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进行病因探讨、病理机制研
究的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之间的桥梁学科。它已涉及到临床各学 科,是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和一些疑 难杂症的病因。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基本概念
免疫(immunity):来自拉丁语 immunis (免税),引 申为免患瘟疫,免患疫病。
传统的“免疫”概念: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有害产物 (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有抵抗力。 ——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
1961年Miller和Good发现T细胞;
Warner(1962年)和Szenberg(1964年)提出细胞免 疫及体液免疫。 1967年Clamanhe 和Mitchell发现T-B细胞的协同作用
5、发现小鼠的MHC分子 6、发现了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存在 7、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60年免疫学科形成
三、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对抗原引起的应答过高或过低,或免 疫耐受被打破而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应答,或免 疫调节发生紊乱等均可导致异常免疫应答,发 展为免疫相关疾病。 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以下几大类: 超敏反应:由抗原特异应答的效应T细胞及B细 胞激发的过高的反应过程。 慢性感染及肿瘤:对病原体及肿瘤抗原应答过 弱。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自身免疫病:对自身组织抗原应答所致。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 性免疫,可分为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 和BCR精确识别抗原; 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T/B细胞在 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 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效应 分子和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 抗原。
最后一例 天花患者
阿里· 马林 毛·
那么,是什么 力量消灭了肆 虐几千年的病 魔?
----免疫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 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 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 和疾病的机制,并用免疫方法进行诊断 和防治疾病的学科。
二、临床免疫学 1.诊断
2.预防
3.治疗
自1901年以来,25位学者因免疫学的发现 获诺贝尔奖
其工作分别涉及: 抗体、补体、吞噬细胞、血型的发现、 MHC、移植、抗原识别、过敏现象、免疫 耐受、免疫学技术等。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1901年 von Behring 1908年 Ehrlich, Metchnikoff 1913年 Richet 1920年 Bordet 1928年 Nicolle 1930年 Landsteiner 白喉的血清治疗 基础免疫学中研究成果及吞噬作用 发现过敏反应 免疫学中新发现-补体 斑疹伤寒的研究 发现了人类血型
可溶性分子:Ig分子、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3.免疫功能:根据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的 类型,免疫功能概括为三类。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监督发现和清除体内出 现的“非己”成分。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 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是后天获得的。继固有免疫应答之后发挥作用 (接触抗原3-4天),执行者主要是T、B淋巴细 胞。T、B细胞需要活化,有如下特性:
●特异性 specificity:对抗原反应的特异性
● 耐受性 tolerance:对自身成份的不反应性
1960年
Burnet, Medawar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抗体的分子结构 肽激素的放免测定 发现人及动物的MHC抗原及免疫 应答遗传控制
1972年 Edelman,Porter 1977年 Yalow 1980年 Snell,Dausser,Benacerraf
1984年 Kohler,Milstein,Jerne 1987年 Tonegawa 1996年Zinkernagal,Doherty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1975后分子生物学兴起
为契机) 1、明确了BCR和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2、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3、明确了免疫细胞膜上一些重要膜分子结构及功能 4、发现了众多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5、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
6、免疫病理学进展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1)DNA疫苗 (2)基因工程药物 (3)基因工程抗体 (4)免疫细胞治疗
功能 生理性反应(有益) 三、免疫性疾病
A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 它抗原性异物 B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
病理性反应(有害)
超敏反应(过度) 免疫缺陷病(不足) 肿瘤发生 病毒持续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C 免疫耐受 对自身物质无应答 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 调节
D 免疫调节
四、免疫学的应用
我国11世纪开始 16世纪有接种“人痘” 苗的正式记载 18世纪后叶Jenner发 明接种“牛痘苗”
33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历经了约100年)
1、抗感染免疫现象的发现 •1850年首次发现在感染羊的血液中有炭疽杆菌。
•Pasteur发现培养的炭疽杆菌可使动物感染致病。
•Koch提出了病原菌致病的概念。 •致病菌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现象。 •Pasteur制备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2、抗体的发现及应用 •19世纪80年代末杀菌素(抗体)的发现。 •1890年抗毒素的应用,“抗原”概念的提出。
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单克隆抗体 发现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 病毒感染中的双重识别
本
章
小
结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基 本功能; 2.掌握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3.理解免疫性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4.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21世纪免疫学的发 展趋势。
● 记忆性 memory:对特异性抗原识别的记忆
固有免疫
获得形式
固有性(先天性) 无需抗原激发 早期,快速 (数分钟~4天)
适应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需接触抗原 4~5天后发挥效应
发挥作用识相
免疫原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免疫记忆
无
有,产生记忆细胞
举 例
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等 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 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1.传染病预防:如接种疫苗 2.疾病治疗:抗体、细胞因子 3.免疫诊断:抗原抗体反应用于ABO 血型鉴定。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经验免疫学的发展 2、科学免疫学时期 3、现代免疫学时期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历经了约7个世纪) (17-19世纪)
法氏囊
脾脏 淋巴结 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T细胞 B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膜型分子 TCR、BCR、CD分子、黏附 分子、MHC分子、CKR
免疫活性分子:膜分子:抗原受体、 MHC分子、 CD分子及
黏附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8
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区分)自身成分(自我,
self)和异己物质(非我,non-self),产生一系列
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
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的功能。
保护性免疫
病理性免疫
9
免疫学的中心法则:
第三节 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人类功能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奠定了 基础。功能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计划引领着21世纪生命科 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 与免疫学学科相互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一、基础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机制将得到更深刻的阐明。
识别“自己” (Self) “非己” (Nonself)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
的载体,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 及免疫分子组成。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
胸腺
免疫分子 外周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20世纪初,Landsteiner发现抗原的结构及特 异性,进而发现ABO血型。 •20世纪30年代, 发现抗体是γ-球蛋白,逐渐 认识了抗体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urnet提出 了“克隆选择”学说。 •1959年,明确了抗体为四肽链结构 3、发现补体
4、淋巴细胞的发现
1957年Glick发现了B细胞;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性: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刺激相应的T细胞 或B细胞克隆,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 耐受性: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 但对“非己”抗原具有识别和反应能力。 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在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 都会产生由经抗原刺激活化,增殖淋巴细胞分 化而来的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 可出现应答的潜伏期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的再次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 原的整个过程。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 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两大类。
•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是与生 具有的。遇异己成分后,首先并迅速(96小时之内) 发挥防御作用的。没有记忆。 参与的成分有皮肤黏膜;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及粒 细胞)、NK细胞;血液及体液中存在的可溶性分子, 如IgM, 补体,细胞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