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草案)

关于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草案)

千渭初中关于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的实施方案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活动内容“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设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5颗星。

每颗星的具体内容是:1、孝敬父母。

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自觉做到问候父母辛劳,记得父母生日,关心父母健康,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2、尊敬师长。

懂得尊敬老师,理解老师,礼遇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

见面主动向老师问好,虚心接受老师教导,上课时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友爱同学。

懂得热情礼貌,言行文明,宽容待人,诚实守信。

有团队精神,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共同进步。

积极为遇到困难的同学献爱心、送温暖。

4、热爱劳动。

懂得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光荣,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农业生产、社区服务,参加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扶贫救灾等小小志愿者活动。

5、勤俭节约。

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一度电、一粒粮、一滴水、一张纸,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言行一致、表里— 1 —如一,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品格。

二、方法步骤“认星争优”活动以一个学期为周期。

学校成立“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活动开展。

各班成立活动组委会,指导老师(班主任老师)担任组委会主任,其他成员全部由学生担任。

活动分认星、创星、争优、表彰四个环节。

1、认星。

由班级组委会组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星级标准”,自主提出自己的争星目标,制定个人创星计划,并提出认星申请。

认星不限数量,鼓励一次认满5颗星。

组委会在班内张贴“认星榜”,展示全班同学认星概况,接受老师、同学的监督。

2、创星。

创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由班级组委会具体负责。

首先,由创星学生建立个人创星档案,对自己的日常表现和创星历程作如实、详细记录。

组委会做好日常监督。

第二,创星档案每月交班级组委会评议一次,组委会根据个人创星记录和日常监督情况提出评价意见,指出下一步努力方向。

第三,学期末,创星表现经家长签字认定后,创星学生向班级组委会申请授星,并提交创星档案。

第四,组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组委会主任主持进行集中评议。

评议通过,即由组委会主任签字授星,并在班内公布,予以表彰。

— 2 —3、争优。

要定期举行班会、少先队会,组织学生交流创星成果和心得体会,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

指导老师给予适当点评和鼓励。

创星成功的学生要努力保星、争优,出现表现滑坡,不再具备某颗星的条件时,取消资格,重新申领。

获得全部五颗星,并连续保持两个学期以上的学生,经学校活动指导委员会评议认可后,晋升为校级“五星”。

4、表彰。

在广泛开展“认星争优”活动的基础上,对“认星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三、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要把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作为实现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广泛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有效手段。

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文明办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教育部门要抓好活动落实,指导、督促活动开展。

2、加强引导,活动促进。

各班级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围绕爱党爱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洒扫应对”、“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以及“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体验教育、感恩教育,使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喜闻— 3 —乐见的活动中增强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实现创星目标。

3、简便易行,重在参与。

各班要按照文件规定的内容和环节开展活动。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实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设计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内容要简单明了,具体实在,使未成年人乐学易记,便于转化为实际行动。

操作要简化程序、简便易行,利于实施,便于参与,不额外增加老师、学生负担,增强活动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注重宣传,扩大影响。

要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手抄报等宣传“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播发“美德少年”的先进事迹。

要因地制宜开设校园“道德讲堂”,组织学生讲述身边美德少年的先进事迹,讨论“我心中的美德少年”,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争做“美德少年”成为广大未成年人的自觉行动。

2013年2月— 4 —千渭初中关于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的实施方案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一、活动背景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让他们在身边的标兵影响下,全面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根据教育部关工委2011—2012学年度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决定和市教育局关工委读书活动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整体提升我校学生文明素养,特制订本方案。

二、活动宗旨— 5 —1.以“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良好氛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2.坚持评选每周一星活动,使每个年段、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实实在在的榜样,在班级、年段的良好氛围里与榜样为友,与标兵同行,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个性特长和谐发展。

3.开展道德文明礼貌礼仪竞赛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长,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的礼仪素养的形成,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融洽,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

三、活动时间2013年2月到5月底。

四、活动主题“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五、活动步骤第一阶段:举行“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主题教育宣传活动1.举行启动仪式,宣布活动的组织、目的、时间、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2.征订《弟子规》等读本,人手一本。

— 6 —3.在校园内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滚播电子标语,营造文明氛围。

4.观看《开学第一课》,学习榜样,树立榜样,指导学生写观后感。

5.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以“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美德普及教育的目的、意义和知识。

第二阶段:举行“文明美德伴我行”主题教育实施活动每个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安排时间用来阅读,并鼓励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

充分利用早读、午休时间,教师安排小助手组织15—20分钟的阅读。

让读书成为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让文明永远相伴。

1.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各班举行以“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例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选择书中一个主题延伸、讲故事比赛等。

做到学生发言,谈感受体会,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2.制作“文明美德”黑板报。

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主合作,搜集资料,编辑排版,围绕主题制作黑板报,宣传身边的文明行为和美德少年。

3.举办一次“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美文诵读比赛。

—7 —结合红读活动,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各班组织开展美文诵读活动,平时利用早读课、课前三分钟诵读美文练习,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校美文诵读比赛。

结合我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升我校学生文明素养。

1.开展“做美德少年——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

“做美德少年”活动期间,为进一步发掘、培养和宣传我校表现突出的学生,发挥榜样作用,树立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学生进步,每班开展“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拟定评选文明礼仪星、诚实守信星、团结友爱星、助人为乐星、热爱劳动星、遵守纪律星。

德育处、教务处每季度在升旗仪式上公布获奖名单,并将获奖名单张贴在一楼大厅。

2.开展“社区关爱孤寡老人”活动。

结合“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每个班级的自愿者利用周三下午团队活动时间到社区敬老院做志愿者,增强学生责任感和爱心。

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和社区孤寡老人、五保护、空巢家庭、军烈军属”结对送温暖活动,学校双莲池社区居委会联系,让学校的少先队中—8 —队和社区的孤寡老人、五保护、空巢家庭、军烈属结成对子,了解他们的困难,定期送去温暖,践行雷锋精神。

3. 结合3月8日妇女节开展感恩活动。

恰逢庆祝三八妇女节,号召学生搜集母亲的照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张,在班会课上说一说,夸一夸自己的母亲。

为妈妈、奶奶或你喜欢的女教师制作贺卡。

学校将评选最感人、最贴心、最精致的作品并展示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七、活动要求1.全校各班要高度重视,认真安排落实,切实把““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来抓,通过活动的开展,形成文明美德的教育氛围。

2.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认真抓好落实,真正使教育的内容入心入脑,并转化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切实提高全校师生文明美德素质。

3.注重教师的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良好的行为规范的道德素养影响引导学生。

通过课堂教育教学的渗透,通过及时制止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来促进学生良好礼仪素养的形成。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通过良好的礼仪形象和家庭的文明气氛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区教育为辅,形成点、面结合的文明美德教育格局。

—9 —2013年9月—1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