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饮酒其五》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饮酒其五》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史记当他在做彭 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 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 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 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
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 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 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 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 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 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 目) 就此辞官归田,不再出仕。并写下
知识链接: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
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 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 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 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 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凡脱俗。
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 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 浩然等人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 舆醉,狂歌五柳前。” 自比五柳,开田 园一派。
• ……他(陶潜)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 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 “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 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 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 那客人从家丁脚上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 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 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 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雇 花匠种数十盆花,便作诗,叫作“秋日赏菊效陶彭泽 体”,自以为合于渊明的高致,我觉得不大像。
陶
( 选 自 钟 嵘 《 诗
古 今
渊 明
——
隐
逸
诗
人
之
品
宗
》
也
)
。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 文学家、辞赋家。浔阳柴桑人。曾 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 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 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 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 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比:近来
诠次:次序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 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 山映入眼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得失,以此自终。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 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 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 时候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 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 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来学 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 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饮酒(其五)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 《饮酒》 《读山海经》
(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风格上陶渊明大多是 “悠然见南山”式,表 达闲适之意,也偶有 “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如《咏荆轲》《读山海 经(精卫衔微木)》等, 寄予抱负,颇多悲愤慷 慨之音。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 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 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 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 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 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 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 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 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 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 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 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 “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 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 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 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 两端” 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 东晋
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 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 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