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降阻剂技术规范书

接地降阻剂技术规范书

接地降阻剂技术规范书工程项目:广西电网公司年月目录1总则2技术要求3试验4标志、包装、运输、贮存5供货范围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接地降阻剂(生产商提供的,由施工人员在现场按要求将其敷设或浇筑在接地装置中的接地体周围的,可以降低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的工程材料,包括导电水泥等。

以下简称“降阻剂”),它提出了降阻剂的性能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降阻剂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本规范书的条款,除了用“宜”字表述的条款外,一律不接受低于本技术规范条款的差异。

不允许直接修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而作为供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应答。

1.4本技术规范书和供方在投标时提出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GB/T 21698-2008 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16927 高电压试验技术NY 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报批稿)上述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文。

本技术规范出版时,所列标准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供需双方应探讨使用上述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标准之间有矛盾时,按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6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需供双方协商确定。

1.7供方应获得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认证证书,必须已经生产过100吨以上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降阻剂,并在相同或更恶劣的环境下持续运行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

提供的产品应有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对于新产品,必须经过电力系统试用,并通过产品鉴定。

2 技术要求2.1一般要求2.1.1降阻剂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应能在-100C~+450C的环境温度下使用。

降阻剂不应含有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以及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份。

2.1.2降阻剂应满足GB6566的要求.其内照射指数Ira ≤1.0,外照射指数Ir≤1.0。

2.1.3降阻剂应满足NY5010的要求,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规定:汞≤1.0mg/kg,铬≤250mg/kg,铅≤350mg/kg,砷≤25mg/kg,镉≤0.6mg/kg。

2.1.4干粉出厂的固体降阻剂及塑状降阻剂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和杂物。

2.1.5细度降阻剂成品粉体粒度分布应满足:不大于120目的粉体通过率,应达到不小于80%的要求。

2.2电气性能2.2.1降阻剂在常温下的标称电阻率应不大于4Ω·m。

2.2.2降阻剂在按本标准的规定对试品进行冲击电流耐受试验后,所测量的标称电阻率的值的变化应小于15%。

2.2.3降阻剂在按本标准的规定对试品进行工频电流耐受试验后,所测量的标称电阻率的值的变化应小于15%。

2.3理化性能2.3.1降阻剂在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失水、冷热循环、水浸泡(这些试验的组合称为稳定性试验)后,所测量的标称电阻率平均值不应大于5Ω·m。

2.3.2降阻剂的酸碱度应为:7≤pH值≤12.7。

对于铜地网,应为7≤pH值≤9。

2.3.3无机固体降阻剂敷设到接地体周围凝固后应与接地体接触良好,不产生裂缝。

2.3.4有机可塑体降阻剂应有自修复能力,不应产生永久的裂缝。

2.3.5降阻剂不应对金属接地体产生过量的腐蚀,金属接地体的平均腐蚀率应小于0.03mm/年。

3 试验3.1试验准备制作试品的降阻剂应在供货中随机抽取,并按其实际使用配方制作,按要求分别装入图1、2所示的试品槽中。

其中图1所示的试品槽用于电气性能试验,图2所示的试验槽用于物理性能试验。

试品的种类和数量应满足本规范书 3.3规定。

图1 电气试验试品结构尺寸图图2 理化性能试验试品结构尺寸图3.2试验要求及试验项目对降阻剂的试验要求及试验项目如表1所列。

(☆表示要进行该项目试验)3.2.1型式试验型式试验在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按3.1的要求(需要时)制作试品。

根据表1所列的试验项目,按3.3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任一次试验结果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则认为产品型式试验不合格。

型式试验在下列情况时进行:a) 新产品的投产;b)材料、能力或工艺发生变化;c)停产半年及以上重新恢复生产;d)从上一次进行型式试验后满4年。

型式试验按表1所列项目进行,任一项试验不合格,则产品型式试验不能通过。

3.2.2出厂试验在每批次(每个工程)产品中随机抽样,按表1所列出厂试验的项目进行出厂试验,任一项试验结果不合格,则出厂试验不能通过。

3.2.3现场送(抽)检试验在每批次(每个工程)产品中随机抽样,按表1所列现场送(抽)检试验的项目进行现场送(抽)检试验。

3.2.3.1抽样方案——外观: 50袋抽一袋(随机抽样);——电阻率:每批产品中取样一份——酸碱度(PH值):每批产品中取样一份;——腐蚀试验:每批产品中取样一份。

3.2.3.2判定及复验检验时,若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任何一项不合格,则对不合格项取双倍试样复验,复验全部合格,则判为合格,复验时若仍有不合格项则判该批不合格。

