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3)一、支队活动概述 (3)二、支队工作理念及特点 (3)1.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 (3)2.访谈对象典型有代表性 (3)3.调研注重点面结合 (4)4.汇总材料,深入分析 (4)三、国企产业调整的影响 (4)1.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4)2.产业调整思路 (5)3.产业调整对职工生活的影响 (5)4.产业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5)4.1扭亏为盈,增强竞争力 (5)4.2提高热情,吸引人才 (6)4.3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意识 (6)四、“国企产业结构调整”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7)1、您对于国企产业结构调整了解有多少? (7)2、您觉得是否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8)3、贵企业进行过怎样的调整? (8)4、您觉得应该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9)5、产业结构调整在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 (10)6、产业结构调整前后外资所占比例、进出口贸易所占比例? (11)7、产业结构是否带来企业人事方面的调整? (11)8、产业结构调整前后与中小型私企之间的合作有何变化? (12)五、总结 (12)六、参考资料 (13)附录一:调查问卷——国企产业结构调整 (14)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一、支队活动概述自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为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年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

本支队就是针对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问题,以中国石油辽阳分公司为国企典型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探求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国有企业本身的影响,调整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给国有企业职工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等。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发放问卷,与国企的领导以及普通职工访谈等形式进行,最后将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我们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完成本支队的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二、支队工作理念及特点本支队工作旨在发现探究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的措施、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后对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员工的影响,帮助支队成员更好的了解国情同时锻炼队员能力。

1.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本次活动采用发放问卷与访谈的调研方式,既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国企职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的看法,同时又通过访谈国企员工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全过程,从职工眼中的一些细节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企业本身以及职工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访谈对象典型有代表性本次活动在联系访谈对象时,主要针对中石油辽阳分公司中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单位的领导和普通职工进行访谈,从企业领导和普通职工的不同的角度揭示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以及其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全方位的了解到产业结构调整给国企员工带来哪些影响。

这样,访谈结果以及最终的调研报告既富有针对性同时更具说服力。

3.调研注重点面结合本次调研活动注重点面结合,首先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国企员工对于各方面问题的看法,随后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其中突出的一些方面,在设计访谈问题的时候考虑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设计,整体的问卷调研与访谈有点面结合的特点,使得整体的调研结果全面而且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4.汇总材料,深入分析本次活动的调研报告主要将发放问卷以及后期分析所得的结果与访谈记录和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整合,了解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个故事,并且通过深入的分析,挖掘在国企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并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解。

三、国企产业调整的影响1.产业结构调整背景现中石油辽阳分公司涤纶厂党委书记高先生原为聚酯厂总工程师,主要负责与聚酯有关的化纤产品的生产,他表示,中石油辽阳分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国企股份制改革之后。

调整的主要对象主要锁定在所有的化纤部门。

近些年,我国南方的化纤产业呈飞速发展的趋势,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在生产化纤产品,且生产技术和设备一定程度上要领先于国有企业,而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因而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这也就造成了国企的化纤产业近些年处于亏损的状况。

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亏损的产业,转而将人力物力投入更具竞争力的部门。

就是这样,中石油辽阳分公司于2005年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历时5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的调整内容。

2.产业调整思路中石油辽阳分公司的调整思路也比较简单,就是叫停所有化纤相关生产,关闭化纤生产部门,彻底退出化纤行业,将停产部门的职工妥善安置到各生产单位,对于所有员工实行培训上岗。

高先生指出,原来的公司的化纤产业被称作“大化纤”,即属于人员密集型产业,耗费大量的人力,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虽然扩大了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的生产规模,却并未再招收员工,只是将原化纤部门的职工分配到各单位就足够满足生产需要,这样做不仅节省了人力,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停产部门员工的安置和保障问题。

3.产业调整对职工生活的影响对于产业调整给职工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亲身经历了调整过程的职工陈女士给出了答案。

陈女士原为中石油辽阳分公司聚酯厂的普通职工,产业结构调整后,聚酯厂停产,她被分配到公司的炼油厂。

她指出,在调整后职工并不能直接到分配的部门上岗工作,而要首先经过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参与考核,符合要求后方能上岗工作。

同时她也提到培训上岗的过程对于她本人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这一年中可能每天都要看书,经常还要参加考核,生活跟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好在公司的保障工作做得很好,工资待遇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同时她也表示,虽然培训上岗的过程比较艰辛,但是确实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培训后接触到新的工作就不会显得那么陌生,工作效率也自然比较高。

如今,陈女士已经在炼油厂工作了一年半,对于日常的工作已经十分的熟练,同时工资待遇也很好。

按她的话说,“虽然调整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看来生活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

