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微格教学的概念

第一节微格教学的概念

第一节微格教学的概念一、微格教学的定义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这个名词,曾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

对其表述也有多种。

如;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阿伦说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麦克里斯和恩文说它是“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度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

也有研究组认为,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学习与研究,就微格教学的实质而言,认为它可定义如下:它是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对教师(或师范生)进行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达到其综合教学技能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微格教学的产生微格教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产物,1958年美国开始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它涉及到课程设置、教育结构、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各教育领域。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十分活跃,他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或师范生进行科学化的培训,旨在使受培训者尽快地成为“更好一些”的教师。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角色扮演”(相当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试讲)进行改造和研究中,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教师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即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因此,他们认为师范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教师(或师范生)掌握教学技能上,并明确提出了对教学行为要有分析和反馈,以便提高培训效果;对教学技能要有系统和科学的分类,以便明确培训目的和进行评价;对每一种技能都要进行严格训练,以便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使受培训者掌握综合教学技能。

并形成各种风格的生动教学。

这样,微格教学便产生了。

(二)微格教学的发展状况微格教学自1963年提出后,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美国及欧洲国家的教学人员和师范生对这种教学训练方法是一致推许的。

在英国,为了帮助师范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了解有关人类交流的主要沟通因素并进行分析,训练他们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促进反馈评价,便在四年的教育学士课程内安排了微格教学。

当他们训练完之后,再到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作综合教学技能的训练。

随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微格教学的研究工作。

如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从1973年开始,采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曾以真实学生充当“角色扮演”中的“学生”,来研究被培训者的教学活动过程。

后来,他们还在进修教师中开展了微格教学,并证明了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培训也同样有效。

近些年,我国的师范教育院校也进行着微格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效果。

当前,教育研究和对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些因素的认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微格教学能否跟上教育研究的步伐,摆在了每个从事微格教学实践与研究者面前。

我们说教育研究已经从研究教师和学生转向直接研究观察发生在课堂上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学习,这种研究所选择的变量既考虑到整个教学过程,又考虑到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其重点是考虑教学过程的变量和学生学习的变量(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微格教学本身就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只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就一定能跟上教育研究的时代步伐,且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微格教学的特点(-)训练目标明确被培训者在所规定的短时间内,只集中对某一两个教学技能加以训练、所以他们无论是编写教案,还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都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即便是训练过程中的“学生”,对被培训者的评价也目标性很强,对所训练的技能作细微观察,提出深刻的批评意见和有建设性的建议,更容易达到规定的目标。

(二)训练方法先进由于训练小组的人数少,便于“教师”控制,“教师”不会将时间花在技能训练之外的内容上。

再因所训练技能的单一性,便于教师、同行与自我评价。

加之真实情景的声像记录,使被培训者通过反馈后,对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心服口服,并可促进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反馈及时当一个简短的微型课程完成后,通过重放录像可以使被培训者及时进行自我观察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被培训者还可以请自己的最要好的朋友一起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听取朋友的批评意见。

在与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讨论中,还可获得更广泛的改进建议。

(四)有利创新由于训练中使用的不是真实学生,对被培训者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小,便于他们大胆地将所训练的教学技能加以变化,灵活应用。

另外,被培训者可以根据大家的讨论意见改进自己的方案,或另辟新的途径。

这样就可逐步加深对某一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提供了创新教学的机会。

四、微格教学的过程微格教学一般包括理论学习与编写教案、提供示范、角色扮演、反馈评价及重教等五个过程(图见课本)。

(一)理论学习、编写教案理论学习主要有教材教法、教学技能分类与应用、教学评价等。

在此之后,确定被培训的教学技能。

这时,被培训者就要选择适合表现其训练技能的教学内容、编写出微格教学教案,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预想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提供示范为了使被培训者明确特定技能训练的目标与要求,需提供学生观摩的技能表现方法,使他们对各种教学技能进行感知与理解,对其实践起指导作用。

(三)角色扮演被培训者扮演教师,其他同学扮演学生(一般6~8人),进行某一两个教学技能的教学实施,并由摄录像设备的操作人员记录训练的全过程(一般10~15分钟)。

