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就是我国的国粹,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就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就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

所以,保护、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与发展创新就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就是少之又少,特别就是在群众圈里面。

这也许与她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就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

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就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

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

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与深远,就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

因为它不就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就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

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

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

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与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就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与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

喜欢就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

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就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就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就是复杂系统的范畴。

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

因为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就是中药了。

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

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就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就是中药了。

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

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砂
含汞有毒,它确实不符合西药的标准,既含汞,又没有质量控制指标。

但它在临床上却能起死回生,非常有效,也非常安全。

被英国判为“脑死亡”的香港卫视女主持刘海若起死回生的中草药,其中王牌药就就是安宫牛黄丸。

在复杂事物中,深入研究各个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与组合关系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在中医中常常被体现,如《伤寒杂病论》就体现得非常好,书中所用药物虽然不多,但它重视药物之间的排列与组合,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方剂,解决了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

张仲景以麻黄散寒、杏仁宣肺利气、甘草与中组成了“三拗汤”,并以此为基,遇寒加桂枝组成“麻黄汤”用于寒邪束表;遇热加石膏组成“麻杏甘石汤”用于热壅于肺;遇湿加薏仁,组成“麻杏苡甘汤”,用于风湿痹痛。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药味虽然相同,都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组成的,但由于排列次序不同,就发挥不同的整体功效。

厚朴三物汤以厚朴为主药,用治气胀便秘;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药用于肠热便秘。

可见,一个复杂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组装集成方式决定了对整体产生的巨大效应。

正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但见一症便就是,不必悉举”。

针对主症就能改变复杂事物的体系状态。

所以在中医诊断学建设与发展上,找准切入点,研究各种症候的标志性物质就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提倡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重
视平时保健调理,关注日常养生的思想至今仍弥足珍贵,传承这种理念,对于增强社会的中医药共识大有裨益。

弘扬中医药传统医德。

中医提倡的就是“医为仁术”,强调一个“仁”字。

“医为仁术”便就是对一个合格医者的道德标准定义,它就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对医学的定性,就是对医学灵魂的高度概括。

发挥中医药文化助推区域发展的作用。

中医药在群众中具有广泛认同感,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
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使中医药真正成为我
市破解农民“瞧病贵”难题的重要手段、融入“海西”的重要纽带、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重要媒介、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让中医药在助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

尽管当下中医药发展步履维艰,但只要它的文化根基还在,它就有迅速走向复兴的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