”4.产业调整对企业的影响4.1扭亏为盈,增强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国有企业本身造成了那些影响呢?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企业的效益,从之前的亏损到如今的扭亏为盈,这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

而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结构得到显著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之前做化纤纺织行业,国有企业投入很大,而相对于南方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却毫无优势可言,对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亏损是必然的结果,而在公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将原来用于生产化纤产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公司的优势产业,淘汰落后部门,发展优势产业,这样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更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4.2提高热情,吸引人才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后,提高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走进国企。

陈女士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前,由于企业的亏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门职工的福利,很多同事因为奖金减少,待遇下降而离开了国企,而留在国企的员工每天的工作热情也不高。

高先生也指出,调整前化纤部门的亏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而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随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加,员工的福利和待遇变得更好,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同时还吸引了大量人才,特别是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走进国企,为国企奉献力量。

同时随着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司变得更有活力,也更有竞争力。

4.3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意识除了这些影响外,高先生还特地指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环保的重要意义,即实现了节能减排。

化纤产业也是一个高碳排放量的产业,这点笔者也有很深的体会,从前,远远望去,工厂的烟囱总是冒出滚滚的黑烟,辽阳的空气质量也比较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叫停了化纤生产部门,自然就有效的控制了温室气体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于当地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先生提到了节能减排的另一个好处——增加企业的效益。

随着环保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国际环保组织对于工厂的碳排放量有着明确的标准和限制,而达到其标准后,国际环保组织会给公司相应的报酬,按照高先生的话说,“把指标卖给环保组织”,就这样,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亏损的化纤生产部门,有效的控制了碳排放量,在避免企业亏损、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还为企业谋了福利。

四、“国企产业结构调整”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本次调研一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234份,达到发放问卷总数的97.5%,,将由于样本容量而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至科学统计的范围内。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涵盖了亲身经历过产业结构调整并发生工作变动的职工领导以及未经历结构调整部门的员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1、您对于国企产业结构调整了解有多少?可以看出,对于国企产业结构调整的了解情况“完全不知道”的为极少数,只占到总数的2.56%,考虑到调查对象中包括经历过产业结构调整的员工,这个比例可以接受,可见国企员工对于国家政策的大方向比较明确,无论是在舆论宣传上,还是在精神传达上,都有一定的收效;绝大多数(70.94%)选择了“听说过,但了解不多”,而选择“非常了解”的员工只占总数的26.5%,不难看出我们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绝大多数员工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解也是蜻蜓点水,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没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其实质,真正对产业结构调整理解深刻的员工往往是部门领导或是项目负责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企业中普通员工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够,仅仅依照领导指示办公的弊端。

2.56%70.94%26.50%对国企产业结构调整的了解123完全不知道了解不多非常了解2、您觉得是否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是否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参与问卷调查的83.33%员工认为“很有必要”,说明广大员工对于企业多年以来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主观上认为有更好的企业管理或者企业运营模式可供选择,当然,不同的员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思考的深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该项数据更多的反映出的是一种主观上的大趋势;但也有部分员工(14.96%)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无所谓”,可见国企在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并没有做到惠及所有的部门或者说惠及部门所有的员工,致使一部分员工没有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对于国企的切实益处。

3、贵企业进行过怎样的调整?我们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填写对象是辽化公司公司的员工,考虑到员工分属的部门有所不同,部门所负责工作的侧重点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选择“高新能源”、“环保”、“精简机构”三个方面,有23.93%的员工选择“开发新能源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可见辽化公司在能源原料的供应方面也在积极拓宽思路,充分1.71%14.96%83.33%是否需要进行调整123无所谓没有必要很有必要23.93%17.09%58.97%企业进行过怎样的调整123开发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大环保力度精简机构利用氢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旧有的单一能源结构,其次在提高科技含量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在当今材料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抓住发展的契机,紧跟时代的脉搏,因地制宜地改善原有产业结构;也有17.09%的员工选择“增大环保力度”,石油化工产业历来是重污染、重能耗的工业部门,环保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认为“增大环保力度”的员工并不多,可见企业难免在追求高利润、高收益的同时,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模式对于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许有的环保措施变成了面子工程,并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58.97%的员工认为,企业在“精简机构,调整效益亏损部门”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收效也较为显著,在与员工进一步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员工都经历了机构部门的调整,原来只有靠着国家和相关部门补助才能勉强维持,坚持生产的部门或是进行了领导班子的调整,或是并入其他更有发展前景、发展空间的部门,缓解了之前“赔钱生产”的窘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