“评价员”及时填写“评价单”。

(四)反馈评价将记录的训练内容重放,由指导教师、被培训者、“学生”一起观看,观察培训目标达到的程度,并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同行)评价与导师评价,来决定被培训者是否需要再次进行角色扮演,甚至修改教案。

(五)重教一旦反馈评价中作出需要被培训者进行重教,被培训者就要进一步熟悉教案,提高培训技能的应用能力,有时需要修改教案,准备下一次的角色扮演。

第二节微格教学的实施一、准备工作(一)学习与研究主要学习内容有教材分析、学生特点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学技能分类和教学评价等,在微格教学课程中,重点研究教学技能分类与教学评价等。

1、教学技能分类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

在微格教学中,需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加以分解并分类,便于训练与研究。

分类的原则是: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根据我国的教育实情、文化背景和主要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技能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板书技能(4)讲解技能(5)提问技能(6)变化技能(7)强化技能(8)演示技能(9)媒体运用技能(10)课堂组织技能(11)结束技能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种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系统测量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性评价,据此作出各种决策。

在微格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技能分类”制定出“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制定“评价单”进行评价。

微格教学除重点训练被培训者的基本教学技能外,还应提高其评价意识,以提高他们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和鉴别能力,这对提高教学技能和进行教学研究都大有好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学技能的识别和评价训练。

(二)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一个重要环节。

是被培训者根据教学理论,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恰当运用教材、教学手段和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微格教学教案有其特殊性,它需要根据所训练的教学技能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以利其教学技能的充分展示。

它的具体格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大致应包括,教学或学习目标、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教师应用的主要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行为及器材准备和时间分配等项。

被培训者写好教案后,要经指导教师审阅和批改,还可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教学,提出改进方案,以此来使他们提高教学行为、技能的识别和评价意识。

(三)制定评价单在微格教学中,以量表评价单的形式制成教学技能评价单,供训练过程中评价人员、同行评价时使用。

测量的等级标准有差、一般和好三个等级,其标准值分别为50、70、90,也有差、一般、较好和好四个等级,其标准值分别为50、70、80、95。

2. 关于评价的说明(1)导入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动机。

为达到此目的的教学行为是评价重点。

(2)物理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过程。

导入教学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开始,新颖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也很重要(3)导入教学过程必须紧凑,对掌握时间要求高,第6项就为强调这一点而定(4)导入教学对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活动十分重要,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而导入过程短促,教师容易忽略部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为强调这一点而定。

(四)提供示范所有的被培训者都要看示范带,以培养他们对教学技能的鉴别能力。

对“示范”的要求是使用清楚、外显的示范,即可操作性强、理解后自己会做;使用正面示范即(优秀教师的示范)不宜反面示范。

观看示范之前,要为被培训者设定一定的任务,使他们完成对示范中行为的鉴别。

观看之后,给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对所训练的技能达到相同认识。

(五)联系训练地点微格教学训练一般都在专用的微格教学实验室里进行,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尽早联系,并协调好与实验工作人员的关系,使角色扮演与记录能正常进行。

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安排设计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尽量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干扰;二是便于观察和摄像。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提供一个放像室作反馈与评价用。

若条件尚不成熟,可采用单机架设在讲台与学生座位之间的一侧,根据需要拍摄“教师”或“学生”。

二、指导、评价与决策(一)微格教学指导一般来讲,被培训者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教师”总觉得有摄像机“盯”着,指导教师可帮助解决心理压力,先让他们都看看自己在电视上的形象,慢慢地,他们就习惯了。

“学生”也不易进入特定情景,指导教师要事先提醒他们。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为“教师”制造一点麻烦,但一定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师”去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这对“教师”是很好的锻炼。

(二)评价与决策将“评价单”收集起来,可以统计得出某位被培训者的训练技能的单项“平均水平值”及“水平分总计”的平均值。

根据训练要求与标准决定是否要求“重教”。

也可以根据统计值加上反馈评价的讨论意见进行综合评判,来决定是否“重教”,即再循环第三节微格教学的设备与使用一、微格教室的设计(一)微格教室的要求与布局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为了顺利地完成微格教学的任务,必须建设与之配套的符合其特点规律的微格教室。

教学组织形式的小组化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微格教室的小型化,其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能容纳6~10名学生。

相关主题