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进学校讲座稿

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进学校讲座稿

网络安全进学校讲座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便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办公和娱乐。

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弊端。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无论在现实社会还是虚拟社会,都要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学会理性表达,做到不传谣、不信谣,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如何做一个好网民,除了我们要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恪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守牢“七条底线”。

我们还要具备“四有标准”:高度的安全意识、文明的网络素养、守法的行为习惯、必备的防护技能。

一、高度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是争做好网民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争做“中国好网民”,首先是筑牢网络安全的思想防线。

思想防线固若金汤,才会针扎不进、水泼不入。

因此,必须紧绷网络安全意识之弦,常发争
做“中国好网民”之愿。

1、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要学会健康上网。

青年学生要学会健康上网,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不沉溺虚拟时空。

2、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提高警惕、莫轻信上当。

1、上网交友时,尽量使用虚拟的E-mail或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尽量避免使用真实的姓名,不轻易告诉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住址等有关个人真实的信息。

3、在网上聊天时,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或来历不明的文件,避免电脑手机中毒,遭受损失。

4、警惕网络色情和反动宣传。

青年学生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坚决不看涉黄图片和视频。

对一些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络进行反动宣传、拉笼、腐蚀等行为,青年学生要提高警惕。

二、文明的网络素养: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是争做好网民的基础。

“中国好网民”作为一个集体名词和宏大叙事,是由千千万万网民组成和点点滴滴小事累积的。

每一个网民的
网络素养均与“中国好网民”息息相关,网民的网络素养直接关乎构建“中国好网民”的成败得失。

只有每个网民提高网络素养,自觉文明上网,不断夯实“中国好网民”的基础,凝聚起争做“中国好网民”的强大力量,“中国好网民”才会实至名归。

1、青年学生要学会文明上网,莫违法失德。

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努力做到“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即使是在无人之境,也能坚守自我。

2、要善于网上学习,不过度迷恋网络。

网络作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其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正确使用网络,可以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也可以让青少年调节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而过度迷恋网络,容易造成青少年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孤僻,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

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是争做“中国好网民”的关键。

每个网民都养成网络守法的行为习惯,自
觉抵制非法信息的诱惑和侵害。

同时,要对非法网络行为习惯进行毫不妥协的检举甚至斗争,要让网络非法信息和网络非法者无处遁逃。

1、依法上网。

青年学生上网要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恪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2、青年学生上网还有守牢“七条底线”:
(1)法律法规底线
(2)社会主义制度底线
(3)国家利益底线。

(4)公民合法权益底线
(5)社会公共秩序底线
(6)道德风尚底线
(7)信息真实性底线。

四、必备的防护技能:有必备的防护技能是争做“中国好网民”的保障。

面对互联网某些乱象,其实也不必讳言,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也并非个个都身怀必备的防护技能。

要争做“中国好网民”,就必须具备必要的防护能力;否则,便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争做“中国好网民”将失去保障。

1、学会安全上网,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现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

2、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

网络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将个人隐私暴露网络环境中,所以青年学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护技能。

(1)要提高对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的防范意识,增强防范技术,做好自我保护。

(2)在使用计算机、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要安装正版的系统软件,并对操作系统定期查漏洞打补丁。

(3)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个人账号和密码时,要做到不使用账户、电话号码、生日、纪念日类信息;不使用单一的数字、字母、英文单词等为密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