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
疼痛发生的条件:伤害或过强刺激:痛觉阅限:情绪 疲劳、饥饿、哭哭和病时,痛的兴奋性有所提高。
【案例分析】
威威不小心摔倒在客厅里,正爬起来的时候,奶 奶看到了,连忙大呼小叫地跑过来,一副担心、 紧张的神情。看到奶奶后,已经快要爬起来的威 威又一屁股坐在地上,撇了撇嘴,哭了起来。
【提问】结合感知觉相关知识,分析威威的表现。
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婴
幼儿的深度知觉是随着经验的丰富逐步 发展。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深 度知觉的发展。
(二)时间知觉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
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 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 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婴儿最早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 的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所提供的时 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 以后逐渐学习借助于某种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 律的生活事件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的变化等,如幼儿 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 等)反映时间。 学前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 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时间。
知觉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 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是关于事和物的知觉。物体知觉包括空 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 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它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 觉、人际知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的正误,可以把知觉分为 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自我分析:教师出示红色的苹果让学生观察。 提问: 1.请你描述一下苹果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帮助幼儿认 识苹果?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怎样 进行的?
感觉剥夺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 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 状态。实验证明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 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 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
(四)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运 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知觉的种类 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 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 嗅知觉和触知觉等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
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 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常以作息制 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2.颜色视觉
(1)定义:颜色视觉俗称辩色力,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
的能力。 (2)发生:3个月开始有分辨颜色的能力。 (3)发展:3岁儿童能认清基本颜色; 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 6岁前喜欢亮度大的红色、橙色、黄色; 7岁前对颜色的爱好基本不受物体固定颜色的 影响
(4)了解方法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 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的。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 泉。 2. 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 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例如:感觉剥夺实验
(2)手
有观察发现,当婴儿的手无意地碰到东西,
如被子的边缘时,他会沿着边缘抚摸被子。 真正意义上的手的探索,大约出现在5个 月左右 手眼协调:伸手能抓到物体
四、味觉
(一)发生:生来就有 (二)发展
2、3个月精细分化——预防偏食 五、嗅觉 (一)发生:出生第一天 (二)作用:发现问题
4、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
不同物体近远程度的知觉。 【实验研究】为了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 ( Gibson)和沃克(Walk)设计“视崖”试验。“视觉悬崖”是一 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这种装置把婴儿放在厚 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方格图案。实验 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 吉布森和沃克曾选取36名6个月半~14个月的儿童进行“视 崖”实验结果发现大多数婴儿只爬到浅滩,即使母亲在深 滩一侧呼喊,婴儿也不过去,或因为想过去又不能过去而 哭喊。该实验说明婴儿已有深度知觉,但无法判断深度知 觉是否是先天的。
3、大小知觉
研究表明,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別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经能够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小皮球
。 2岁半到3岁是孩子判別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
儿童判断大小的能力还表现在判断的策略上。
4~5岁幼儿在判别积木大小时,要用手去逐块地去摸积木
的边缘,或把积木叠在一起去比较。 6~7岁幼儿,由于经验的作用,已经可以单凭视觉指出一 堆积木中大小相同的。
(二)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1)定义: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的辨别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 觉物体形状或体积最小差别的能力。
(2)发展趋势
出生时,成像模糊; 出生一天的新生儿视力相当于成人的2/15; 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 1-2岁视力为0.5-0.6; 3岁视力可达1.0; 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
把部分知觉为整体
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视觉
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的信息通过
(一)视觉的发生 1.对光的观察:出生
2.视觉集中:两周的新生儿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视某 一客体 3.三个月可以注视4-7米处的客体 4.6个月可以注视飞鸟和飞机
感知觉的特性
1、什么是感受性? 2、变化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打针咬嘴唇
感觉的适应:拿着手机找手机、明或暗适应 感觉对比:西瓜和橘子先吃哪个好?
感受性的训练:品茶师、品酒师
食物颜色对食欲的影响
2、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体育等教育活动中,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用照 镜子的示范动作。
【案例分析】
1、游戏活动中,小班的王老师对小朋友们说“举起右 手”,小朋友们都不知所措。然后王老师说“举起拿勺 子的那那只手”,小朋友们都做到了。这种现象说明什 么?
2、“六一”节快到了,教师正在中班给幼儿排节目,可 是有的孩子分不清左右,老师就不断地责怪孩子:“你怎 么这么笨,连左右方向都分不清”。你怎么看待幼儿的 表现和教师的态度?
烦躁不安或大哭时播放给他听,新生儿很快就会安静下来
(三)听觉的发展
1、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1)出生第一天就有了听觉 (2)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 2、出现偏好: 2个月喜欢乐音,喜欢人的声音,特别是母亲; 2个月以上喜欢优美舒缓,不喜欢强烈紧凑的音乐; 7~8个月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 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 躁、不安、甚至大哭。
2、形状知觉
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 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儿童高。对幼儿来说,对不同
几何图形辩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 一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 形。 试验表明,当视觉、触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 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 幼儿形状知觉逐渐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结合起来, 幼儿在还不能准确称呼图形或物体名称的时候,会在感知 图形或物体过程中,自发地用语词来称呼它们。 如,3~4岁的幼儿把圆形称为太阳、皮球,把半圆形称为 月亮或半个太阳等。
六、痛觉
据格茨米尔的报告,对60名新生儿作痛觉检查,用针去刺皮肤最富有感 受性的区域一一鼻、上唇和手。
未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在刺激强度达到使针刺部位出血时,仍然没有任 何不愉快的表现。 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天内,对中等强度的针刺发出局部的运 动性反应,但是,反应缓慢,反应时长达2秒。
结论: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増长而增长的 还有资料表明,幼儿对碰伤所产生的感觉,不如成人所想象的那么痛。
配对法 指认法 命名法
研究结果表明: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 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二)听觉
(一)意义 1、获取信息 2、儿童语言的基础
(二)发生
1.胎儿的听觉反应 (1)6个月以上的胎儿常对诸如汽车喇叭之类的大声响做
出某种动作反应,如翻身、踢腿等
(2)把母亲心跳的声音录下来,经过扩大,当其新生儿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 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
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
1、方位知觉
(1)定义:是对物体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
(2)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已能正确辨别上下; 4岁能辨别前后; 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6岁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 7、8岁掌握能够掌握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zhan 由于幼儿只能辨別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所以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