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生物必修一精品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生物必修一精品练习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一前五章卷21.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染色剂和现象正确的是( )A.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B.利用醋酸洋红和碘液可以分别鉴定蛋白质和淀粉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使苏丹Ⅲ染液染色体着色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下列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3.下列四项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A.答案A B.答案BC.答案C D.答案D4.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

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A.n-mB.n-2mC.n+mD.n+2m6.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7.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C.降、升、升、升D.升、升、降、降8.与绵羊体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中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膜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叶绿体9.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④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有识别功能的是①C. b可表示肌细胞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11.某同学将一株玉米幼苗放到缺镁营养液中,然后放到暗处进行培养,结果幼苗很快变黄,这说明()A.镁是玉米的必需元素B.镁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C.无法确定镁是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D.一定是缺少光照引起的叶片变黄12.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13.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把新鲜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A.保护过氧化氢酶B.有利于过氧化氢酶与反应物的接触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观察14.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D.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15.小鼠细胞和人细胞在适宜环境下能够融合,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16.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及其生成速度分别为()A.很多、很快B.很少、很慢C.很多、很慢D.很少、很快17.研究人员分别对光合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该研究人员对光合细菌和蛔虫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A.光合细菌B.蛔虫C.都正确D.都不正确1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来培养病毒B.人体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关系不大C.高等动植物等多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一般不能完成该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D.最简单的反射可以由一个细胞来完成19.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能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A.蛋白酶B.淀粉酶C.盐酸D.纤维素酶20.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磷脂分子的层数是()A. 3层B. 5层C. 6层D. 10层21.如图中a和b表示两种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相同B. b内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将肝细胞置于含有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放射性先出现在b中后出现在a中D. a与合成多糖有关,b与合成脂质无关22.如果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葡萄糖、氨基酸23.植物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张开度有多种调节机制,其中的一个调节机制如下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S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速率B. ABA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C.当SO2浓度过高时,植物体内C3的含量上升D. 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24.下列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确顺序是()A.核酸、无机盐、蛋白质、水B.无机盐、蛋白质、核酸、水C.蛋白质、水、糖类、核酸D.脂质、蛋白质、无机盐、核酸25.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A.只进行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C.只进行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26.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

在适宜温度下,会产生CO2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27.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

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28.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联系,如细胞和生物圈B.细胞、生物圈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是密切联系的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29.嫩肉粉的配方为2%木瓜蛋白酶、15%葡萄糖、2%味精及食盐等。

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要对市场上售卖的一种嫩肉粉设计实验进行检测,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蛋白酶,你认为应该选择的材料和试剂是( )A.淀粉溶液、苏丹Ⅲ染液B.清水、斐林试剂C.蛋清溶液、双缩脲试剂D.清水、双缩脲试剂30.如图所示的结构在狗尾巴草幼茎皮层细胞中能观察到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 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 ATP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来源均相同D. ATP水解所产生的能量来自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所释放的能量3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3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 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34.科学家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胰腺腺泡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某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选项表示①②③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核糖体→②内质网→③高尔基体B.②内质网→①高尔基体→③细胞膜C.③高尔基体→①内质网→②细胞膜D.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①细胞膜3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

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36.某小组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振荡均匀后,。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对线粒体的观察我们用的是活体染色剂健那绿,呈现蓝绿色,叶绿体本身呈现绿色,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B项利用醋酸洋红可以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呈现红色,,淀粉遇碘变蓝。

D项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龙胆紫进行染色。

2.【答案】C【解析】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所以为两暗带为蛋白质。

又由于蛋白质有横跨的,所以明带中也含有一定蛋白质。

C正确。

3.【答案】A【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排列方式为:亲水性头部排在外侧,疏水性尾部排在内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