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业分析范文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正在制定发展规划之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是会议的焦点之一。
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一员,由于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且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成为未来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石由于对未来发展有着显著影响,新材料被认为是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
在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的基石。
作为承载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主导材料经历了从石器到硅器的转变,新型材料成为新时代的起点。
目前发达国家均已制定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政策规划,作为全球竞争的参与者,中国不能忽视新材料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等特点。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事实上,近些年,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极大的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新材料作为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
据了解,目前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比如计算机、通讯、半导体专用新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技术产业以及我国正在推进的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此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都离不开一系列核心新材料技术的突破。
二、行业成长高景气新材料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的基石。
该产业的下游产业涉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 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我国以上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巨大。
随着我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并正在努力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作为制造业物质基础的新材料必将以其强劲的市场需求为带动,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性发展契机。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有望引发全球更多的资金介入,从而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
而根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xx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亿元,而时至xx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000亿元,新材料产业无疑是未来最具增长活力和投资机会的领域之一。
新材料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目前两市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也呈数量大、行业分布广的特点。
根据概念行业分类,截至目前,两市共有14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行业超过十个。
《 __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关于战略新型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
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概括为注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几个细分行业。
三、细分行业简介新材料是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基础与先导,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游产业涉及电子、通讯、医疗、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以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
这些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巨大。
目前,新材料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技术和商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无异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技术高度密集、更新换代快、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保密性强、产品的附加值高、产品的质量与特定性能在市场中具有决定作用。
然而,由于新材料品种繁多,用途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面临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环境也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新材料品种的投资价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任何一种新材料都是一定时期的新材料,有它的生命周期,不可能永远是新材料,一种新材料将来被更新的新材料所取代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对细分行业及具体新材料品种进行投资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具体品种具体分析。
新材料作为创新产品,技术解决存在问题,市场解决生存问题,政策解决速度问题,因此技术相对成熟,能够实现产业化,市场空间巨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新材料子行业更具有吸引力。
在对新材料行业进行投资时,主要看是否具有:技术成熟或取得关键性突破,其中技术可以是进口替代,也可以是自主创新技术,核心是能否形成技术优势,构筑竞争壁垒;市场需求可见、增长潜力巨大,这主要体现为应用领域广泛,且在可见的期间内可以实现产业化运营,其市场需求一方面可以是替代传统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跟随新产业发展起来的新需求。
1、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材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并同时具有七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概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上市公司主要有:西藏矿业(000762)、杉杉股份(600884)、金晶科技(600586)、天威保变(600550)、安泰科技(000969)、科力远(600478)、佛山照明(000541)、中国宝安(000009)、佛塑股份(000973)、江苏国泰(002091)、中炬高新(600872)、中信国安(000839)、同济科技(600846)、特变电工(600089)、中科三环(000790)等。
2、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材料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能通过优异的物化性能提高能量效率的材料。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使用。
上市公司主要有:北新建材(000786)、方大集团(000055)、泰豪科技(600590)、达实智能(002421)、延华智能(002178)、烟台冰轮(000811)、桑德环境(000826)、格林美(002340)、南海发展(600323)、海陆重工(002255)、川润股份(002272)、鲁阳股份(002088)、联创光电(600363)等。
3、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是指在微电子、光电子技术和新型元器件基础三大类产品领域中所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单晶硅为代表的半导体微电子材料;激光晶体为代表的光电子材料;介质陶瓷和热敏陶瓷为代表的电子陶瓷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代表的磁性材料;光纤通信材料;磁存储和光盘存储为主的数据存储材料;压电晶体与薄膜材料;贮氢材料和锂离子嵌入材料为代表的绿色电池材料等。
上市公司主要有:诚志股份(000990)、天富热电(600509)、通富微电(002156)、联创光电(600363)、华微电子(600360)、长电科技(600584)、福晶科技(002222)、亨通光电(600487)等。
4、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结构材料是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是支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以及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对工程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了发展新一代高性能结构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的进步不仅对国家支柱产业的发展和 __的保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可影响和带动着一大批基础材料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上市公司主要有:中钢吉炭(000928)、钢研高纳(300034)、久立特材(002318)、云海金属(002182)、贵研铂业(600459)等。
5、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主要包括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炭材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等,广泛用于国防、航天、电子、机械、汽车制造、家居、化工等领。
上市公司主要有: *ST新材(600299)、宏达新材(002211)、硅宝科技(300019)、新安股份(600596)、烟台万华(600309)、云天化(600096)、神马实业(600810)、新安股份(600596)、三爱富(600636)、红宝丽(002165)、烟台氨纶(002254)、永泰科技(002326)、联化科技(002250)、天马精化(002453)等。
6、特殊钢政府将高品质特殊钢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需要大力培养扶植的产业。
据介绍,特殊钢是指与普通钢相比,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均有特殊要求的钢类。
特殊钢大多数应用于动力机械、能源装备、化工装备、海洋工程设施、交通运输工具、武器装备等方面,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必不可少的材料。
目前来看,我国特殊钢产业虽然基本满足了一些产业发展的需求,如满足了汽车行业发展对特殊钢的一般需求,但是,一些高端特殊钢材仍然难以满足需求,要从国外进口。
数据显示,xx年,我国特殊钢产量约为3500万吨,仅占钢产量的5%左右。
而工业化国家的特殊钢产量一般占10%-20%,如日本特殊钢产量占钢产量的20%左右。
吴建常说,仅从特殊钢产量与钢产量之比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钢发展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市公司主要有:西宁特钢(600117)、抚顺特钢(600399)、大冶特钢(000708)、方大特钢(600507)、太钢不锈(000825)、宝钢股份(600019)等。
四、重点公司点评 1、通富微电(002156):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IC)的封装测试业务,在中高端封装技术方面占有领先优势,是国内目前唯一实现高端封装测试技术MCM、MEMS量化生产的封装测试厂家。
xx年产能达到35亿只,在内地本土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厂中排名第一。
公司是Micronas、Freescale、Toshiba等境外知名半导体企业的合格分包方,其中全球前10大跨国半导体企业已有5家是公司长期稳定的客户。
同时公司注重开发国内市场。
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产值约19亿元,2年再造一个通富微电。
本次募投项目分为二期扩建和三期技改两个项目,其中二期主要用于建设先进封装技术产能,三期主要用于半导体功率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建设期均为两年。
根据公告,两期工程第一年达产35%,第二年达产80%,第三年达产100%。
完全达产后,二期工程预计新增收入11.7亿元,三期工程预计新增收入7.5亿元,合计约为19.2亿元,相当于两年再造一个通富微电。
新产品市场需求广阔,消化产能不成问题。
二期扩建工程的产品下游主要用于先进封装技术的产能扩张,全球而言,一些先进封装技术应用已超过50%,但国内封装份额仅为3%,接受产能转移市场空间巨大;三期工程的产品是半导体功率器件和模拟集成电路,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3G网络普及、汽车电子的高速增长等,市场需求广阔。
在客户方面,公司已于包括富士通、东芝、TI(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在内的大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消化产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