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主要讲授功能食品基本理论、功能食品分类、活性成分提取和分离技术、功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功效成分检测技术及进展等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功能食品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技术要点、生产管理、申请审批流程、功能评价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功能性食品开发基本程序为主线,结合理论传授、案例分析、专家讲座、课后练习和小组研讨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们掌握的功能食品开发基本原理、生产管理、审批流程、功能评价等知识要点,让同学们掌握作为功能性食品研发人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功能食品的研发思路与配方设计,规范的评价方法,注册管理及申报流程。
(1)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
- 1 -
理论课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重点强调基础规范的学习、训练和掌握。
明确《功能性食品》的内容范围,了解和掌握常见功能活性成分,如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活性肽类、活性多糖、功能性甜味剂、自由基清除剂、矿物质、维生素、功能性油脂等的类别、特性、功效等内容。
(2)功能食品的开发、评价、管理、配方、加工及检测技术:
通过课堂教授、案例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a.具有不同功效,如延缓衰老、减肥、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血糖、辅助改善记忆等功能性食品的类别、分离与稳定方法、提取和纯化技术、生产技术等主要内容;b.了解和掌握对食品功能性成分的不同测定方法和技术;c.了解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d.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监控与品质管理相关内容; e.了解功能性食品管理和申报等法规。
(3)功能食品设计课程答辩:
根据兴趣,使学生自主选题,模拟研发一种功能性食品,使用PPT手段高效、清晰、准确的展示同学们的设计成果,邀请学院及企业专家对设计进行考评,从而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对功能食品研发的理解及设计能力。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生理学、食品工艺学。
本课程与这四门课程密切相关,构成了食品功能及营养系列课程群,功能性食品是前四门课程的延伸和应用,而只有在前面四门课程的基础上,功能性食品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第一,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二,了解和掌握功能活性成分的类别、特性和功效;第三,了解具有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食品的类型,熟悉掌握功能性食品的不同加工技术;
- 1 -
了解和掌握功能性饮料以及其他功能性食品的加工配方;第四,了解功能性食品申请审批流程。
三、学习要求
功能性食品是一门涉及到生物、经济、生产和管理等诸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食品工程师,在校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经济及管理常识,做到技术上优越,经济上合理,管理上先进。
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下作业、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以3-5人小组为单位,针对功能食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均有书面作业需要提交,只有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巩固所学习的内容。
(3)在前期各阶段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学期结束前形成符合规范的功能食品研发的说明书和主要技术路线,并邀请校内外的相关专家进行答辩和考评,促进学生功能食品研发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
- 1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功能性食品学》,张小莺、孙建国著,科学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
教材)
[2]《功能食品学》,刘静波、林松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B.闭卷考试: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 1 -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