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终审稿)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终审稿)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
考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答案
单选题
1、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C)
A十二届六中全会B十六大
C十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思想理念中,与循环经济的思想相符的是(C)
A人类是地球生命整体中迅速畸形滋生的那部分
B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中心,人定胜天
C地球上没有人类,生态系统更和谐完美
D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社会与自然协调,并且和谐发展
3、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A)A中国B法国 C美国D印度
4、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C)
A二十世纪初B二十一世纪初
C二十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A)。

A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B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C环境与生态保护
D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6、关于循环经济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循环经济涉及科技、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
B早期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C循环经济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
D循环经济的发展不需要政府的参与
7、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B)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A资源开发智能化
B环境污染最小化
C人工成本最低化
D劳动强度最小化
8、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D)
A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B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C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D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9、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能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C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D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10、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下列概念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是(C)
A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B发展低碳经济
C创造平等的受教育与发展机遇
D环境生态保护
多选题
1、为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应更多的使用下列哪些能源(AD)
A生物质能
B化石能源
C核能
D太阳能
2、下列自然资源中,中国的人居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有(ABCD)A森林
B可耕地
C淡水
D化石能源
3、构建循环经济要进行的工作有(ACD)
A建设生态伦理道德
B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C提高相应的科技水平
D环境价值的定量计量
4、深绿的生态主义是一种激进的生态主义,属于理想主义派,深绿的生态主义的观点有(ACD)
A承受显着经济倒退,环境优先一切
B彻底地享用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C停止增长,克制物欲
D保护自然,放弃发展
5、生态文明应该效法自然,突现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ABCD)
A和谐性
B稳定性
C可持续性
D创新性
6、粗放型发展规模会阻碍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过去的精放型发展主要表现有(ABCD)
A低科技贡献率
B高资源与能源消耗
C高对外贸易依存度
D低产能与低利润
7、生态文明建设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ABCD)
A第三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B生活消费方式的建设
C政治制度、法制和教育建设
D价值观的建设
8、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这是因为(ABCD)
A我国人均资源紧缺
B我国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
C我国处在重化工发展阶段
D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剧
9、我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有(ABCD)
A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B“城市矿产”基地示范工程
C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
D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10、社会生态是指人烊社会在对生存环境和利用中,所呈现的(ABD)间的相互关系。

A人与人群
B人与人
C环境和环境
D人群和环境
判断题
1、中国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有关。

(对)
2、人类需要有一个人类自我约束的机制,要有智慧去自我制约生物的本能。

(错)
3、循环经济涉及科技、教育、法律、道德等诸多领域,所以循环经济应由市场经济自发产生。

(错)
4、西方发达国家对当代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对)
5、自然生态系统中林林总总的角色替代和自组织功能修复,保证了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对)
6、生态文明就是指尊重环境、保护环境、顺应环境。

(错)
7、随着人对自然认识的深,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人类依赖自然、改造自然直到现在的敬畏自然等阶段。

(对)
8、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以来,获得重大成效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战略决策。

(对)
9、虽然人类的科技日新月异,但是人依然仅仅是生物链中的一员,而无法控制生物链。

(对)
10、自然生态是指地球上诸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是推着笔走。

(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