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十章
2)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
对政府债权净额 直接认购政府债券或者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 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 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
财政收入增加,表明货币供给收缩;财政支 出增加,表明货币供给扩张。
• 如果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 1000万元,商业银行得到1000万元的支票
货币供给量是 在企业、个人以及各金融机构中的货币 总存量。
2、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 响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和范
围,采用新的技术,开办新的业务,创造新的金 融工具,建立新的金融机构,开拓新的金融市场, 最终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进行监管,目的就 是为了控制住全社会的货币供给,以达到宏观调 控的目标。金融创新对监管和控制措施的规避, 必然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及货币政 策操作的有效性。
• 实际货币供给: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 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以MS /P表示。
二、货币供给原理、控制机制及 控制工具
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动主 要取决于两大因素:
一是基础货币量及其变动
二是货币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
货币供给量M等于基础货币(B )与货币乘 数(m )之积。即:M = m·B。所以,只 要能控制住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就能有效 调控货币供应量。
3、基础货币
由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 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基础,又称为高能货 币、强力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
B=C+R 其中B代表基础货币;C代表流通中的现金;R代 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 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1)基础货币特征 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 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
1、二阶银行体制
整个银行体系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 中央银行不直接与个人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 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的唯一、集中、垄断发行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准备金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 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例,以改变 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和存款创造的能力, 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 世界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和意义均一 样:流动性的大小。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 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 此外,划分货币层次时,还要考虑到便于 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 名义货币供给: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 素影响的货币存量;以MS 表示。
货币供给包括的多重口径
• 美国现行货币供给层次 • 日本现行货币供给层次 • 英国1991年所采用的货币供给口径 •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 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大额定期存单:花旗银行;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和 定期存款的盈利性
3、货币供给的口径
• 现金发行不等于货币供给。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 错误的观点——将现金发行视为货币供给,这种
观点形成的因素: (1)新中国成立之际的有关货币的观念中,现钞 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2)认为转账结算中的“货币”不能算作真正的 货币; (3)只看到货币与货币资金之间的本质区别。
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
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
2)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
央银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 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 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 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 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应量 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 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 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 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直接影响到货币供给和货币层次划分的金融工具: 自动转账账户、可转让提款通知书、大额定期存单、 回购协议、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超级可转让提款通知书、信贷协会股金提款账户。
Q项条例:活期存款不允许付息,定期存款支付 的利率有一定的限制。
ATS账户:储蓄存款账户、支票账户;流动性和 利息双重好处。
后,可以存到中央银行,也可以提现,无 论如何都将使储备资产增加1000万元。如 存到中央银行则会减少1000万的债券资产 和增加1000万的在央行存款,中央银行则 增加1000万的债券资产,同时增加1000万 的商行在央行存款或通货。
国2外)净影资响产基数额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 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 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 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 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 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 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 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 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第十章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概述及货币供给的口径 二、货币供给原理、控制机制及控制工具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四、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一、 货币供给概述以及货币供给的口径
1、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货币供给主 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 经济行为。
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共同完成,以中央银行供 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 业银行运用基础货币为中 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 移、结算货币为重点,形 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 统。
• 基础货币(B )与中央银行有关 • 货币乘数(m )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有关
(一)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现代二阶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 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 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 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 • 二阶银行体制 • 准备金存款 • 基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