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实录
一、板书课题,识记“麋”字
二、师:老师想先问一下通过预习你完成了那些任务。
我想检查一下,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试试看,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哺乳动物,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生活在江苏省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已逾千头。
师:这里面有一个字,它的意思呀——是超过,请问,这个字读——
生:逾
师:那也就是说——
师:这里有两个字,它经常跟山和水结合在一起,这两个字读——
生:跋涉。
师:跟山和水结合在一起就是——(故意拖长音,叫学生来承接)
生:跋山涉水
师:就是爬山趟水的意思,是吗?
师:还有一个词,反映了麋鹿曾经的生活状态——
生:颠沛流离
师:你能用这段话中的句子概括麋鹿现在的新生活吗?麋鹿现在的新生活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你读出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
(板书外形)
生:读“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
师:非常准确,而且这个顿号读得特别好,抑扬顿挫。
再写一个。
(板书传奇经历)
师:谁愿意,就站起来大声地旁若无人地读?
(板书生活习性)
师:想到读哪一段?读到这里,你发现没有?老师写的这几个词跟这整篇课文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
生:用几个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不起,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讲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它的传奇经历。
师:我们有时需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可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同学们,假如这个时候台上出现一头鹿,你能判断是不是麋鹿吗?
(多媒体出示一头鹿)
师:这是麋鹿吗?认为它是麋鹿的请举手
师:看来同学对它还挺了解的,明确地告诉你们,画面上这头不是麋鹿,虽然它也叫“四不像”,它真正的名字叫做——
师:对啦,叫驯鹿,那它为什么是驯鹿而不是麋鹿呢?别急着举手,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到课文中去寻找理由,找到一条,请你用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一条,找到一条不要急着举手,可以找第二条、第三条,甚至更多,不要讨论,建议单兵作战,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第一条?慢慢说,说清楚。
(板书:角尾蹄毛色)
师:我们从多方面判定它不是麋鹿,那想不想看看真正的麋鹿?
(多媒体出示一头鹿)
师:书上说麋鹿生活在布满沼泽的湿地环境,你想象中的沼泽是什么样子?
麋鹿身上哪些外形特点让它适合在湿地环境中呢?
生:麋鹿的尾巴像驴一样长,适合驱赶蚊蝇,所以他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生:因为麋鹿的脚似牛,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湿地的土比较软,比较容易陷进去,所以麋鹿容易跑过去或者跳过去。
师:因为它的蹄子宽大,所以横渡长江易如反掌,蹄似牛很重要啊?还有补充吗?
师:老师补充一点,书上说雄鹿体重500斤,我们可以说他身材很高大,所以既可以吃树上的树叶,也可以吃地上的草,
师:我还听说麋鹿和其他鹿不一样,有很多“鹿中之最”,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一般的鹿尾巴非常短,可麋鹿的尾巴却非常长,可以驱赶蚊虫。
一般的鹿的脚十分细、短,而麋鹿的脚却十分粗厚,可以横渡长江。
生:其他鹿的角一般指向前方,而它却指向后方。
似乎将军一样指挥战士,冲向前方,披阵杀敌!(胆小,没有大型猛兽,内部争斗不激烈,缠绕长草)
师:我喜欢大家这样细致地读书,真正有利于思考的阅读就是默读,你说的准确无误,同学们记住,说明一样事物的说明文,就要抓住它最主要的特点来写。
麋鹿,就是这样体态雄伟,形象可爱,动如脱兔,历来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物,有“瑞兽”之称,它象征着国家的昌盛和家庭的和睦,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它的经历却是十分的坎坷。
师:请你们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段落,读完这一部分,你有没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发现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了吗?对,大量的数字直观准确,往往更有说服力,读到段用数字来说明的历史,看到了麋鹿传奇的经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 提示:汉朝以后为什么逐渐减少?谁发现了北京南郊的麋鹿,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想知道?
师:(皇权的象征,惨遭厄运的罪魁祸首;这个人叫阿忙大卫,是法国的传教士,也是一个动物学家,是他,使麋鹿从“养在深苑人未识”忽然“一举成名天下知”了,(鹿骨鹿皮南海子皇家猎苑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比大熊猫的闻名于世至少早了半个世纪,所以在国外,麋鹿不叫麋鹿,叫“大卫鹿”
生:为什么英国的麋鹿生长良好,而其它的地方相继死去?
师:更确切的说,为什么贝福特公爵的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麋鹿生长良好,而其他地方的麋鹿却相继死去,对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刚才麋鹿的特点来猜测。
你们猜为什么那里的麋鹿生长良好?
生:因为英国贝福特公爵他非常喜爱这18头麋鹿。
师:是的,毫无疑问,贝福特公爵非常喜欢这群麋鹿。
当英国发生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们陆续把麋鹿运往各地,他也曾经想运往中国,但是他们得知中国也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这是原因之一。
猜测得很准确,还有吗?
生:因为那个人知道麋鹿习性,把它养在适合它习性的地方。
师:可以想见,乌邦寺动物园是什么环境?你从哪里读到的?
生: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师:你很善于读书,我们位于江苏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占地1000公顷,正是放养麋鹿的理想场所。
我坚信麋鹿在这里会生活的更好,你知道为什么吗?(理解放养)真好,这样细致的读书才会有这么丰富完美的答案。
说真的,每次读到麋鹿的传奇经历,读到这些深藏着每一个中国人情感的数字,老师都感慨万千。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我们共同来体验。
你们要学会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
心读读课文,我相信大家有不一样的感受可能有些悲伤,可能有些愤恨,甚至有一些感动,请大家读相关的段落,一会我们来交流。
(多媒体课件出示)
你能读出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情感吗?
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
师:每次上课我最期盼这种交流,对我来说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谁来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用先果后因的句子来表述)
生:我为麋鹿坎坷的命运而悲伤。
……
反思: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为让学生掌握麋鹿外形的特点,我原本设计在学生完这部分内容后,利用课件从角、毛色、蹄子、尾巴等方面与其它动物对比,进行判断,从视觉上再次认识麋鹿这一奇特的外形。
但是我觉得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
所以我先出示了一张驯鹿图片,让学生猜这是麋鹿吗?引起学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让学生再自己从课文中找句子证明这到底是驯鹿还是麋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所有学生都在“忙”。
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知识就印象深刻了。
之后再出示麋鹿特征的课件,一切都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