3.3试验方法3.3.1 外观检查干粉出厂的降阻剂颜色应均匀一致,内无异物。

粒度分布和外观应符合企业标准和本规范书。

3.3.2 室温下电阻率测量(标称电阻率确定)3.3.2.1 试品用于电阻率测量的试品为3个。

试品模型见图1,制作试品前内电极及外电极表面应导电良好,内电极外径尺寸应符合10±0.1mm要求。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调制好降阻剂并装入模型内,装足并搅拌以排除内部气体,盖好绝缘上盖,垂直放置在蔽光和无热源处,72h后作为试品。

3个试品的降阻剂应分别调制。

3.3.2.2试验方法室温下电阻率测量应在试品放置72h,在测量地点放置2h后进行,且应记录测量时室内温度。

向试品施加10mA工频电流,并测量内、外电极间的电压,求出试品电阻Rsi后除以模型系数3.66得出各试品的电阻率ρsi。

3个试品电阻率的平均值即为降阻剂室温下的标称电阻率ρr 。

测试回路如图3所示。

图3 试品电阻测量回路3.3.3降阻剂的温度特性试验 3.3.3.1试品将被试材料装入图2所示的试品盒内,两极间距离约70mm(图2所示)的模型内搅拌以排除内部气体,盖好绝缘盖,置72h 后作为试品,试品数三个。

3.3.3.2试验方法用电流电压表法依次测量试品电阻,测量时的工频电流为10mA ,分别在室温和-15℃~-10℃、0℃~4℃、40℃~60℃四个温度范围内进行四次测量。

在进行试验之前,试品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保持2小时左右。

测量时的温度为T (℃),T (℃)时电阻率按(1)计算:r T r T R R /⋅=ρρ (1)式中T R 及 r R 分别为试品在T (℃)和室温下测得的电阻值,r ρ为室温下标称电阻率。

降阻剂在T ℃下电阻率为三个试品在该温度下电阻率的算术平均值。

3.3.4 酸碱度测量 称取经风干和h C250 干燥后的降阻剂3份,每份g 1.020±,分别倒入洁净干燥的3个玻璃量杯内,每份各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g 60,搅拌2min 后,静置30min ,过滤,其滤液作为试液。

用酸度计测量pH 值。

取3个试液的pH 平均值作为降阻剂的酸碱度测量值。

不能过滤时,直接测量混合液的pH 值。

液态出厂的有机降阻剂:按其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方法调制后在初凝前测量酸碱度。

3.3.5冲击电流耐受试验3.3.5.1 试验在完成3.3.2试验的3个试品上进行,并在完成3.1试验后3d 内完成。

3.3.5.2 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627,试验回路见图4。

3.3.5.3 试验前先按3.3.2测量室温下试品试前工频电阻R 1。

然后向试品施加波形为8/20μS ,幅值为2kA 的冲击电流10次(要核算一下电流密度),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为50~60s ,5次为一组,相邻两组试验间隔时间为30min 。

记录第3次和第10次的放电电流和试品上的电压峰值。

10次放电完成并且试品冷却至室温后,测量试品的试后工频电阻R 2,然后按式(2)求出试验各试品电阻的变化率△R i %,并求出3个试品变化率的平均值。

%100/)(%112⨯-=∆R R R R i (2)全部试验项目应在1天内完成。

图4 冲击电流耐受试验回路3.3.6 工频电流耐受试验本项试验在完成3.3.5条试验后的3个试品上进行,并在试品备制后4d 内完成。

试验前先按3.3.2测量试品的试前工频电阻R 1,然后向试品施加有效值为10A 的工频电流,并持续10s 钟。

间隔30min 后进行第2次循环,共耐受5次。

第5次试验结束待试品冷却至室温后测量试品试后工频电阻R 2。

按式(2)求出工频耐受后各试品电阻的变化率。

整个试验在同1天内完成。

3.3.7 稳定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包括失水试验、冷热循环试验和水浸泡试验3个试验项目,并按所列顺序依次进行。

试品模型、制作方法及静置时间同3.3.3。

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测出各试品在室温和工频10mA 下的试前电阻1R 和试后电阻2R 。

各试品试验后的电阻率按式(3)式计算:12/R R r i⋅=ρρ (3)取3个试品试验后电阻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降阻剂试验后的电阻率ρ。

3.3.7.1 失水试验先将恒温箱升至60±2℃待用。

试品在室温下测量试前电阻1R ,后直立放入恒温箱内(60±2℃),并保持12h 。

然后断开恒温箱电源,开启箱门,直至试品冷却至室温后测量试后电阻2R 。

按式(3)得出试验后的电阻率。

3.3.7.2 冷热循环试验将经3.3.7.1试验后的3个试品直立放置在专门的容器内浸泡2h ,取出沥水后放置1h ,试品在室温下测量试前电阻1R ,然后按图6所列的试验程序进行冷热循环试验。

循环程序完成后在容器内浸泡2h ,取出沥水后放置1h ,测量试后电阻2R ,按式(3)得出试验后的电阻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