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前言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经济作物。

为加快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通过半年调研的目的,是寻找一条最适合我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到2020年我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0万亩,涉及28个乡镇,现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可持续发展成效水城县自2000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近13年的种植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比较适合水城的气候特点,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1个月,表现为早熟。

经后熟处理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168.8mg/100g(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品质较原产地好,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所以,在水城又被赋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新名字,主要优点是:早熟、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好,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逆能力强。

2007年经省内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顺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由水城县统一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2013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此,国内外订单纷纷青睐水城,产品闻名全国,基地单价一度达到60元/公斤,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3倍。

由于水城独特的区域小气候,同类产品品质无与伦比,加上其成熟期较四川等地提前1个月左右成熟,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所以,水城红心猕猴桃产品的销售市场前景乐观。

截止2013年12月,全县已建成90000亩优质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其中,已经挂果的约10000亩,苗圃基地100亩,平均亩产0.75吨左右。

相继有16个公司和21个专业合作社以不同的模式开展了猕猴桃种植,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逐年提升,产业效益凸现,红心猕猴桃已成为水城县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做法1、采取的“协会+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即建园资金由公司全额投入,农户用土地和国家扶持资金入股参与分红的运作模式,农户得到实惠大,是真正带动老百姓发展致富的好模式。

2、政府支持:水城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鼓励有资金有技术员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带领农户发展产业,并且从财政每亩补助2000元猕猴桃产业扶持资金,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担保向种植户发放每亩7000元产业扶贫资金贷款,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3、在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力倾斜,凡种植猕猴桃的区域,水利设施、道路设施同时配套建设,而且优先实施、优先保证。

4、通过扶持老基地,让老基地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企业、合作社、农户投入产业。

5、层层落实责任,县绿色产业中心负责猕猴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实施乡镇负责土地流转、土地纠纷等工作,种植单位严格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并签订三方协议。

(三)成熟的模式1、土地流转模式在项目未产生效益前,以猕猴桃生产经营业主(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以下简称企业)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在项目产生效益后,议定适度的分红比例,议定土地入股标准、土地价值递增标准、土地返还标准。

农户、村支两委、企业参与项目收益分红,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实现资源共共享,基地用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基地农民。

重点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利益分配。

——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投入为主,国家扶持和农民投入为辅的“企业+村支两委+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乡镇和村支两委负责土地流转,企业负责基地建设投入和市场营销,农户用土地和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即在项目未产生效益之前,对农户的土地实行定额补偿,每亩土地补偿金为400元,基地产生效益后,企业、农户和村支两委参与利润分红,企业占69%、农户占30%、村支两委占1%(必须是村支两委集中流转的土地才享受分红,否则不参与分红)。

分红期间,若农户分成达不到约定金额,由企业负责全额补足,村支两委不在享受分红,确保基地农户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共同合作模式: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村支两委、农户共同建园,采取“企业+村支两委+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乡镇政府协助村支两委负责组织农户把企业规划的土地集中建园,并按企业的要求标准化建园,负责组织基地建设所需劳动力。

企业投入建园所需苗木、肥料(不含农家肥)、水泥柱、钢丝、农药、地膜、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国家扶持资金由企业使用。

农户无偿提供土地,投入建园所需农家肥和建园所需劳动力。

实行效益分成,基地产生效益之后,农户占65%,企业占30%,村支两委占5%(村支两委不参加组织劳动力不享受分成)。

——地租模式:猕猴桃生产经营企业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采取“企业+村支两委+基地”的运作模式,乡(镇)政府和村支两委负责把农户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交给企业统一经营。

企业负责建园全部投入,土地租金采取递增,每五年递增一次,建议租金为500、800、1000、1200元/亩/年。

在基地产生效益之后,为了保护农户的利益,在基地纯收入超过10000元/亩/年,除土地租金外,按10%提成补助农户,按5‰提成作为村支两委集体经济(土地由企业自己的流转,村支两委不享受提成)。

2、运行的模式成立猕猴桃产业协会,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水城县小气候明显,特别适合猕猴桃的生长,至 2000年从四川引进“红阳”猕猴桃,12年的栽培结果表明,“红阳”品质较原产地好,市场认同度高,产业前景较好。

通过实地调研,该产业目前还存在以下关键问题:第一、果园内基础设施薄弱,机耕道、防风林、蓄水池、管网等未进行科学的设计,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第二、品种单一,缺乏资源储备。

水城县猕猴桃种植主要以早熟品种“红阳”为主,目前在贵州市场短期内有价无货,价格偏高,是国内“猕猴桃”市场均价的2-3倍,但3-5年后鲜果大量上市,难免会使整个产业陷入僵局。

第三、栽培水平参差不齐,亩产量较低,缺乏科技示范带动。

目前水城县猕猴桃种植涉及16个公司和21个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已经达到90000多亩,由于缺乏科技示范带动,企业间栽培管理水平差异大,未进行规范化种植,最明显特点的就是没有结合果园的地形及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密度和架式,栽培管理措施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来制定,简单的“生搬硬套”外来技术难以实现高产、优质。

红阳猕猴桃虽然在水城县表现出早熟,口感较原产地好的直观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亩产量较低,且优质果品率较低,经济效益不能最大化。

第四、没有统一规划的苗圃基地,目前还是一些公司自行繁殖苗木,没有统一的采穗圃,苗木质量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园质量。

第五、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的先导作用未凸现。

猕猴桃种植近12年的时间里,未建立标准示范园,对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问题和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第六、未形成产业链,缺乏保鲜和加工链条,目前的果品只能鲜果销售,导致销售时间短,企业压力大,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第七、销售渠道有待拓宽,售销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需要作以提高水城红心猕猴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的的各种市场策划。

三、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按照“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科技方针,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围绕果品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主题,培育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转化能力,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农业发展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推进。

引导形成“以市场为先导、以物流为保障、以种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的“4联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模式,构建猕猴桃全产业链、打造水城红心猕猴桃品牌,走高端产品的路子。

遵循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原则。

四、发展目标(一)产业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源优化配臵为前提,结构调整为主线,高效、优质、高产为中心,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引进新品种及新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立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平台,长效带动农民增收就业、园区规划遵循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适度,超前设计,多功能组合与整体景观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使水城县到2020年完成30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主推品种为红心猕猴桃,红心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产品定位为高端商品;标准化种植率80%以上,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0%以上。

到规划面积进入投产期,水城县猕猴桃总产猕猴桃总产量达30万吨以上,贮藏保鲜能力超过10万吨、鲜果销售13万吨,加工能力7万吨、规划期末产值14亿元以上,盛果期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

把水城县打造成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红心猕猴生产基地之一及省内桃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基地猕猴桃果肉红、黄、绿三色齐聚。

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把现有的16家公司和21家专业合作社打造成5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及2个以上省级专业合作社,并且形成猕猴桃产业集团公司1个。

(二)配套基础设施目标通过田间蓄水池、农网改造、进园公路、机耕道、中低产田土改造、积粪坑、农机购臵补贴、气调保鲜库、果汁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猕猴桃基地功能更趋完善,达到交通便利,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充足,果品质量好、上市时间长、深加工设备完善、果汁饮料市场广阔的目标。

(三)市场销售目标立足国内,打开并占领国内高端优质猕猴桃的供应市场,建立深圳、杭州、上海、北京销售网络,并以全球化市场战略为目标,争取与四川中新、新西兰佳沛(ZESPRI)及美国都乐(Dole)公司合作,渠道共享及产品互换达到周年供应,共同推广市场。

力争年销售高端猕猴桃鲜果超过13万吨,年加工鲜果超过7万吨,销售果汁饮料不低于10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