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试题: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
)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4.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醋酸、汽油等物质挥发出气体分子B.用铁矿石炼铁
C.工业上由液态空气制得氧气 D.绿色植物叶片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微粒5.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②③⑤⑥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6、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能除去空气中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取砝码
C.反应中没用完的药品,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控制在试管容积的1/3~1/2之间
10、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相混合、啤酒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 D.氯化钾、液氧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人类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不能作为工业原料
B.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
C.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大致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体积分数)
D.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
12.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盐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13.下列物质中,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能产生白光,瓶壁上有水雾产生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粉 D.石蜡
1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
−点燃二氧化碳+水
−氢氧化钙 B、酒精 + 氧气−
−→
C、氢气 + 氧气−
−氯化铵
−点燃水 D、氯化氢 + 氨气−→
−→
15、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
该白烟
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二、填空题
16.(9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是
17.(4分)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_;②熔点________;③密度________;④颜色________。
⑥
18.(2分)氧气跟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反应,我们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他在氧化反应中能供氧,具有 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19.(3分)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Ⅱ 济南 76 TSP Ⅱ 天津 82 TSP Ⅱ 武汉 83 NO x Ⅱ 哈尔滨 96 TSP Ⅱ 重庆 98 SO x Ⅱ 上海
74
NO x
Ⅱ
贵阳
69
TSP
Ⅱ
注:TSP ——空气中飘尘;NO x ——氮的氧化物;SO x ——硫的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
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 ③不必采取措施,无所谓 ④开发新能源 (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 。
①开发氢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植树造林 ④戴呼吸面具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有2道小题,共10分)
20. (10分)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
⑶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
21. (12分)下图是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目的
(3)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标号为⑤的瓶里,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4)待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后放置在实验
桌面上,放置的方法是原因是
(5)停止加热时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
四、简答题(本题有2道小题,共9分)
22.(9分)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
⑴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并说明理由。
(填序号 ),理由是。
⑵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3.(6分)一名初三学生呼吸时,每天需从空气中得到5 升氧气,则他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呼吸多少升空气?
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4.B
5. C
6. B
7. B
8. B
9. C 10.D
11. (1)KMnO4;(2)CO2;(3)He;(4)H2O2
12. ①小;②低;③小于水;④银白色
13.比较活泼氧化
14. 作保护气制氮肥
15.⑴重庆①②④⑵①②
16.⑴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
⑵集气瓶体积的1/5 不溶于水(合理答案均可)
⑶不能生成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小
17.⑴双氧水二氧化锰
⑵D
⑶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瓶内无氧气
⑷B
⑸A
18 . 答案:⑴有③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发生改变
⑵有①②硫化汞+氧气高温汞+二氧化硫,汞+硫→硫化汞
19. 714.3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