质比较软 用途:1)用来制造用合成橡胶密封的真空卡圈和某些内壁装置
2)由于它的高导电率和高导热率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适应束流管道的制造
5.1.2不锈钢
是真空系统最好的结构材料
1、屈服强度高,容器器壁能够承受103355Kg/m2以上从载荷 2、延展性好,不易破碎(可以承受冷热变化和外力冲击) 3、容易加工,容易拉伸、冲压、焊接等 4、加工处理后,具有低出气率(是原来的1/10 ~1/100) 5、能够承受比较高的温度,便于抽真空时烘烤升温得到高真空。 6、无磁性、不生锈。
4.4 真空系统中气体和蒸气的潜在来源
对于一个真空容器排气,由于内部表面的附加气体和蒸气的缓慢放出,将使实际抽气时 间远远大于理论计算的抽气时间
蒸发 解吸 扩散 渗透
4.4.1 蒸发
蒸气是一种接近其冷凝温度的气体,而蒸发则是由于热激励使 分子进入蒸气相的过程。 在动平衡下,单位时间离开表面的分子数等于单位时间达到该 表面的分子数。 在动平衡下,只要固体和液体的蒸气处于同一温度,则表面上 方蒸气的压强就等于该固体或液体的蒸气压。
保温瓶基本知识介绍
一、热的传达方式
辐射:是光学运动的一种形式 传导:是指接触部位,热量的转移 对流:气体分子的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
二、保温瓶的发展历程
包裹保温材料(也称隔热材料): 1)棉毛物品 2) 木炭、碳粉 3)PU发泡层 玻璃瓶胆真空保温瓶 不锈钢真空保温瓶
三、不锈钢真空保温瓶工作原理 减少辐射:设置屏障反射光线
五、处于真空环境中的材料的要求
强度高,真空容器的器壁必须能够承受的载荷。 材料必须是容易加工,而且需要易于用熔焊、钎焊、氩弧焊或可拆密 封等方法来连接。 需要有把玻璃、陶瓷和其他绝缘材料与金属相封接的方法。 经过处理后,具有低出气率。 具有足够低的蒸气压,以避免在烘烤时较高的温度环境下,发生蒸发 现象。 不应该是多孔或渗透大气的材料。
9、
14、瓶塞安装时嵌合强度 ;15、瓶塞防水性;16、瓶塞开关按钮的耐久性; 17、瓶塞的内、外耐久性;18、杯子嵌合;19、杯子档块的强度 20、杯 子组件的防水性;21瓶口座的嵌合强度;22、底座的嵌合强度; 23、中 环的嵌合强度;24、把手的安装强度; 25、把手的耐久性; 26、背 带的强度; 27、背带颜色的耐久性;28、背带的耐振性; 29、背 带扣的耐久性; 30、倾倒角度;31、涂装性能; 32、耐运输(搬运)性
4.3真空度的区域划分
目前,真空涉及的压强范围已有十几种,为了实际 应用的方便,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粗、低真空:1×105Pa~1×102 Pa 中真空: 1×102Pa~1×10-1 Pa 高真空: 1×10 Pa~1×10 1 10-1Pa 1 10-6 Pa 超高真空: 1×10-6Pa~1×10-10Pa 极高真空: ∠ 10-10Pa 目前人造真空最高可以获得1×10-13 Pa,绝对 真空即(0Pa)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七、不锈钢保温容器的品质和性能
(日本JIS S2053标准,TKK的产品各部件组装加工良好,无明显的变形和伤痕。 7.2.2金属外表面耐腐蚀处理好,没有缺陷、膨胀和生锈。 7.2.3塑胶部件表面光滑,无龟裂、缺口和缩瘪现象。 7.2.4迷你袋、装饰用外套、背带与其他主部件、附属部件配合融洽、装配良好。 7.2.5背带没有断裂、变色的缺陷。 7.2.6瓶塞开合等的指示、用于文字装饰目的说明要醒目、不易褪色。 7.2.7金属部件的凹陷、刮伤、污脏、焊瘤在允许范围内。
5.1真空环境常用的材料
5.1.3玻璃
玻璃是一种凝固时不结晶的无机材料 真空技术方面常用的玻璃是以氧化硅为基本成分配置而成的,在其中加入别的 氧化物后,就可生产出具有特种性能的制品。
软玻璃:是以氧化钠和氧化钙作为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钠钙玻璃) 硬玻璃:是以氧化硼作为添加剂配制而成的(硼硅玻璃)
玻璃主要的物理特性是:玻璃的粘度和膨胀系数于温度之间的关系 玻璃可用于真空设备制造、电离规管、观察窗、金属-玻璃密封、内部的电气 的绝缘和绝热 还有一种玻璃是焊接用玻璃,这种玻璃的熔点低,可以用来作玻璃-玻璃封接、 玻璃-金属封接或陶瓷-金属封接 硼硅玻璃可用于烘烤温度350°C以上的任何场合,而但温度高于500°C时, 则需要采用石英玻璃
(日本JIS S2053标准,TKK的MD-1400标准)
7.4 品质性能
(共32项) 1、保温效力; 2、容量; 3、热(冷)水漏出; 4、吐出量 5、外管耐腐蚀性;6、内管耐腐蚀性;7、耐热性; 8、耐振强度 落下强度; 10、振子撞击强度;11、食品卫生法; 12、接触内容物的塑胶制品的耐热性;13、瓶塞的臭气以及内容物开水味道
7.1构造 构造
7.1.1没有结构上的不安全点。 7.1.2外形匀称,接合、组装、融合状态好。 7.1.3瓶体外使用的把手、提手、背带等牢固、不易脱开。 7.1.4内外表面的不锈钢必须经过钝化处理,可以耐腐蚀;表面上做印刷、烤漆、镀层等作业 时,无气孔、色差、斑点、剥落等现象。 7.1.5螺纹配合良好,不滑牙。活动部件的动作灵活,功能齐全。 7.1.6瓶体能够固定、安全。 7.1.7注水时,内管和外体之间不渗水。 7.1.8瓶底座坚固,产品呈稳定站立放置。 7.1.9户外携带使用时,有背带的产品,背带长度在40cM内可以调节长短。(但手提式用背 带除外)
嘴和把手的保温容器,各自特点、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保温盒(Lunch/Food jar)___主要用于存放固体食物的
