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地史学》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沉积环境: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宾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2.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相变: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称为相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把岩性的空间变化叫做相变。

4.相律:5.相分析:6.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由N. Steno提出,在未受强强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7.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山纹层状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

均匀(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8.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9.垂向加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沉降,沉积学上把这这种沉积作用称为垂向加积。

10.海侵超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11.笔石页岩相:以黑色贞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见底栖生物化石。

代表水深、滞流的非补偿海环境。

12.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3.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重性。

14.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强调等时性。

15.沉积旋回;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煤沉积中尤为显著。

当地层中的沉积物自下而上出现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反映一次海进,接着又发生海退的完整过程时,把它称为一个沉积旋回。

划分沉积旋回以海进为起点,沉积旋回是沉积作用周期性或韵律性的反映,有不同级别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括数个小旋回。

16.沉积组合:乂称沉积建造,它反映的是沉积作用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

沉积组合是在一定的地史发展阶段(构造演化),其沉积过程能够反映主要构造环境的,在成因上相互关联的沉积相的共生综合体。

17.复理石:又称复理石沉积,复理石建造,是指形成于大陆边缘(陆间区),大陆钭坡坡麓(深海、半深海),巾浊积岩或等深积岩,深海,半深海泥岩,有规律的或韵律性的交互组成的巨厚地层。

18 .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一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 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

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19.补偿与非补偿:盆地基盘沉降速度=沉积速率的情况下,称为补偿,这时水体深度保持不变,岩性、岩相保持稳定,沉积厚度=沉降幅度。

非补偿指盆地基盘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这吋盆地水体加深。

20.角度不整合:是一种地层的按触关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表明下伏地层形成后曾发生构造变动及剥蚀作用,不但出现沉积间断,而且使下伏地层产状也发生变化,产生倾斜或褶皱。

因此当侵蚀而再度接受沉积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无论在产状上或构造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

22.被动大陆边缘:板诀理论划分的构造单元之一,又称稳定大陆边缘或大丙洋型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是地壳从洋壳向陆壳过渡的过渡壳。

被动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相比较仅见大陆斜坡,未见火山岛弧和海沟的存在,也未出现洋壳俯冲和消减现象。

这里的作用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系呈透镜状体,朝大陆和大洋方叫尖灭,在陆坡、陆隆部位最厚,宽以一、二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23.混杂堆积:指某一地层单元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外来岩块,其成分、吋代、成因截然不同,相距遥远的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混杂地堆积在一起的一大套堆积体。

根据板块理论的解释为两大板块俯冲或碰撞时,在接触带上,从俯冲板板刮剥下来及从上冲板块破碎滑塌的各种岩块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24.地台区:槽台论者认为地台区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强烈褶皱的结晶基底,由较老的(8-6亿年以前)复杂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厚度较薄,未经变质,岩性岩相比较稳定,构造变动较弱的沉积盖层组成。

25.地槽区:26.组与阶:“组”是岩石地层单位。

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

它可以由一种单一的岩性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互层、夹层或有规律的交替组合而成。

现代地层学巾强调了组的基本层序,表明对于两种以上岩性组成的地层单位提出了更高、更客观的要求,组的上、卜界必须是清楚的,它们可以是不整合的,也可以是岩性、岩相突变的界面。

组的内部不能有不整合界而,组的厚度必须在1: 5万的地质图上能反映出来,它的分布范围在1: 5万地质图上能够表达,否则不宜建组,组以地名命名。

阶是区域性年代地层单位,指在一个“期”的吋间内形成的地层,它比统低一级,比“亚阶”或时带高一级。

阶的界面必须是等时的。

组与阶的界线可以是相同的,但更多的前者是穿越后者的,我国的阶大多数是在组的基础上,经区域性生物地层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因此常常一名两用,如长兴组和长兴阶,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长兴组与大隆组常为压盖或相变关系,但长兴阶有时就包含了两个组在内。

27.T-P-N动物群与E-E-L动物群T、P、N动物群:是早白垩世湖生生物组合中的双壳类动物群,以类三角蚌(Trigonioides) 一褶珠蚌(Plicatounio) 一日本蚌(Nippononaia) 为代表,简称T-P-N动物群。

E-E-C属东亚地区晚侏罗世的热河动物群最著名的代表,东方叶支介(Eosestheria) 一类蛘游(Ephemeropsis) —狼鳍鱼(Lycoptera)动物群的简称。

28冈瓦纳古陆: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早期(联合古陆解体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统一的大陆,它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

因具有相同的“古羊齿植物群”而得名。

冈瓦纳植物群与欧美区植物群相对1、超覆巾于地壳下降或沉积盆地扩展,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29.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30.象州型: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

是华南泥盆系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台地沉积类型。

分布广泛,以广两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

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二问答题1.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类型是什么?海陆过渡相的典型代表是三角洲沉积。

三角洲地处河流入海口,形成尖头向陆的大型锥状沉积体。

三角洲水动力条件复杂,既受河流作用的影响,又受海盆波浪,潮汐,岸流作用的影响,因受控因素的差别可以形成形态各异的三角洲相沉积体。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河控三角洲,形成岛足状或朵状三角洲,以波浪为主的浪控三角洲,形成向海凸出的弧状堆积体; 以潮汐作川为主的潮控三角洲,其特征是形成喇叭状的分流河口,与退潮流大致平行的,呈放射状分布的指状潮沙脊。

三角洲自陆向海分为三个带:三角洲平原带,为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由分流河道和洪水泛滥作用的沉积物组成,主要有湖泊,沼泽等亚相,分流河道与河流沉积相似,是一个向上变细的层序,底部由含砾砂岩组成,与下伏岩层冲刷按触,向上为具槽状交错层理的砂岩,规模(厚度)向上变小, 顶部为小流水波痕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再往上为湖沼沉积的细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

三角洲平原70%以上被沼泽覆盖,是成煤环境。

三角洲前缘为潮下浪基而以上的三角洲水下部分,由下而上沉积物颗粒变祖,沉积层理规模(厚度)变大,具有典型的契状交错层理,可以含有陆,海两种类型的生物化石,由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亚相组成。

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前方浪基面以十\属加厚的海底沉积,以悬浮沉积为主,粉砂质与泥质互层,前者是河流洪泛期带来的沉积物。

前三角洲沉积物颜色较深,富含有机质及生物化石。

是重要的生油岩。

2.简述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1)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重性,这里简单介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A.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划分的,包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结构构造,组构。

化石含量及保存特征,它们可以是均一的,也可以是非均一的。

非均一的特别要强调是互层的,夹层的,有序的或无序的,单一的或复合的等地层结构上的特征。

岩石地层单位强调岩石特征的一致性,它nJ•以是等时的也4以是穿时的,更多的情况下是穿时的。

B.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是以所含的古生物化石特征的一致性作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它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根据化石的所有种类,或只根据某一特殊种类的化石;有的根据作力某一地层间隔特征的所有化石单位组合或仅根据所选定的化石分类单位;有的根据某一特殊的化石自然共生组合;有的根据一个化石分类单位,或更多的化石单位延仲范围:有的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有的根据化石所示的习性和方式;有的根据生物进化发展阶段等等,一个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一定要说明其依据。

基本的生物地层单位叫做生物地层带或简称生物带,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不同,有时两者界线一致,有时前者穿越后者。

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不同,有的两者界线一致,有时两者相互穿越。

C.年代地层单位划分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属性(地质年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地质年代表中的年代单位互相对应,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界线应为等吋面。

3.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

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

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