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与音阶
• 同主音大小调式的主音相同,还有Ⅱ、Ⅳ、Ⅴ级 音相同,使得两个调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同时 由于音阶结构的差异,尤其是Ⅲ级音的不同,分 别与主音形成大三度和小三度,使得两个调式在 色彩上有着较大的对比。
• 同主音大小调式的主要特点是“主音相同、调号 不同、音列各异”
同主音大小调式的区别
我们来进行以下的对比,来找出同主 音大小调式的相同点: 1、自然大调式与旋律小调式的对比:
第一节 调式
一、概念 一般来说,孤立的一个音或毫无逻辑
关系的若干个音无法结构成音乐语言,只 有把若干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才 能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若干乐 音以一个音为核心(主音)有规律的运动 所产生的音乐体系叫做“调式”。
二、音阶 把调式的主音作为第一级,按照高
低次序排列起来,知道相距八度的主 音,便构成音阶(也称调式音阶)。
民族调式中的同主音调式
在民族五声调式中,凡是主音相同的调式就叫同主音调式(五 声)。它们的特点是“主音相同、宫音各异、调号不同”。它们的宫 音都是C音,但宫音和调号却各不相同。C宫调式的宫音是C、调号是 不升不降;c商调式的宫音是bB、调号是两个降号;c角调式的宫音是 bA、调号是四个降号;C徵调式的宫音是F、调号是一个降号;c羽调 式的宫音是bE、调号是三个降号。
音阶由低到高排列叫做“上行音阶”,或简称“上 行”;反之,音阶由高到低的排列,叫做“下行音阶”, 简称“下行”。音阶中的各音叫调式音级。调式音级除了 有各自的名称外,通常是以罗马数字来标记的,叫音阶标 记。
三、常用的调式种类
1、大调式(简称大调),有三种形式:自然 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其中用的最 多的是自然大调。
2、和声大调式与和声小调式的对比: 3、旋律大调式与自然小调式的对比: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它们的: 1、调式音阶基本相同, 2、只有第Ⅲ级音不同。
三、五声调式
1、概念:五声调式顾名思义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 七个音)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 古代和民间音乐中,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 又被称作为“民族调式”。五声调式中,五个不 同的音分别唱作宫、商、角、徵、羽。
2、小调式(简称小调),也有三种形式:自 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3、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有:宫、商、 角、徵、羽五种调式。
一、 大调式
1、自然大调音阶由七个音级组成,主音与其上方三度之 间构成大三度,由Ⅰ、Ⅲ、Ⅴ级之间构成大三和弦,它相 应的音阶结构特点是:第Ⅲ与第Ⅳ,第Ⅶ与第Ⅰ级构成半 音,其余各音之间为全音。大调式名称一般由大写字母表 示。
大三度
3、五声调式种类: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都可以 作为调式的主音,共而构成五种不同的调 式:
(一) 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二) 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三) 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四) 以徴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徴调式”。
(五) 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为“羽调式”。
2、五声调式特点:与七声调式相比较,五声调式五个音do、
re、mi、sol、la、do,缺少fa、si两个音,音阶中不含半 音关系,在mi-sol、la-do之间构成小三度关系,因而色彩 比较柔和,其次do-mi(即宫—角)之间是唯一的大三度 音程,是五声调式的重要标志,也是辨别五声调式的依据。 在五声音阶中的五个正音构成的调式,除角-徵、羽-宫 之间的小三度外其余相邻的音级之间都是大二度关系,任 何两个音级之间都不可能构成小二度、增四度、减五度等 倾向尖锐的音程,所以五声音阶构成的调式所产生的音乐 旋律比较平和
3、旋律小调:其特点是,旋律上行时在和声小调的基础上升高第Ⅵ级音, 即Ⅱ-Ⅲ,Ⅶ-Ⅰ之间是半音,其余各音之间是全音;旋律下行时,恢 复第Ⅵ、Ⅶ级音为自然音级,即Ⅱ-Ⅲ,Ⅴ-Ⅵ之间是半音,其余各音 之间是全音。
同主音大小调式
• 同主音大小调式是指主音相同、但调式结构不同 的大调式与小调式,也称为同名调式。
如C宫调式:
C商调式: C角调式:
C徵调式: C羽调式:
2、和声小调:在音乐史发展过程中,为了加强自然小调导音对主音的倾 向,便把第Ⅶ级音升高半音,构成和声小调,其特点是Ⅱ-Ⅲ,Ⅴ-Ⅵ, Ⅶ-Ⅰ之间是半音,Ⅵ-Ⅶ之间是增二度,其余各音之间是全音,由于 第Ⅶ级的升高,和和声小调也出现了增二度与减七度,增五度与减四 度两对特征音程。
练习:写出各和声小调音阶
二、小调式
1、自然小调 :音阶由七个音级组成,主音与其上方三度之间构成小三 度,由Ⅰ、Ⅲ、Ⅴ级之间构成小三和弦,它相应的音阶结构特点是: Ⅱ-Ⅲ,Ⅴ-Ⅵ级构成半音,其余各音之间为全音。小调式具有暗淡的
。 色彩,适于表现柔和、含蓄、忧郁、伤感的音乐情绪 小调式名称
一般由小写字母表示。
练大调音阶。
2、和声大调:它在自然大调的基础上降低第Ⅵ级音,其特 点是Ⅲ—Ⅳ,Ⅴ—Ⅵ,Ⅶ—Ⅰ之间是半音,Ⅵ—Ⅶ之间是 增二度,其余各音之间是全音。由于第Ⅵ级的降低,和声 大调中出现了增二度与减七度,增五度与减四度两对特征
音程。
练习:写出各和声大调音阶
3、旋律大调:很少使用,并且只用于旋律的上行,它保留了和声大调降 低第Ⅵ级音的特点,同时又降低了第Ⅶ级音,消除了和声大调中Ⅵ— Ⅶ之间的增二度,使曲子变得柔和;下行时还原第Ⅵ第Ⅶ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