保温容器,各自特点、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焖烧锅(Chef)__以节能为目的,利用余热来加工食物的保温容
器,各自特点、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七、不锈钢保温瓶的品质和性能
(日本JIS S2053标准,TKK的MD-1400标准)
4.4.4渗透
渗透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气体吸附在真空容器的外 壁上,然后扩散经过壁壳,最后从内壁上解吸出来。 任何一种可溶于某种金属中的气体都能渗透过该种金属。其渗 透率 与固溶度成成正比; 与压强差的平方根成正比; 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氢的固溶度高,所以它是能渗透大多数金属达到可检程度的几 种气体之一。氢在铝中的渗透率最小,然后依次为钼、铜、铂、 铁、镍和钯。在铁里加些铬,可以形成一种氧化铬阻挡层,可 以降低氢的渗透率。 当容器外壁生锈时,氢的渗入量会增大,因为水蒸汽与铁反应 会产生高的氢分压强。
7.3 保温性能
7.3.1 保温杯(Mug):有瓶塞6小时;无瓶塞1小时。 7.3.2保温瓶(Bottle):保温6小时和24小时;保冷6小时。 7.3.3保温壶(Table): 10小时和24小时 7.3.4保温盒(Lunch/Food jar): 6小时 7.3.5焖烧锅(Chef):6小时
七、不锈钢保温瓶的品质和性能
镀银;硝酸银/ 镀铜/镀金
减少传导:1)减少接触面积→只有口部接触
2)减少热传导的截面积→内管旋薄
减少对流:减少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数量→真空
四、真空的概念
4.1 “真空“在英语中称为“vacuum”,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 气体压强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换言之,同我们生活的空 间相比,是较为稀薄的一种气体状态。 4.2 真空的单位 在真空技术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参量是压强,气体压强是指某一 温度下作热运动的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它常 用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记作Pa),过去国内也有 “毫米贡柱”或“托“ 1帕(Pa)=1(牛顿/米2)=1毫米贡柱=7.5006×10-3托 为了直接的表示真空环境内的压强,我们引进的“真空度”这个 词,真空度高就意味着压强低,反之真空度低就意味这压强高,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他们的不同物理意义。 真空度量的表示方法通常采用数字上的指数形式来表示,凡是小 于1帕的压强均用负指数表示: 例如:0.003帕=3×10-3帕 200帕=2×102帕
八、不锈钢真空品的组成部分和功能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部品名称 外管身 内管身 内管底 外管底 镀层 吸气剂 吸气剂座 钎焊料 部品要求
A/刚性好; B/外观好不生锈;C/与其他配合顺畅 A/作用是装溶液,不生锈 B/与瓶塞配合顺畅,牢靠,不漏水 C/阻水部材料变薄,减少热传导 抽气孔,钎焊 厚度、均匀____减少热辐射 延迟真空层的真空度,延迟保温效果 固定吸气剂 密封抽气孔
4.4.3扩散
扩散是一种物质通过另一种物质的迁移。 固体内的气体压强建立起一个浓度阶梯,这种阶梯会把气体分 子或原子驱赶到固体表面,并在那里解吸出来。由于扩散的过 程要比解吸过程缓慢得多,所以通过固体体积到达表面的迁移 速度率决定着释放到真空中去的速率。 扩散速率与温度直接的关系: 温度提高↑→扩散速率↑→排除固体中所含的总气体量所需时 间将会降低↓
六、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的分类
保温杯(Mug)___一般为小容量的保温容器,分为办公、家庭的
桌上用、随身携带用、汽车上用三种类型 各自特点、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保温瓶(Bottle)____一般为大容量的保温容器,分为贮存热
饮料和贮存冷饮料两种形式,各自特点、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保温壶(Table)____一般容量比较大,放在桌上使用,有出手
4.4.2 解吸
解吸是吸附在系统内壁上的气体或蒸气受到外界激励而释放出 气体的过程。 解吸也是扩散和渗透过程的最后阶段 气体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而被吸附在表面上的,物理吸 附的粒子在室温下可以很快的从固体表面除掉,而不防碍系统 的抽气。化学吸附是造成大多数真空系统缓慢出气的主要原因 根据外界激励的方式不同,又有以下解吸方式: 热解吸: 电子解吸:射到固体表面上的电子束 粒子解吸:射到固体表面上的粒子束 电子诱导:化学反应 粒子诱导:化学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