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④严格实施消毒措施。
苗种消毒:用50毫米/升聚维酮碘溶液或10—20毫米/升高锰酸 钾溶液药浴10—20分钟。
工具消毒:可用200毫米/升漂白粉溶液或50毫米/升聚维酮碘 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置阳光下晒干。
饲料消毒:鲜活饲料都应以10—20毫米/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消毒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疾病的预防措施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每个鱼池应有独立进排水系统。因 湖泊及水库已普遍养殖鱼、蟹等,排出的水难免不带病原或腐 败有机质,应考虑建立蓄水池,自行净化、消毒处理。
②池塘彻底清淤消毒。清淤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清塘,池 塘进水口设置过滤网。
③强化疾病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疾病的预防措施
• (6)赤皮病:[病状与诊断] 鳞片脱落,体表局部或大部 分出血发炎,鳍基部充血,鳍稍末端腐烂。
• [危害]草、青鱼,终年可见。水质保护解毒剂,外用克菌 灵或克毒灵或杀毒灵,内服消炎抗菌灵+免疫活性促长剂 等。
• (7)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性出血病):症状] 体内外广 泛充血和出血,部分鱼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腹水,肝 、脾、肾肿大。该病危害除草鱼、青鱼以外其他多种鱼类 ,从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28℃以上 和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最为严重。是一种发 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急性传染病。 [防治方法]第一天: 调水。水质保护解毒剂,停食1天,第二天:车轮虫特杀 ,半小时后,用鱼虫杀星;同时内服保肝灵+出血平第三 天:①杀毒灵或克毒灵或毒克②鱼安+威力碘
泛池
(二)鱼浮头先兆: 多发生在夏秋闷热和晴雨骤变的天气,特别是夜间和黎明。
♦天气闷热,突变雷阵雨,气温高;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大雾天气 ,气压低。久晴未雨,大量投饵施肥。
♦水质过浓,水色突变,透明度小;鱼类无病而吃食量突然变小; 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分解。
♦鱼类群集水体上层,满池游动,随之水质恶化,小鱼小 虾集中在岸边游动。
(9)中华鳋病:[病原] 寄生在草、青、鲶和淡水鲑等鳃上的称为大中华鳋 [病状与诊断] 病鱼烦躁不安,大量寄生时鳃丝末端肿大、发白,肉眼可见鳃瓣
边缘挂满白色蛆样虫体,故又称“鳃蛆病”。由于鳃丝发炎,常并发细菌 性烂鳃。[流行与危害] 危害1龄以上的草、青鱼等,同池鲢、鳙不感染。5 ~10月流行。 [防治] 外用强力克虫B或鱼虫杀星或蛛虫煞星泼洒,内服克虫灵。或用灭虫精 或氯氰菊酯杀灭。
泛池
(三)浮头严重程度的鉴别:
♦清晨看到池鱼浮头,拍手鱼受惊即下沉,或太阳出来不久自动下 沉,属轻度浮头。
♦如惊吓不起反应或9点钟以后还不下沉,属重浮头。
♦如午夜或前半夜,青鱼、草鱼等集中在岸边,全部浮头,呼吸急 促,游动无力,表明要泛塘。
泛池
(四)鱼浮头的预防措施:
①做好水质管理“三保持”:保持池水足够的溶氧,经常加注新水 ,及时清除剩余残饵;保持水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上;保持池水 “肥、活、嫩、爽”。
⑤实验室诊断,主要是细菌和病毒。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疾病的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要提倡“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因水产养殖的鱼类栖息于水中,给药的方法不如陆生动物 ,患病个体失去食欲,口服仅限于尚未失去食欲的鱼类,治疗 的药物多数具有一定的毒性,一方面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 ,另一方面可能杀死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水体环境,有 些药物还有残毒,因此,要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
②改善鱼池生态环境,浅改深,死水改活水,小塘改大塘。
③配置增氧机,每5—8亩水面配备一台三相叶轮式增氧机,实行“ 三开二不开”。
鱼浮头的预防措施
④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预防,如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
⑤经常使用改良底质的药物,如底安粒粒氧,水质解毒剂等。
⑥用拉网搅动塘泥,促进有机质分解和水的分层现象,一般15天 左右1次,在晴天中午进行。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鱼病诊断要点及程序:
①采样及送检样品 供检查的鱼类,应是患病后濒死个体或死后时间较短的新鲜
个体。取样时,健康、生病、濒死的个体均应采样,以便比较 检查。
②现场调查与询问 检查养殖鱼类所处的生活环境、面积、水深、水质变化、
透明度、温度、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源情况、 鱼种放养及来源、投饵施肥情况。
④内在因素:品种退化,免疫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养殖水体中存在各种病原生物
病原存在时,是否发病,病情轻重程度,主要取 决于水质、动物抗病力,水质清新,动物机体健 壮,即使病原存在也很少发病
常见鱼病发病规律
