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TQC/K322系统供配电及施工安全用电控制措施完整版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供配电及施工安全用电控制措施完整版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施工现场用电必须严格按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制定安全用电责任制,做好施工用电技术交底和健全安全用电管理的内业资料。
一、工程概况为满足地下厂房混凝土施工的需要,拟在招标文件《地下厂房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地范围图》中指定的位置内布置混凝土生产系统。
该系统位于坝址下游右岸约1.2km处,距下游倮打塘骨料加工系统约10.0km,占地面积约2.5万m2,要求混凝土系统20xx年8月底完成建安,并调试投产运行。
二、供配电方式:混凝土生产系统运行期供电由系统附近的10kV终端杆接入。
系统用电设备装机总容量共675kW,全部为低压设备,设1个配变电所,安装一台S9-630/10,10/0.4kV电力变压器向各用电设施供电。
配电所增设电容补偿柜,进行无功补偿,使补偿后总平均功率因素达到0.85。
三、.电气设备的设置要求:⑴. 按照TN-S系统设计要求设置保护接零系统,实施三相五线制,杜绝疏漏。
所有接零接地处必须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保护线PE线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严禁混用。
⑵. 施工现场的配电系统设置室内总配电室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
配电箱门应外开,加锁。
⑶. 各级配电箱、开关箱应由防雨加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⑷.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时,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别设置,照明线路接线要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⑸.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或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⑹.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方。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⑺.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
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有害介质中。
也不得装设在宜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震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周围不得堆放杂物,以便于操作。
⑻. 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顺序为:送电操作: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停电操作:用电设备→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⑼.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 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m。
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厚度应大于1.5m。
⑽. 配电箱、开关箱中的导线的进线口必须设置在箱体的下侧,严禁设置在箱体的上面、后面和侧面或箱门处。
⑾. 各级配电箱必须固定设置,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
箱体外应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内无杂物,停止使用时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四.电气设备的安装⑴. 各种电器应安装在绝缘安装板上,电器及熔断器的熔丝规格必须与电量相一致。
⑵. 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⑶.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并且电气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⑷.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
⑸.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 的绝缘铜芯导线。
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的带电部分。
⑹. 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 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
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为负荷线。
配电箱必须设两级以上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各级开关箱应装设漏电保护器,单机所使用的漏电保护开关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特别潮湿场所,以及振动器、潜水泵、水磨石机及各种手持电动工具选用15mA漏电动作电流的防溅型产品。
⑺. 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必须作保护接零:①. 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②.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③. 配电箱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④. 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⑻. 作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并联于基础防雷接地网,所有接地电阻值≤4Ω。
⑼. 保护零线的截面应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⑽. 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⑾. 总配电箱,应装设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与分路自动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
若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或分路自动开关,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⑿. 现场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如:塔吊、井字架、龙门架等)。
⒀. 地下室及其它潮湿场所的照明应按国家部颁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要求,使用安全电压照明。
⒁. 配电箱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应悬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业电工负责。
五、施工现场配电箱和开关箱:现场临时配电箱采用统一铁制配电箱加工定做,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距离大于1.3m,小于1.5m,其设置地点平坦并高出地面20cm,并且周围设置围栏及搭设防雨防砸棚。
并在围栏上悬挂安全标志。
配电箱内设置两级漏电保护,考虑到在总配箱装设总漏电保护器,容易产生误动作,所以在总配电箱处不在设置总漏电保护器,在分配电箱的负荷侧装设漏电保护器,再在开关箱的负荷侧装设漏电保护器,以便实现两级漏电保护。
六、现场照明:在每台塔吊上装设两台镝灯供结构施工照明,现场模板区、加工棚、砂石料场采用碘钨灯或汞灯做照明。
楼内装修照明采用36V低压照明,在每栋单元楼装设三台5000VA行灯低压变压器。
七.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⑴. 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检修一次,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
检查维修时必须规定穿绝缘鞋、戴手套,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⑵. 检查、维修配电箱时,必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工作。
⑶. 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
⑷. 总、分配电箱门应上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
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
⑸. 各种电气配电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保持清洁,箱内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
八.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⑴. 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整齐。
严禁在基坑边护身栏杆上或脚手架上挂设电缆,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
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⑵. 现场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
导线架设在专用的电线杆上。
不允许有老化、破损现象,接头和包扎都必须符合规定。
⑶. 架空线路的导线截面最低不得小于下列截面:当架空线路采用铜芯绝缘线时,其导线截面不小于10mm2 ;当采用铝芯绝缘线时,其截面不小于16mm2。
跨越公路、河流的电力线路档距内的架空绝缘铝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35mm2 ;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
⑷. 架空线路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路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该层到线条数的50%,且一根导线只允许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⑸. 架空线路相序的排列:TN-S系统时,和保护零线在同一横担架设时的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到右为:L1,N、L2、L3、PE。
⑹. TN-S系统时,动力线路、照明线路同杆架设上下两层横担,相序排列方法: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到右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到右为L1(L2、L3)N,PE,当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接零线PE⑺. 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30m,最大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应大于0.3。
施工现场内导线最大弧垂于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m,跨越机动车道时为6.0m。
⑻.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横担、角钢及杆件上的其他配件应视导线截面、杆的类型具体选用。
杆的埋设、拉线的设置均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九.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⑴.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⑵.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⑶. 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是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做绑扎。
固定点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
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⑷. 电缆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包扎后的接头不能降低原来的绝缘强度,并不得承受张力。
⑸.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临时电缆必须采用埋地引入。
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