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酸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例1.(2014年上海普陀区期中)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知识点二:化学变化例2.(2014年上海松江区期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变短了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知识点三:物理性质例3.(2015•宁波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知识点四:化学性质例4.(2015•泰州中学检测)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能溶于水C.易挥发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基础演练】1.舒畅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活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B.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C.将黄瓜拍成块状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2.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B.人体的呼吸作用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果腐烂B.粗盐潮解 C.干冰升华 D.蔗糖溶解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石蜡融化 C.人的呼吸 D.湿衣服晾干5.(2015•呼和浩特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 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巩固提高】6.(2015•呼和浩特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 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7.(2015•连云港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碘酒作消毒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8.(2015•娄底中考)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9.(2015•兰州中考)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10.(2015•黑龙江中考)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刻划B.闻气味C.石墨导电D.鲜花变色11.(2015•南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1.蜡烛燃烧有如下变化:①蜡烛燃烧②蜡烛气化③蜡烛变短④火焰冒黑烟⑤蜡烛熔化。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2.对于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C.化学变化中通常还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D.许多现象表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总质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也有的不变3.(2014东营中考)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4.对于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C.化学变化中通常还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D.许多现象表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总质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也有的不变5.(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氢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冰雪熔化 D.电解水6.(2015•广安中考)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由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酸,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只写2点)(2)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7.(2015•南昌中考)以化合价位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空:(1)E点表示的是二氧化硫,写出它的一条物理性质;(2)如图中可表示K2SO4,这种盐的点是(填字母);(3)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4)写出由B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2015•福建中考)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14年重庆市中考)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2.(2014年重庆市中考)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3.(2014年重庆市A)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
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B.水作冷却剂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4.(2014连云港中考)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受热变成炭E.白糖熔化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卫生球消失6.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科学。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7.(2015•济宁中考)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8.(2015•河池中考)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2014年10月3日至12日在广西体育馆举办,小林同学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发现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搓手.他查阅资料后得知这种白色粉末是碳酸镁,微溶于水.请同学们结合短文的信息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碳酸镁的一种物理性质:.(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酸镁的一种化学性质:.(3)小林想(选填“能”或“不能”)用熟石灰代替这种白色粉末搓手,理由是.(4)小林还发现体育馆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因而防止金属生锈很重要.请写出防止钢铁生锈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