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的师生关系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校杨泰浩音符的和谐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才是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境界。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种方式,用语言牵动孩子的心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从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做起每一名学生都应当得到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和关心,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需求。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会产生愉悦感,就会对尊重他的人产生好感。

正如俗话所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所以,教师尊重爱护学生,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我班有一个调皮鬼孙某,经常旷课、上网吧、还曾因打架而受到通报批评。

有一天,早上上课我发现他趴在那儿,我去叫醒发现眼睛布满血丝,准是昨晚又上网吧通宵了,在仔细一看脸也红通通的,感觉不对劲,摸摸额头烫的厉害。

要领他上医院,他极力掩饰自己说没事,不由分说赶快领他到附近医院,医生说急性淋巴炎,由于疲劳过度引起的。

我拿钱给他点滴,还陪着他。

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说:“就我这样总惹事生非,您还关心我,我父母都管不了我,放弃了您为什麽呀?”我说:“你毕竟年龄小,有些逆反心理,犯些错误也难免的。

老师以前对你也只看表面,过于心切,批评得也不得当,我发现你很热情,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您真的这麽认为吗?我能行吗?”“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从此以后,他改变了许多,旷课减少了,早休息日才上网,对班级的各项活动也很积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与学任务的完成”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应当建立宽松和谐的相互关系。

老师对待学生要持宽容的心态。

有的老师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就冷静不下来。

其实,学生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因为他们年幼无知,心理不成熟,辩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又缺少生活经验等等。

有时你认为学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其实那正是他该犯的错误,因为他自身还不具备足以克服这种错误的能力。

哲学认为,凡事都有其原因。

当你了解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你就会理解学生,你就不会大动肝火,你就会冷静下来站在学生方面替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消除不良后果。

宽容的本质在于理解。

学生犯了错误,心理上会产生恐慌,最希望别人的理解和宽容。

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一味严责,学生就会感到孤独无助,希望变成绝望,对老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这时老师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学生会感激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也会诚心的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班有这样的事情。

学校每月都进行仪表检查,为此我多次开班会叮嘱过,还特意强调如有违反者直接找家长沟通。

我听学生反映有个女生经常带耳环且灵活性很强,趁老师不注意戴上,又拿下来,我听了非常生气,想找机会“收拾她”。

正好,那天,学校突击仪表检查,听班长说她被发现了。

我正想找她,她拿着耳环,胆怯地向我走来说“老师,我错了,耳环在这儿,不要告诉我爸!”看她那样觉得听可怜,气也消一半了,我问她:“明知道,还那样为什麽?”后来经过谈话了解到她对自己的外表感到有些自卑,想力求改变自己的形象。

我及时开导她外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重要的是内在美,且你们本是活泼可爱的少年为什麽打扮得成熟呢?只要你自信,穿戴得体更漂亮,更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我和她约定这一次暂时不告诉家长,而且耳环也还给了她。

不过从此她再也没戴过,有时看她那眼神,都充满着活力。

宽容是一种坦荡的胸怀,宽容是善良和美德,它能产生亲近感,它能创造和谐。

当然,宽容不是一味的理解和谅解,更不是不要严格。

俗话说,“学生无小事”。

老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但要严而有度。

俗话又说。

“学生无大事”,老师也不要抓住学生的一点毛病不依不饶,甚至将学生一棍子打死,你的一棍子可能毁了学生的一生。

教育学生既要坚持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

宽容的目的是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台阶和机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学生良知的火花不至于泯灭。

同时,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它让学生懂得如何善待别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三、多表扬,少批评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本身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认同和支持,它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会受到鼓舞和鞭策,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表扬意味着赞成和欣赏,这容易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双方也易于沟通。

学生时期特别需要表扬,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以巩固还不成熟的思想。

这就是“成功教育”的基本原理。

学生时期经不起风浪,他们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老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毫不吝啬的肯定和赞赏。

少批评不是不批评,而是要慎用批评,批评要究竟方法和艺术。

例如,学生有缺点要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

如果需要公开批评,最好不要点名批评。

如果必须公开点名批评,应该事先与学生谈一次,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接受,以消除抵触情绪。

有些批评可以冷处理,双方都有个反思的过程。

有的批评可以用表扬的方式进行。

如学生自习课说话了,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可以肯定他比以前有了进步,并提出希望。

学生犯了错误,如果不是重大问题不要找家长,因为那样学生很反感,也会显得你无能。

与家长勾通不要总告状,许多家长不注意教育方法,打骂孩子,学生就怨恨老师。

既要客观反映情况,还要区别情况有所保留。

同时,对家长要十分尊重,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

这样,会形成学校、家长和谐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就比较融洽,你的批评学生也容易接受,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对学生不要指责、抱怨,甚至辱骂。

魏书生说:“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

”在教育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他们不是无知的孩子,是独立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有人格的、积极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

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命所在。

不难想像,一所质量糟糕的学校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长和发展的。

学校要追求高质量,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实现的途径涉及诸多方面,而其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一条是和谐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搞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从事教育,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过书的人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

这些都足以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一、师生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表现出心理距离是亲近,还是疏远。

情感性很浓,其特点有五:1、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

作为教师不能选择教谁,不教谁。

把一个班集体交给你带,把一个学科交给你教,你作为教师,别无选择,就得接受,就得对所带班集体、对所教学科全面负责。

2、教师和学生肩负不同的职责和要求。

教师的正常心理是爱生性。

接近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如果想远离学生,则心理不健康。

学生的最大特点:向师性。

不向师,对教师很不友好的时候,也是心理上发生了问题。

3、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

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频率相当高,经常会犯错误。

而教师是成年人要宽容、正确对待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这么大,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识水平去要求孩子。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性激素增加了90%,处于更年期的教师,由于性激素减少了90%,心理都处于易暴易怒等脆弱状态,更不易相处和协调。

4、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

教师的地位是主导:领导学生,组织学生,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

学习是艰苦的,而不应成为痛苦的,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5、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学生认真,可影响教师的教学。

教师认真,可影响学生的学习。

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

对师生产生互动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师生关系的特殊性1、依赖性强。

学生十分依赖教师、十分相信教师。

总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的话甚至赶比父母说的还管用。

2、稳定性强。

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便稳定和巩固下来。

3、师生关系简单。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比较单纯,因而建立的师生关系是简单的。

4、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期待与信任,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进步、人格形成都产生重大影响。

三、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影响学习1、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热爱这个教师,进而喜欢热爱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学生讨厌、不喜欢这个教师的教学科目。

2、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想听其课,想发言,积极思考,自觉完成作业。

3、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

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压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二)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老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人,爱学生,让学生做事,学生会认为是老师喜欢他、信任他,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而那些永远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是自卑的,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

(三)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存的微观环境。

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是学生的生存条件。

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有的人成了大科学家、甚至政要伟人,对儿时的启蒙教师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根据以上师生关系性质特点的分析,以及小学生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研究,不难看出,和谐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和谐师生关系呢?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这方面的理论是空白,还是传统的学生观。

通过学习,让教师了解、明白师生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