春季(阳历3-5月) 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 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 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 、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 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冬季(阳历12-2月) 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 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 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 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 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 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 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 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
食场消毒:在疾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2周在投食后,对食场 用二氧化氯颗粒、漂白粉溶液等进行消毒。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技术
生产用药原则
①最大剂量原则:特别是内服抗毒消炎药,应按鱼池中的吃食鱼 重量拌药。
②坚持按疗程用药原则:一般内服5—7天,防止反弹。
③巩固治疗原则:用药后,改水增强鱼体抗病力。
⑦减少存鱼量,及时捕捞一部分鱼上市。
泛池
(五)鱼浮头解救措施:
①立即开动增氧机。 ②加注新水。 ③先泼洒水质解毒剂,后撒增氧剂。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常见鱼病的防治
⑴水霉病:以晚冬早春最为流行。水温在18℃左右最适宜水霉 菌的生长繁殖。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有棉絮状灰白色菌丝。 防治措施:在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 最好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水霉净等药物洗浴效果较好。
⑧对症用药原则:在正确诊断鱼病的前提下,对症用药。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泛池
(一)鱼浮头的原因:
♦超量投饵施肥,特别是施用未发酵鸡粪,以致 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耗氧量 上升,溶氧下降。 ♦放养密度过大,致使水中溶氧不足。 ♦长期不加注新水,以致水质发绿而老化。 ♦久晴不雨,水温过高,易致水质恶化。 ♦连续阴雨,光照差,且水中较肥,造成光合作 用弱,且大气中补充的溶氧少。
⑾锚头鳋病:[症状与诊断] 病鱼体表或口腔处可见一根根针状的 虫体,寄生部位红肿发炎。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体 质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终至死亡。[流行与危害]寄生于草鱼、 鲢、鳙、团头鲂、鲤、鲫、泥鳅等的体表、口腔,全年可见, 水温15~33℃时严重。 • [防治] 内服克虫灵预防。治疗时外用蛛虫煞星或鱼虫杀星等。 或用晶体敌百虫或氯氰菊酯杀灭。
(8)车轮虫病:[病状与诊断] 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粘液增多,鳃组织腐 烂。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有 时苗种的头部和吻部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出现“白头白嘴”现 象。需要镜检确诊。[流行与危害] 危害不同年龄的各种饲养鱼类,但危害 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可造成大批死亡。终年发生,多见于5~8月。 第一天用车轮虫特杀或优马林或驱虫散泼洒,第二天用溴氯海因或克毒灵 或克菌灵等含氯消毒剂消毒,或用苦楝树叶煮汁泼洒。或用车轮特杀或硫 酸铜杀灭。
②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H值、光照等理化因素(主要包括水温突然
大幅度改变、水体的pH低于5或高于9.5、溶氧过低、氨氮浓度过高、缺乏 必要的营养要素等)。
另外还有化学污染(有毒工业废水和含农药的农用水可能流入水体, 成为鱼类中毒的原因)、浮游生物有害种群影响等。
③人为因素:放养密度、比例、日常管理、拉网操 作等。
• 外用消毒剂与内服抗菌药相结合。外用:①杀毒灵或克毒灵或 毒克,②鱼安+威力碘,同时内服:大蒜素+鱼康宁Ⅲ号+肝肠 宝,每天一次,4~6天为一个疗程。
• (5)细菌性烂鳃病: [病状与诊断] 病鱼体色发黑, 呼吸困难,鳃部粘液增多并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鳃丝肿 胀,严重时病鱼鳃丝腐烂,软骨外露,鳃盖骨内表皮腐烂 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外用克菌灵或克毒灵或杀毒灵,内服消炎抗菌灵+免疫活 性促长剂等。草鱼的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往往相伴发 生,通称草鱼“三病”,草鱼烂鳃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 的。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 诊断与预防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鱼病发生的原因:
①病原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寄生虫( 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 鱼蛭等)、敌害(指吞噬或危害鱼类的生物,如老鼠、水蛇、水鸟、凶猛 鱼类、水生昆虫、水螅、青泥苔等)。
。其中病毒和细菌是引起重大流行病的主要原因。患病的动物机体、水体和 水底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生物。即使是健康的动物机体也会带有这种或 那种病原生物。
④中西药结合使用原则:即西药治标,中药治本。
生产用药原则
⑤药物交替使用原则:内服上次用恩诺沙星,下次用氟苯尼考。
⑥定期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每年要彻底清淤消毒,定期 外用消毒剂,内服杀虫及保肝护胆药物。
⑦综合性疾病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如暴发性出血病,草鱼老四病 即肠炎、烂鳃、赤皮和出血病;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综合症、 肝胆综合症、出血病,应采用五部治疗方案:一改水,二杀虫 ,三消毒,四内服,五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