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体质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体质习题集

第六章体质一、选择题(一)A1型题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4.体质是指人体的()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E.《千金要方》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8.健康之人应为()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18.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

属于()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二)B1型题A.体格B.体型C.体重D.体姿E.性征1.反映体质的体表形态标志是()2.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为()A.甘寒凉润B.补气培元C.健脾芳化D.清热利湿E.温补益火3.体质偏阴者治宜()4.体质偏阳者治宜()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传化5.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6.素体阳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三)X型题1.体质的构成要素包括()A.形态结构的差异性B.生理功能的差异性C.心理特征的差异性D.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E.发病的倾向性2.体格反映了人体的()A.生长发育水平B.营养状况C.锻炼程度D.体姿E.性征3.偏阳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4.偏阴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5.偏阳质的人易发展演化成的病理体质是()A.阳亢B.阴虚C.痰湿D.痰火E.阳虚6.偏阴质的人易发展演化成的病理体质是()A.阳虚B.阴虚C.阳亢D.痰湿E.水饮二、词语解释1.体质2.体质学说3.体格4.体型5.偏阳质6.偏阴质三、填空题1.体质是通过人体()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

2.体质是人群在生理共性的基础上,不同个体所具有的()。

3.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4.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等的差异。

5.理想体质的标志也反映了()的标志。

6.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

7.()是形成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8.研究体质,实质上就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

9.理想的体质应是()之质。

四、简答题1.体质构成要素有哪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在体质的构成要素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3.体质具有哪些特点?表现形式如何?4.父母素质强壮,其子女体质也一定强壮吗?为什么?5.饮食因素对体质的形成有何影响?6.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体质的影响有何不同?7.情志因素是怎样影响体质的?8.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体质的?3.E 答案分析:体质偏阴者,阳气偏弱,长期发展,易致阳气虚弱,脏腑功能偏衰,水湿内生,故治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

4.A 答案分析:体质偏阳者,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日久必有耗阴之势,故治宜甘寒、酸寒、咸寒、凉润之品,忌辛热温散伤阴之品。

5.B 答案分析:素体阴虚阳亢者,机能活动相对亢奋,故受邪后多从热化。

6.A 答案分析:素体阳虚阴盛者,机能活动相对不足,故受邪后多从寒化。

(三)X型题1.A B C 答案分析: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2.A B C 答案分析: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3.A C E 答案分析:偏阳质者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而耐寒,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

4.B D E 答案分析:偏阴质者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而耐热,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5.A B D 答案分析:偏阳质者,阳气偏亢,并易化燥伤阴,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6.A D E 答案分析:偏阴质者,阳气偏弱,易致阳气虚弱,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故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体质。

二、词语解释1.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2.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3.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4.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又称身体类型。

5.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

6.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

三、填空题1.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2.生理特殊性3.大小比例4.人格、气质、性格5.健康6.《内经》7.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8.藏象9.阴阳平和四、简答题1.答: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方面的差异性构成,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主要通过身体外形体现出来,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与内部脏器结构密切相关,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生理功能的差异性反映了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表现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的强弱差异;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

2.答:形态结构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外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内在基础,也是产生生理功能的基础。

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决定着机体生理功能及对刺激反应的差异,而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又会影响其形态结构,引起一系列相应的改变。

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又是产生心理特征的基础,特定的形态结构总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心理倾向,不同脏腑的机能活动,总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而心理活动在长期的显现中,又影响着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

3.答:体质的特点有八:先天遗传性、差异多样性、形神一体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

体质是表明人体生命特征差异性的一个概念,这种差异性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一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二是生理性和病理性。

体质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可以将体质分为特异体质和非特异体质两大类;体质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可以将体质分为生理体质和病理体质两大类。

4.答:不一定。

因为人体体质的形成,不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还受后天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既使先天因素,除父母的素质外,父母血缘关系的远近、父母生育的年龄、母亲在妊娠期的养胎情况和疾病因素等均会对体质形成影响。

5.答:饮食物各有不同的成份或性味特点,长期的饮食习惯和固定的膳食品种质量,日久可因体内某些成份的增减等变化而影响体质。

如果饮食品种多样,搭配合理,定时定量,五味调和,再加上脾胃健运,则水谷精气充足,脏腑组织得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质。

如果长期饮食不节,则必然给体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饮食量少,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则会导致体质虚弱;嗜食肥甘厚味,助湿生痰,易形成痰湿体质;嗜食辛辣则易化火灼津,形成阴虚火旺体质;过食咸则胜血伤心,易形成心气虚体质;饮食无度,日久损伤脾胃,易形成形盛气虚体质。

6.答:体力劳动主要动用筋骨,适度的劳作或体育锻炼,可使筋骨强壮,关节通利,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加强内脏的功能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质;脑力劳动主要动用心神,若同时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

但过度的劳作,则易于损伤筋骨,消耗气血,致脏腑精气不足,形成虚性体质;长期端坐伏案,脑力劳动过度,则易致气血不畅,并暗耗营血,使心脾两虚,也易形成虚性体质。

7.答:情志活动的产生、维持有赖于内在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腑精气阴阳为物质基础,故七情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脏腑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影响人体的体质。

情志和调则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体质强壮;情志过激,或持久不解,往往导致内脏气血阴阳的耗损或紊乱,进而给体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8.答:不同地区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物理性状,土壤的化学成份、水土性质、物产及气候条件等特征。

这些均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俗等,从而制约着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差异和特征。

如西北方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东南方人多体型瘦弱,腠理疏松等。

9.答:疾病对体质的影响多是不利的,如大病、久病之后,常使体质虚弱;某些慢性病迁延日久,也易表现出相应的体质特异性,如慢性肝炎,易形成瘀血体质和阴虚体质;慢性肾炎易形成肾阳虚、肾阴虚体质;慢性肺痨,则易形成肺肾阴虚体质。

但感染某些病邪,患某些疾病,如麻疹、痄腮等,还会使机体具有相应的免疫力,使患者终生不再罹患此病。

五、论述题1.答: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反映了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涉及到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水液代谢、生长发育、生殖、感觉运动、精神意识思维等各方面功能的强弱差异。

诸如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语言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和光泽等,均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