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考 上学期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中考 上学期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咬文嚼字》公布2018十大流行语,“锦鲤”“店小二”“巨婴”“教科书式”均是其中之一,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现已经成为“好运”的象征。

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B.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

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小微企业和小老板。

C.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

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

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D. “教科书式”是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典范的”“经典的”“示范的”“完美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

B、错误;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

当下,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一些流行语做一些理解和积累是做题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属于现当代诗歌。

B.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C.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

D.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均骈散结合,读起来节奏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 C【解析】【分析】“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改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文章”。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A. 扑朔迷离——《木兰诗》B. 不亦乐乎——《礼记》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D. 一鼓作气一《左传》【答案】 B【解析】【分析】B.“不亦乐乎”选自《论语》。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和广播剧。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6.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说、记、铭、序、表。

不包括“书”。

故答案为:B【点评】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记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岳阳楼记》和《小石潭记》。

2、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内容大多数简短,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刘禹锡《陋室铭》。

3、说,古文的一种文体。

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例如《马说》和《爱莲说》。

4、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D项错误。

“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

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

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的记。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

C.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

D. 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发的荣称,如“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有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9.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

B. 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

D. 采用行书字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误。

此字体为行书,朗健清逸,笔势劲挺有力,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明显不符合“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根据字体特点揣摩选项正误。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雌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长短句”。

C.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学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