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第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肯尼思·阿罗 (KennethJ.Arrow,1921-)
阿罗,美国经济学家, 1972年获诺奖。
主要理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领跑理论
阿罗不可能定理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 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 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领跑理论
当效率与公平出现矛盾时,首先应该想到 的是能否挪动“起跑器”,而不是对市场横加 阻挠。
国王的“幸福宣言”
• 不丹人对幸福的计算:“4个支柱、9个区域、72项指 标”: 4个支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 护 9个区域:心理健康、生态、卫生、教育、文化、生 活标准、时间利用、社区生活以及政府管理。 72项指标:包括祈祷频率、冥想、是否自私自利、 妒忌、冷静、怜悯、有无挫折和自杀念头等。
经济学,该改变目标了吗”—亚·当斯
密 “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终目的。”—杰文斯 “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
幸福就越少。”—边沁
经济学,该改变目标了吗?
• 经济学目标的转换:“幸福”—“财富” • 卢林贝格:“不幸福经济学” • 幸福与财富的关系 • 幸福的测量:生理学方法、神经学方法、行为学方法、
国王的“幸福宣言”
国民幸福指数 = 生产总值指数*a% + 社会健康 指数*b% + 社会福利指数*c% + 社会文明指 数*d% + 生态环境指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各指数的权数。
国王的“幸福宣言”
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 (1980-),2006 年12月继承王位, 成为不丹旺楚克王朝 第五世国王。
“漏桶理论”(阿瑟·奥肯): 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而为了公平就要牺牲
某些效率。 • 很多社会制度的制定,往往难以兼顾公平。如专利制
度、关税制度、养老金制度等。所以,制度总是一种 不完全的契约,它只能在权衡中作出选择,只能保护 一部分人的利益。
起跑线上的“公平”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 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洛桑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生 于巴黎,瑞士洛桑大学教授。 “二八法则”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改进 例:“先到者得” 自助餐 “超额售票术”
从经济学到“幸福学”
• 最不容易被人们适应的事物: 一是极端事物,如饥饿、寒冷等; 二是不断变化的事物 三是容易产生比较的事物 例:彩票大奖与车祸身残
从经济学到“幸福学”
• 要优化消费信息流向 • 要正确看待幸福
“金手指”的故事
第十一章 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通向幸福之路
“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 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 奚恺元
不幸福,是比出来的?
• 哈佛的实验 —— 与“实际所得”相比,人们更看重“社会比
较”。 “有钱人,就是年收入比他的妹夫多100美元的人。”
—— 西方名言 • 效率与公平
不幸福,是比出来的?
国王的“幸福宣言”
“世界上存在着唯一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 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王国。该国所讴歌的‘国 民幸福指数’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还 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较 高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已经超过印度等其他国家,在南亚各国重 是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过 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成为第一位。尽管如此,去不丹旅游过的人都 会异口同声的说,仿佛回到了自己心灵的故乡。不丹给我们地球 人展示了许多高深莫测的东西。” ——世界银行主管南亚地区副总裁 西水美惠子
电视使人“不幸福”?
• 不丹: 政府官员 国民调研
• 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电视通过影响人们的心态来影 响人们的幸福。
从经济学到“幸福学”
• 达尔文进化论对经济学的影响 当人们遇到狗熊
• 经济学的发展 亚当·斯密、约翰·纳什、罗纳德·科斯、行为经济学
从经济学到“幸福学”
• 奚恺元的“幸福学”:除了生存以外,经济学的最终 目的是最大化人们的广义的幸福。 影响幸福的因素:“反差效应”和“适应效应”。 反差效应:人与人的比较会影响幸福感。 适应效应:不适应的动西容易影响人的幸福感, 适应了的东西,对幸福的影响就变得不大了。
自我报告法
经济学,该改变目标了吗?
• 罗伯特·弗兰克:“平行世界理论”: 一开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会迅速
提升,越有钱越幸福。但现实生活中存在某一个时点, 当收入超过这个时点时,幸福感并不会随着收入的增 价而增加,甚至反而有可能出现减少。
国王的“幸福宣言”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1955 -),第四任不丹国王 (1972-2006)。他是当 时最英俊和最受欢迎的国 王,他把不丹建设成为世 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