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 i 对k和b一阶偏导数等于零,求出k和b的表达式
n
n
2
2 i 2 yi kx i b xi 0 k 2 i 2 yi kx i b 1 i yi xi yi n x xi
1.3.2 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是指在输入信号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输入输出关 系。一般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描述。 微分方程:描述模拟系统,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
dny d n 1 y dy d mx d m1 x dx a n n a n 1 n1 a1 a0 y bm m bm1 m1 b1 b0 x dt dt dt dt dt dt
式中, an , an1 ,, a0和bm , bm1 ,, b0 为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常 量)。对于传感器,除 b0 0 外,一般取 b1, b2 ,, bm 为0。 传递函数: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微分方程转换为复变量s的 有理分式。
在零初始条件下, y(t ) 的拉氏变换为:
Y ( s) y(t )e st dt
控制器
执行器 (制冷装置) 检测装置 (空调测温装置)
被控对象 (空调房间)
被控量 (房内实际温度)
图1-2 夏天房间温度控制结构框图
1.1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1.1.1 传感器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中传感器(Transducer/ Senso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 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教师: 屠葵葵
参考书籍和网站
1.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 ,黄贤武、郑筱霞编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第四版),刘迎春,国防 工业出版社,2006年。 3.传感器世界 。 4.中国传感器 。
1.5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5.1 静态特性 (1)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就是其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 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称为非线性误差,表示为: max E 100% YFS 式中 max ——输出量和输入量实际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 最大偏差; YFS ——输出满量程值。
最小二乘法拟合 设拟合直线方程:
y=kx+b
y yi y=kx+b
若实际校准测试点有n个,则第i个校 准数据与拟合直线上响应值之间的残 差为
0
xi
x
Δ i=yi-(kxi+b)
最小二乘拟合法
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的原理就是使 2i 为最小值,即
2 i yi kxi b min i 1 i 1
图1-1 一般传感器组成框图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 系的某一物理量(不一定直接是电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 成电路参量。 测量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是把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 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
1.2 传感器的分类
系统传递函数可以用框图表示
X (s)
H (s)
Y ( s)
传递函数框图
传感器由n个环节串联,则等效传递函数为
H (s) H1 (s) ** H n (s)
传感器由n个环节并联,则等效传递函数为
H ( s) H1 ( s) H n ( s)
其中 H i (s)(i 1,2,3,, n) 为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
y a0 a1 x a2 x 2 an x n
式中 x ——输入量; y ——输出量;a0——零位输出; a1——传感器线性灵敏度(传感器输出的变化量 y与 引起该变化量的输入变化量 x之比即为其静态 灵敏度),常用 K或S表示; a2 , , an ——非线性项的待定系数。
0
其中s为复变量
s j, 0
将微分方程等式两端取拉氏变换,输出的拉氏变换和输入的 拉氏变换之比为系统传递函数。
Y (s) bm s m bm1 s m1 b0 H ( s) X (s) an s n an1 s n1 a0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结构有关,与输入无关。
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的定律构成的,其性能与构成材 料关系不大。主要是通过机械结构的几何形状或尺寸的变化, 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的电阻、电感、电容等物理量的变 化,从而检测出被测信号。 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物质的某种和某些客观属性构成的,由其 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直接敏感于被测非 电量,并可转化为电信号。物质定律是表示物质某种客观性质 的法则,这种法则大多数是以物质本身的常数形式给出。 复合型传感器,是指将中间转换环节与物性型敏感元件复合而 成的传感器。将不易检测的物理量先通过变换成易于检测的中 间信号,再利用相应的物性型敏感元件将中间信号(非电参量) 转换成电信号。
(5)智能化 对外界信息具有检测、数据处理、逻辑判断、 自诊断和自适应能力的集成一体化多功能传感器,这种传感 器具有与主机互相对话的功能,可以自行选择最佳方案,能 将已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割处理,实现远距离、高速度、 高精度传输等。
1.4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概述
1.4.1 静态模型 静态模型是指在输入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输入输出 关系。在不考虑迟滞、蠕变、不稳定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 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
(3)新工艺的采用 这里主要指与发展新型传感器联系特 别密切的微细加工技术。该技术又称微机械加工技术,是近 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起来的,它是离子束、电子束、 分子束、激光束和化学刻蚀等用于微电子加工的技术,目前 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传感器领域。
(4)集成化,多功能 为同时测量几种不同被测参数,可 将几种不同的传感器元件复合在一起,做成集成块。例如一 种温、气、湿三功能陶瓷传感器已经研制成功。
1.3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 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件,这是发展高性能、 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结构型传感器, 一般说它的结构复杂,体积偏大,价格偏高。 (2)开发新材料 半导体氧化物可以制造各种气体传感器,而陶瓷传感器工作 温度远高于半导体,光导纤维的应用是传感器材料的重大突破, 用它研制的传感器与传统的相比有突出的特点。有机材料作为 传感器材料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 ②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 生物量等; ③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 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主要是电物理量; 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 传感器功用:一感二传,即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
1.1.2 传感器组成
ˆ (2 ~ 3) Ex 100% YFS
ˆ 为标准偏差,
ˆ
(y
i 1
n
i
y) 2
n 1
yi 为某次测量值, y 为各次测量平均值, n 为测量次数。
(4)迟滞 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 中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称为迟滞。
Y
YFS
yi
m
max——输出最大不重复误差;
YFS
——满量程输出值。
传感器输出特性的不重复性主要由传感器机械部分的磨损、 间隙、松动、部件内摩擦等原因产生。
Y
max {m1 ...mi ...mn }
满量程输出值
m1 m2
mn
YFS
X 传感器重复性
不重复性误差一般属于随机误差,校准数据的离散程度随 校准次数不同而不同,其最大偏差值也不同, Ex 可按下式计算:
1、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 型传感器。 2、按被测量分类: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 传感器。 3、按敏感材料分类:半导体传感器、陶瓷传感器、光导纤 维传感器、高分子材料传感器、金属传感器等。 4、按能量的关系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5、按照传感器的用途分类 :位移、压力、振动、温度传感 器等。 6、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
y Sn x
可见,传感器静态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灵敏度。对线性 特性的传感器,其特性曲线的斜率处处相同,灵敏度 Sn 是一常 数,与输入量大小无关。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一个变量, dy 用 dx 表示传感器在某一工作点的灵敏度。
(a) 传感器灵敏度定义
(b)
(3)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所 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多次测试特性曲线越重合,重复性 越好,误差越小。可采用极限误差式表示: max Ex 100% YFS
yd
X 迟滞现象
滞环误差 E yi yd
;最大迟滞率 Emax
m 100% YFS
(5)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到输入量的 最小变化量 x min ,有时也用与满量程输入值之比的百分数表 示。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率称为阈值。
(6)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输出量发生的变 化,有时称为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或零点漂移。 测试时先将传感器输出调至零点或某一特定点,相隔4h、 8h或一定的工作次数后,再读出输出值,前后两次输出值之差 即为稳定性误差。它可用相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绝对误差表示。
给定量 (篮圈位置)
比较器
控制器 (大脑)
控制量 执行器 (投掷力) 被控对象 (手) (篮球)
检测装置 (眼睛)
被控量 (篮球位置)
图1-1 投篮控制原理结构框图
其中眼睛能感知篮球的位置,并将这个位置信息传给大脑, 因此眼睛就是我们人体的一种传感器件。
控制量 (制冷量) 比较器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第1章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